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小”、“中”、“大”是指孝顺父母的情意深浅。养好自己的身体,是对父母的小小孝顺,因为你的身体健康,父母就心里安慰;培养自己的洁净心灵和良好品格,是对父母的中等孝顺,因为品德高尚、人品正直的人,令父母更加满足;最大的孝顺是完成父母未竟的志向。
出自《孟子 离娄上》: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后被改编成对联形式出现
闲居不一定养志,就像房子不能叫家一样。而且如果你放假了就整天吃喝拉撒睡,那恭喜你,你已经在进化为猪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闲居养志,不过因为在闲居时,你有时间可以看书,旅游,思考,孟同学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便要闲居。你整天坐办公室试试。
闲居可以养志,然而闲居并非养志。
1 《事养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装。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装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译文
养志的方法要效法灵龟。思维不畅达的人要培养自己的志气。
一个人心中有欲望,才会有一种想法,使欲望化为现实。所谓“志向”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
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多,欲望不多,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心中就不会烦乱。
因此,人对内要养气;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五气”,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能知人善任。
我们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知道他的心志状态,看其养气修志,观察他是否稳健,就知道他的能力。
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
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先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 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摘自《古诗文网》部分章节。
2 《黄香事亲》文言文翻译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黄香,是江夏人。当时正好九岁,十分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 啮指心痛文言文阅读答案就找到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注释
薪:烧饭用的柴 。
无措:没有办法 。
啮(niè)其指:咬自己的手指 。
意译周代。曾参,字子舆,是孔子的弟子,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曾子一次到山里去砍柴,家里意外来了客人。母亲没有办法通知曾子回来,于是就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感到心痛,赶紧背上已经砍好的柴就回来了。见到母亲就跪下来问是什么原因。母亲告诉他:“家里忽然来了客人,我咬自己的手指使你能够知道啊。”
原文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也。”——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译文
从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撤出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皙若问还有剩余的吗,一定答道,“有。”曾皙死了,曾元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若问还有剩余的吗,便说“没有了。”意思是留下以后备用。这个叫做口体之养。至于曾子的对父亲,才可以叫做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4 古今贤文勤学篇勤学篇
古今贤文,扶世匡民; 礼义廉耻,劝人立德; 一时劝人以口, 百世劝人以书; 人若无礼仪,似禽畜禺冥; 服药医病,读书医禺; 知识能使心灵活, 雨水能浇旱地青; 太阳照亮世界, 知识照亮心灵; 读书虽能明世事, 尽信书本不如无; 德文令人智,贼书使人禺; 好书如良朋,坏书好损友; 损友敬而远之, 益友亲而近之; 交友为益身心, 教子重立品行; 为人须立志,无志枉为人; 青年不立青天云志, 空负天生八尺躯;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之高翔; 大志非才不就, 大才非学不成; 欲成大事业,须下苦功夫; 不自满者取益, 不自是者博闻; 学似海纳天下水, 性如桂耐月中寒; 浅滩流水响,深潭水无声; 骄傲来自浅薄, 狂妄出于无知; 远行始觉乾坤大, 远望方知宇宙宽; 襟怀如月,气慨如山;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事亲须当养志, 爱子勿令偷安; 须知孺子可教, 勿谓童子何知;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积德百年元气厚, 读书三代雅人多; 历山川以广视野, 读经史以宽度量; 无学乃为贫, 乃为贱; 龙离水则鳞枯, 心离书则神索;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 学以拙进,道以拙成; 道德为友,仁义为师;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有过则改,见善则随; 改过谓勇,知过谓智; 有错须当改,得病莫讳医; 责已则改短,论人则取长; 大器不论早晚成, 功夫须自少年始;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 日月共除,志士正宜待旦。
5 长豫事亲 古文练习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文:
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长豫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长豫总是送他上车。长豫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长豫死后,王导到尚书省去,上车后,一路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不知道你具体要的是什么,先把这个给你
6 岳飞的《飞事亲至孝》文言文题目阅读答案是什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 ②饰名姝遗之( )
