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是满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挂“福”字。午夜分发“神纸”之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
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取“更岁饺子”之意。还要把一枚铜钱(富家有的用金钱小保及宝石等),暗放饺子中,谁吃到了则终岁大吉。
除夕,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可达二丈,上扎松枝,高挂红灯,红灯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则于腊月二十四日悬挂“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出灯止。
2、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满族除挂彩灯外,还制作“冰灯”,元宵节的主要内容不是吃元宵,而是观彩灯。满族聚居的市镇,街道上悬挂起成千上万只巧夺天工的彩灯。农村还有元宵节晚上“蒸面灯”之俗。晚清广州“羊城灯市”中,以旗人所制灯最为璀灿夺目,成为广州一种特产。
3、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满族妇女,盛行卧冰与“滚冰”,象征着去除晦气。
4、正月二十五“添仓”,祈求丰年。
5、二月初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
6、三月三“开马绊”;清明节“祭墓”,上坟插柳。
7、端午节要外出踏青、击球、赛秋千等。近年来,各地满族多有庆祝“颁金节”的民俗:后金时期,皇太极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将族称定为“满洲”(或作曼殊、满殊),满族人把这一天作为满族的诞生日,举办满族“命名日”,即“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1、满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和汉族的节日日期都是一样的。
2、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有哪些节日???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
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三、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四、结缘日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五、民俗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六、虫王节
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一人去谒虫王庙,并杀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农村改为“晒衣节”,城市改为“爆书节”,以凉晒衣物图书防止虫咬。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 “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十、大祭
大祭没有固定日期,沈阳满族富户每年一次,贫家三、五年一次,一般在腊月举行,连祭三日。第一天祭祖,上午叩头杀牲为朝祭,晚上背灯祭。第二天祭天,亦称“外祭”,又叫“立杆大祭”,叩头杀牲,吃“小肉饭”和“大肉”,“大肉”俗称“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妈妈,即“背灯祭”之神祗,但“背灯祭”为感恩、报恩,此祭则为求子孙兴旺、人口平安。
十一、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满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满族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求采纳
满族都有哪些节日 传统节日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商都文化网配图) 5、太阳日:农历二月初一 满族人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6、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满族认为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7、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8、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满族节日传说的来历 满族颁金节 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命名之日。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又译为诸申)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洲。皇太极正式宣布从此,满族人为纪念这一天,作为节日进行隆重庆祝。新疆满族在10月13日这天,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许多满族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家为大家写诗作画,表演精湛的技艺,使庆祝活动十分热烈而有趣。
37629499654满族有哪些重要节日? 一)过年:是满族重要节日。除夕一过吃完年夜饭,便开始拜年,天亮再去拜其他民族。
二)灯节:正月十五。扎灯笼,挂灯笼,上坟祭祖送灯笼。
三)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在正月十六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上街“走百病”。
四)添仓节:正月二十五,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五)日头节:二月初一,族人认为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财源进,族人出门迎日出。
六)龙抬头: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龙抬头’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这天满族男孩理发,祈求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回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
七)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八)结缘日:四月初八,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团结友善。这天也是求佛,定姻缘之吉日。
九)民俗节: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是日郊游踏青,举行民族活动的日子。
十)五月节:满族称“药香节”:即天不亮采回带露草药最灵。把艾蒿插在房檐下,以祛病驱邪。当天满族妇女起得最早,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用清晨的露水洗洗脸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这天还要吃鸡蛋、凉糕、“驴打滚”等,用芨芨草包红指甲,孩子要挂五彩线、小条帚,弓箭等。
十一)八月节:即中秋节
十二)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把每年的12耽3日定为“颁金节”。
十三)腊八节: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粥”。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十四)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这天还要在门后设香祭祀“喜兰(佛朵)”妈妈,以求出入平安。
满族传统节日
颁金节
虫王节
添仓节
太阳日
龙抬头
等
满族传统节日的介绍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长春市),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满族的传统节日
1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2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7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8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9腊八节: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0小年: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11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12吃肉节
古代满族人没有历法,自古与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许多节日与中原一样,但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汉族的中和节,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阳鸡糕,糕上印金鸡圆光,用以祀日。在历史上,满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节,对老北京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极盛大的节日。《那桐日记》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进内,坤宁宫吃肉,辰初礼成,西苑门论班,外务部值日。”金易、沈义羚所著《宫女谈往录》中也有对吃肉节的记载。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晋去祭堂子,负责在坤宁宫中主持向灶王祭礼献牲的仪式。与汉族不同的是,满族人来自东北白山黑水地区,那里的春季物>>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满族许多节日受到汉族人影响,在今天也过一些汉文化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并影响汉族,今天汉族也将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节日?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采纳哦
