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ac至p点,使得cp=bm,
△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
bd=cd
∠dbc=∠dcb=30°
△abc等边三角形
∠abc=∠acb=60°所以
∠mbd=∠abc+∠dbc=90°
同理∠ncd=90°
所以
∠pcd=∠ncd=∠mbd=90°
所以
△bdm≌△cdp
所以
md=pd
∠mdb=∠pdc
因为
∠mdn=60°
所以
∠mdb+∠ndc=∠pdc+∠ndc=∠bdc-∠mdn=60°即
∠mdn=∠pdn=60°
所以
△nmd≌△npd(sas)所以
mn=pn=nc+cp=nc+bm所以
△amn的周长=am+an+mn=am+an+nc+bm=ab+ac=3+3=6
△amn的周长为6
三角形的周长为三边长度之和;
三角形的面积算法:
(1)三角形面积=底其底上的高/2
(2)海伦公式(也叫赫龙公式):三角形面积=√(s(s-a)(s-b)(s-c))
(注:其中s为三角形周长的二分之一,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
三角形周长公式:C=a+b+c。周长是指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基本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得到的封闭几何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
三角形性质:
1、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内角和定理)。
2、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外角和定理)。
3、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想要求三角形的周长,第一种方法直接将三条边加起来就可以了
第二种方法,如果边长不知道的话,可以利用面积来辅助
我们知道面积有一个公式,s=1/2乘周长乘内切圆半径
那么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内切圆半径,就可以直接得到周长
第三种呢,我们可以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变换得到三角形的边长
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1不规则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C=a+b+c(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等腰三角形:C=2a+b(a为腰长,b为底边长)。
3等边三角形:C=3a(a为任一一边的长度)。
不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数学定义,指的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个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称正三角形),为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相等,均为60°,它是锐角三角形的一种。等边三角形也是最稳定的结构。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拥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扩展资料:
其他周长计算公式:
(1)圆:C=πd=2πr (d为直径,r为半径,π)。
(2)四边形:C=a+b+c+d(abcd为四边形的边长)。
(3)特别的:长方形:C=2(a+b) (a为长,b为宽)。
(4)正方形:C=4a(a为正方形的边长)。
(5)多边形:C=所有边长之和。
(6)扇形的周长:C = 2R+nπR÷180˚ (n=圆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参考资料:
周长的定义就是所求图形的各边长的总和,跟着定义来:
1正方形每条边长度都一样,所以周长=a×4,a是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
2三角形周长=a+b+c,a、b、c分别是各边长长度
算周长的时候不要忘了附上已知的边长单位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四年级怎么求三角形周长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学四年级怎么求三角形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怎么求还有面积、三角形周长怎么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