实症 实证 虚症 虚证 都指的是什么啊 谁能帮我简单的清晰的说一下吗

上海人口数量2023-04-25  20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例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解释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如实证多是病理反应据烈有余的证候,虚证多是虚弱衰退不足的证候。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变现处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是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体征

(1)益气汤加味

[主治]脘腹不适,或绵绵作痛,悠悠不休,或作或止,喜温喜按,面色苍白,腹胀食少,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处方]党参10克,茯苓20克,炒白术10克,扁豆10克,莲米10克,淮山药15克,炙黄芪15克,升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日1个疗程。

(2)补脾汤

[主治]久病,面黄肌瘦,头发稀少。

[处方]潞参45克,白术45克(土炒),云苓3克,白芍3克(炒),川芎15克(炒),归身3克(土炒),蔻米15克(研),陈皮15克,炙耆3克,炙草15克,扁豆3克(炒)。

[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

(3)温脾散

[主治]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4)养元粉

[主治]脾胃虚弱,健脾养元。

[处方]糯米700克,山药90克,茯苓(去皮)60克,芡实90克,莲子肉90克,川椒15克,苡仁90克。

[用法]共为细末。可酌加白糖温水调服,每日早、中、晚各服2匙。如酌加广皮、半夏、白术、人参、山楂肉尤妙。

(5)助胃膏

[主治]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色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采取补脾健胃,温中理气。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30克,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60克,橘红(去白)、山药各12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每日早、晚各服如芡实大1丸,用米饮化下。

(6)调中正胃散

[主治]脾胃虚寒,吐逆烦闷,神困力乏,饮食不美,虚弱思睡,睡不安稳,采取健脾温中。

[处方]藿香叶、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山药、白扁豆(炒)、半夏曲、川白姜(炮)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枣半个,煎二、三沸服。

(7)益气养营汤

[主治]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痛否,日脯发热,或溃而不敛者。

[处方]人参、茯苓、陈皮、贝母、香附、当归(酒拌)、川芎、黄耆(盐水拌炒)、熟地黄(酒拌、芍药(炒)各15克,甘草(炙)、桔梗(炒)、柴胡各09克,白术(炒)3克。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每日1剂。胸痞,人参、熟地黄各减09克;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往来寒热,加软柴胡、地骨皮;脓清,加人参、黄耆;脓多,加川芎、当归;脓不止,加人参、黄耆、当归;肌肉迟生,加白蔹、官桂。

(8)温膈散

[主治]胸中有寒,气逆呕吐。

[处方]人参75克(去芦头),诃黎勒15克(煨,用皮),丁香75克,草豆蔻75克(去皮),甘草7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大小,加减服之。

虚实是相对于人体可以接受的多少而言的,是绝对量,比如你可以承受10个单位的存量,真气营养什么的,但是你实际上有15个单位的,多了,这就是实证,有5个就明显不够用,虚证。还有就是阴阳之间的相对关系,是相对的,阴比阳少叫阴虚火旺,阳多阴少是虚寒,。不论相对还是绝对,是看身体的两个步骤,是统一@不矛盾的。我们平时说的身体虚是绝对的,不够用。平时说的上火是阴虚火旺,这只是说了阴阳对比这一方面,并没有说是实证还是虚证。绝对量是大的方向,相对比较的是小的方面。身体虚要锻炼加强营养,阴阳失衡就要分清阴阳的相对关系了。

实证,中医名词。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火、阏血、虫积、食积、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虚证,中医名词。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

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中医常识中何为虚实

虚,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

正气包括了气、血、阴、阳、精、气、神以及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等,它具有保卫机体,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 育等作用。如果人体正气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抵抗力低下,脏腑功能活动减弱的病理现象, 这就是虚证。

实,指的是邪气实,邪气有余,脏腑功能活动亢盛。邪气大致包括了各种致病因素,比如, 六*、七情、痰饮淤血、饮食劳倦等。

如果邪气停留体内,正气奋起抗争,驱邪外出,正邪交争剧 烈,脏腑功能亢奋,就会出现了一系列病邪过盛所产生的病理现象,这些就是实证。总之,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了解了这些,才能分清正邪虚实,即为“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的治疗用药,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中医常识中什么是虚实真假

虚实真假,就是指证候的虚实真假。

主要包括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这两方面。真虚假实系指疾病的本质是虚证,而有时却反见“实”证的一些表现。

其实,这些“实”证的表现,其实都是假象,因而,称之为假实证。比如,正气虚弱的人,有时反出现类似“实”的表现。

既可以见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苔润滑、脉虚无力等正气虚弱的表现,又可有腹胀、腹满腹痛等一些类似“实”证的症状。 如果仔细观察,则可发现腹虽胀满,但有时减轻,和实证的腹满持续不减或减不足言不同,腹虽痛但喜按,和实证腹痛拒按不同。

由此可见,病虚是本质实”象为假象。真实假虚系指实是疾病的本质,而虚是表面现象,是假象,即病属实证而有“虚”的表现。

例如,实邪结聚的病,一方面有大便秘结、腹痛持续不减又常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等实证的表现时,也有脉沉、沉默不语,四肢不温等类似于“虚”证的表现。 但仔细辨别,就可以发现,脉虽沉但沉实有力,沉默不语但说起话来却声高气粗,故这些“虚”证的表现是一种假象,而实证表现才反映疾病的本质。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大实之病,反见症状。”。