满族有哪些节日???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
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三、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四、结缘日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五、民俗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六、虫王节
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一人去谒虫王庙,并杀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农村改为“晒衣节”,城市改为“爆书节”,以凉晒衣物图书防止虫咬。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 “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十、大祭
大祭没有固定日期,沈阳满族富户每年一次,贫家三、五年一次,一般在腊月举行,连祭三日。第一天祭祖,上午叩头杀牲为朝祭,晚上背灯祭。第二天祭天,亦称“外祭”,又叫“立杆大祭”,叩头杀牲,吃“小肉饭”和“大肉”,“大肉”俗称“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妈妈,即“背灯祭”之神祗,但“背灯祭”为感恩、报恩,此祭则为求子孙兴旺、人口平安。
十一、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满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旗人,注意这里是按大小排序的。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都有哪些节日 传统节日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商都文化网配图) 5、太阳日:农历二月初一 满族人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6、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满族认为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7、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8、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满族节日传说的来历 满族颁金节 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命名之日。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又译为诸申)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洲。皇太极正式宣布从此,满族人为纪念这一天,作为节日进行隆重庆祝。新疆满族在10月13日这天,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许多满族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家为大家写诗作画,表演精湛的技艺,使庆祝活动十分热烈而有趣。
满族传统节日的介绍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长春市),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满族的传统节日
1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2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7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8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9腊八节: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0小年: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11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12吃肉节
古代满族人没有历法,自古与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许多节日与中原一样,但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汉族的中和节,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阳鸡糕,糕上印金鸡圆光,用以祀日。在历史上,满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节,对老北京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极盛大的节日。《那桐日记》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进内,坤宁宫吃肉,辰初礼成,西苑门论班,外务部值日。”金易、沈义羚所著《宫女谈往录》中也有对吃肉节的记载。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晋去祭堂子,负责在坤宁宫中主持向灶王祭礼献牲的仪式。与汉族不同的是,满族人来自东北白山黑水地区,那里的春季物>>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满族许多节日受到汉族人影响,在今天也过一些汉文化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并影响汉族,今天汉族也将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
满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汉、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就是辽代女真未被编入八旗的后人,但他们是今天满族的近亲,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编入八旗的还有当时相当数量的辽东 、蒙古人,少部分朝鲜人,甚至一些俄罗斯人,在八旗内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已彻底融入了满族。作为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旧满洲),其他 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满洲)。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 “清”,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李自成,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关内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因满洲族大部分定居在关内,故官方改称为“满族”,建国以后延用满族称谓至今。
37629499654满族有哪些重要节日? 一)过年:是满族重要节日。除夕一过吃完年夜饭,便开始拜年,天亮再去拜其他民族。
二)灯节:正月十五。扎灯笼,挂灯笼,上坟祭祖送灯笼。
三)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在正月十六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上街“走百病”。
四)添仓节:正月二十五,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五)日头节:二月初一,族人认为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财源进,族人出门迎日出。
六)龙抬头: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龙抬头’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这天满族男孩理发,祈求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回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
七)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八)结缘日:四月初八,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团结友善。这天也是求佛,定姻缘之吉日。
九)民俗节: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是日郊游踏青,举行民族活动的日子。
十)五月节:满族称“药香节”:即天不亮采回带露草药最灵。把艾蒿插在房檐下,以祛病驱邪。当天满族妇女起得最早,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用清晨的露水洗洗脸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这天还要吃鸡蛋、凉糕、“驴打滚”等,用芨芨草包红指甲,孩子要挂五彩线、小条帚,弓箭等。
十一)八月节:即中秋节
十二)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把每年的12耽3日定为“颁金节”。
十三)腊八节: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粥”。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十四)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这天还要在门后设香祭祀“喜兰(佛朵)”妈妈,以求出入平安。
满族传统节日
颁金节
虫王节
添仓节
太阳日
龙抬头
等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长春市),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以上就是关于满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全部的内容,包括:满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请问满族的节日名称是什么、满族的节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