③却不受( ) ④立斩以徇( )
2下列句中的“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召诸统制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尽人皆知 D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与“师每休舍”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客舍青青柳色新
C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哪项,并解释通假字。
A 哭之而育其孤 B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C 猝遇敌不动 D 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5为文中划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②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7这篇人物传记对岳飞一生的行事进行了总结,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岳飞留下的诗文不少,你最喜欢他的哪篇(首)诗文?请写出题目和其中的名句。
9关于岳飞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知道的很多,他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参考答案]
1①侍奉 ②美女 ③推脱,推却 ④示众
2D(完;ABC义同:都,全)
3C(停留、休息。A、B房屋;D舍弃)。
4B“阙”通“缺”,意思是“缺少” 。
5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6①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
②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③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7岳飞是一个事亲至孝、事上至忠、治军有方、关心百姓和将士的人。
8开放题。示例:我最喜欢他的词《满江红》,其中的名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开放题。示例: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C(显:显达。)
2B(③说瘟疫后,兄弟平安无事,④说为人恭敬,⑤无关“事亲”。) 3A(应是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
4(1)二哥庾毗又病情危险,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留宿外地。(大意2分,“殆”、“炽”“次” 各1分。)
(2)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 参考译文: 庾衮,字叔褒,以侍奉父母孝敬友爱亲人而受人称许。
咸宁年间发生大疫,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在这中间又抚着两位亡兄的灵柩,致哀不止。
像这样十多旬后,疫病流行的情势已经停止,他的家人才返回家中,庾毗病也好了,庾衮也没有什么毛病。乡亲们都说:“这人真是不同寻常,能够坚守他人不能坚守的岗位,能做他人所不能做的事情。”
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 庾衮以慈爱之心抚育兄长的遗孤,以仁爱之心侍奉寡嫂们,对他们凡事多加优待,并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让年幼的人忘记自己的孤独。
把家里的老宅给了他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在庾翕死的时候,庾衮哀怜他早早就没有父亲的孤苦,伤痛他虽成人却未娶妻的不幸,就抚柩大哭,那种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听到他的哭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
碰上荒年,他家的野菜汤中一点米粒都没有,他的门人要给他送饭来,他总是说已经吃过了,也就没人敢送来。又与乡人一起进山采拾橡子,按道路艰险、平坦分开,按长幼排出序列,把容易去的地方让给别人,自己选择难处。
当初,庾衮的伯父叔父们都显贵有势,只有他的父亲独自过着清贫的生活。庾衮亲自种庄稼,来获取供养亲人的东西,他做事勤勉认真,和弟子们一起树篱笆,跪在地上接受篱笆条。
有人说:“现在隐退在家,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过分的恭敬?”庾衮说:“因隐退和显达的变化而改变志节,这不是君子的志向。” 庾衮曾经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把陈氏兄弟当作朋友,都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惟独庾衮不拜。
陈准的弟弟陈徽说:“你为什么不拜见我母亲呢?”庾衮说:“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
陈准、陈徽感叹道:“你是明达耿直的人,你如果掌管国事,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现在正在征聘贤人,你实在应当前往。”于是乡里推荐他,察举他做孝廉、秀才,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始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世人就称他为“异行”。
元康末年,颖川太守征召他做功曹,将(官家)的车子装饰一新来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公车,请求自己徒步进入郡里,奉命而来的差役就强拉着他上了车,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找地方住了下来,外表虽然恭敬但神情上却有不可动摇(不为官)的神色。
太守知道不可以让他改变,就给予庾衮丰厚的礼物,然后遣他回去了。
“多思不如养志,多言不若守静”的意思是:与其苦心思考不如树立志向,与其发表言论不如守持静心。“多思不如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名臣、战略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等。
曾国藩的介绍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以上就是关于“小孝养身,大孝养志” 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孝养身,大孝养志” 是什么意思、事亲须当养志 爱子勿令偷安出自 出自哪里、为什么闲居可以养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