3中医常识中怎样辨别虚实的真假

通常情况下,虚实真假的鉴别可以从舌脉和症状这两方面仔细审察。

一般来说,凡脉有力者为实,脉无力者为真虚,舌质苍老坚敛,舌苔黄厚者,多为真实;舌质淡嫩,舌苔薄白滑者多为真虚;新病,身体较强壮者多为真实,久病,年高或身体衰弱者多为真虚。但要注意的是,虚实真假很容易和虚实夹杂相混淆。

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证候,其中,虚实真假是一真一假,而虚实夹杂是虚证实证同时存在。因而,它们的治疗上也是有区别的,虚实真假是针对真象而治之;虚实夹杂则要虚实同治,补其虚攻。

在临床上,虚寒与实寒都属寒证,但由于病因、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均有根本区别,因而,在治疗上,特别是在用药上有根本的区别。 所谓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即“阳虚则外寒”之意。

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温煦生化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而出现寒证的症状,属阳虚证的范围。而实寒是指外感阴寒之邪,使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

阴寒偏盛,阴盛则寒,即“阴盛则内寒”之意。 一般来说,鉴别虚寒和实寒,主要是自疼痛性质与症状这两方面人手:疼痛性质不同。

实寒为剧烈疼痛拒按;虚寒为隐隐作痛喜揉喜按。症状不同。

实寒是寒气侵犯人体局部引起的疾病,除了局部冷痛外,没有全身症状。虚寒则兼有各脏腑功能的衰退,常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开,大便溏泄,精遗滑泻等症状。

实热与虚热都是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是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实热是有身体感受外邪侵人表里肌腠引起,具有发病急,病程短。

高热,怕热,大汗出。神昏谵语,甚则发狂,烦渴引饮等表现。

鉴别实热与虚热,一般要看临床表现,其中,骨蒸潮热或热无定时,盗汗,虚烦,咽干痛,舌绛红,脉细数无力为虚热。

4中医中的虚实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实:所谓实,是指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变化。

实所表现的证候称之为实证。发病后,邪气亢盛,正气不太虚,尚足以同邪气相抗衡,临床表现为亢盛有余的实证。

实证必有外感六*或痰饮、食积、瘀血等病邪滞留不解的特殊表现。一般多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病程一般较短,如外感热病进入热盛期阶段,出现了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状,或潮热、谵语、狂躁、腹胀满坚硬而拒按、大便秘结、手足微汗出、舌苔黄燥、脉沉数有力等症状,前者称“阳明经证”,后者称“阳明腑证”。

就邪正关系说来,它们皆属实,就疾病性质来说它们均属热,故称实热证。此时,邪气虽盛,但正气尚未大伤,还能奋起与邪气斗争,邪正激烈斗争的结局,以实热证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因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引起的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都属于实证。 2虚:所谓虚,是指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变化。

虚所表现的证候,称之为虚证。或体质素虚,或疾病后期,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不足,伤阴损阳,导致正气虚弱,正气对病邪虽然还在抗争,但力量已经显示出严重不足,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

所以,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虚损不足的证候。虚证必有脏腑机能衰退的特殊表现,一般多见于疾病的后期和慢性疾病过程中。

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出现阴阳气血虚损之证。如崩漏,由于大量出血,其症状除了出血之外,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脉细等,称作“脾不统血”。

就邪正关系而言,心脾生理功能低下,既有脾虚之证,又有心血不足之候,属虚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5中医“虚”含义是什么呢

气虚 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乏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性功能减退等。

气虚者需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食物可选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血虚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进补宜采纳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食物有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6中医常识中什么是表虚证

表虚证、表实证是论述表证与虚实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表虚表实的划分主要根据汗的有无。临床上,表虚证常表现为有汗出,常兼见恶风,发热、脉浮缓等症状。

对于表虚证,《伤寒 论》是这样论述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由此可见,表虚证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

从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分析,所谓表虚证,是风邪伤人,肌表有邪气,全身正气不虚而致,因而,它仍属于实证的范围。此外,如果患者肺脾气虚,肌表不密,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六*邪气的侵犯。

当受风邪侵袭,表现为汗出等表证时,也属表虚证的范围。临床上,表实证具有无汗的特点,且常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而喘等症状。

这是由于感受了寒邪,寒为阴邪,主收引,使皮毛闭塞,卫阳被郁,气血不利,因而,就出现无汗、恶寒 发热、头身疼痛等情况。治疗宜用卒温解表之剂,解除表邪。

故按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划分,表 实证属实证的范围。总之,表虚证、表实证只是表证的两大类型,是相对而言的,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要结合 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汗为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实症 实证 虚症 虚证 都指的是什么啊 谁能帮我简单的清晰的说一下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实症 实证 虚症 虚证 都指的是什么啊 谁能帮我简单的清晰的说一下吗、治疗胃气虚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中医中 实证虚症咋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66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