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功绩主要有哪些

2023-04-25  20

康熙功绩主要有:

第一,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东南,康熙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抵御外侵,缔造和约。康熙二十八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也表明了康熙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清朝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奠定了黑龙江等行省的规模。

第二,中华文化传承

康熙在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六十余种,两万余卷。此外,康熙还先后兴建了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

第三,经济恢复发展

康熙执政后,清除八旗入关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的弊端,颁令停止圈地,鼓励垦荒,重视耕织,恢复生产。治理黄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培育新的稻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四,社会秩序安定

自平定“三藩之乱”后,社会矛盾、民族纠纷在康熙的治理下趋于平缓。在他执政的后四十年,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由动到静,原有的社会冲突基本平息、原有的动乱能量已经释放殆尽。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中原地区四十一年间,没有大的战争,没有大的动荡,也没有大的社会危机。

第五,废除匠籍制度

清朝初年,凡手工业工匠,均另有匠籍,要按政府规定服劳役,或者交纳班匠银代役。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下令将班匠银并入田赋中征收,从而使工匠们摆脱了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促进手工业发展。

康熙一生都有哪些伟大功绩?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康熙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面对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削平三藩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统一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而死,明郑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驱逐沙俄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沙俄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沙俄军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攻克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俄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公主急忙向清廷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廷答应所请,准许沙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西征漠北

清初,西北方居住

40岁的康熙

康熙年间,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策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噶尔丹本来就与喀尔喀三部中的土谢图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对喀尔喀的战争。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很快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清,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分路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破处分裂势力,抵抗外来袭击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已经与西方的较大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修著图书,重视道教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学习文化,武力非凡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康熙王朝中康熙剧照(15张)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历史贡献。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一些成就。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鹿鼎记中康熙剧照(11张)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开放海禁,废止圈地

康熙八年,康熙诛杀鳌拜,遂废止了鳌拜的所有弊政,如禁海,圈地。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康熙帝颁旨,命永远停止圈地,开放海禁。清初为了遏制明朝末年的海上战斗力,实行海禁。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满足清朝贵族对土地的主导权和笼络八旗将士,派遣官员到汉族民田跑马圈地。此为清朝严重弊政,于康熙八年废除。 注:我们所熟知的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源于乾隆于1757年颁布的禁海令,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清圣祖玄烨登基初期,清朝的形式有多严峻?康熙十几岁,就扳倒鳌拜,大权独揽;接着又是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驱逐沙俄,将漠北蒙古纳入大清版图。清朝入关后,康熙相当于将天下从北到南,重新打了一遍,而且解决了合法性问题,康熙晚年厌倦朝政 ,为政过宽,加上在立储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导致九子夺嫡的发生,使得朝政更加混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可以说,百姓们在康熙年间,其实并没有过上多少安稳日子。

康熙作为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二任帝王,在国内面临着人心不稳,统治根据尚不牢固,满汉之间对立比较严重的局面,在这一点上雍正和乾隆都比不了的。因此,康熙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君主,意识到想要维护满清的统治,那么最倒霉的就是雍正,他是替康熙抗了债务不说,还给他儿子挣了不少的钱,回头等他这儿子乾隆登基之后,那是处处和他作对,好东西一家伙全给你废了不说,对他这个做老子的政绩还指指点点的尽整些不是。

有很多人认为雍正成就最大,而我认为其大都是受《雍正王朝》的影响,里面无限的将其放大,无限的突出其优秀的一面,比如勤勤恳恳,一心为民,最重要的是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康乾盛世续命。康熙帝继位时清朝刚刚统一中国,但是幼年登基的康熙帝需要解决很多的遗留问题。首先是君臣矛盾,康熙帝年幼顺治帝遗诏确立四位辅政大臣摄政,康熙帝成年后因为亲政与辅政大臣尤其是鳌拜的矛盾逐步的激化。

康熙的主要功绩,内政方面,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创立“库伦会盟”,亲善蒙古,亲征葛尔丹,削平内乱,稳定天下。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有以下,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康熙:>

1、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15岁的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2、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康熙帝19岁,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冬,康熙帝27岁,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3、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28岁的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收复了台湾。

4、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时年34岁

5、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时年42岁。

6、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原属准噶尔的哈密统治者额贝都拉内附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后,清军陆续进驻巴里坤地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吐鲁番的额敏和卓内附清朝,从此嘉峪关外上千里土地收入版图,成为清朝打击准部、进军西域的前哨。时年41岁。

7、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罗桑益喜(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进一步笼络黄教。后来由于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他于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18年至1720年)间派兵入藏,驱逐准军。时年58岁。

8、康熙十六年(1679年)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并使之草拟圣旨,与闻机要,待遇非常优渥。时年21岁。

9、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与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会聚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归顺清朝。时年36岁。

10、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

扩展资料

康熙执政的过失:

八旗制度没有彻底改革。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制度,说白了,就是亦战亦农,出则打仗,回则种田。是太祖努尔哈赤在征战明朝,以当时的情况所定。

到了太宗皇太极又发展了,然后至多尔衮,又施行了剃发,圈地等六大弊政, 严重损害了汉人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康熙有大把时间,却没有深度的注意到这个问题,虽然适当的做了调整,但没有彻底改变这“祖宗家法”。

从横向比较和正反兼备的视野来看,康熙皇帝在主政期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专家指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英国史学家史景迁评论康熙时说: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禁教。

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这些问题也许是导致清朝灭亡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皇帝,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家公认的明君。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有平定三藩、挫败沙皇俄国,同时还有三征葛尔丹。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后世子孙开辟盛世局面,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封建王朝历史上,拥有众多帝王,这些帝王中,既有昏庸无能皇帝,也有精明能干,将国家治理很好皇帝。康熙皇帝就是清朝一位厉害帝王,他的丰功伟绩,直到今天一直为人们称颂。

一、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皇帝在位时间六十年,但他少年时候,生活过得并不幸福。父母双亲早逝,使得康熙成为了上年皇帝。此时清朝入主中原不久,朝廷根基尚未稳固。少年康熙登基后,便遇到了亲政无实权情况。

为了让皇权集中,康熙用计谋,除掉了当时权力最盛辅政大臣鳌拜。而后又开始着手,对付威胁清廷统治三藩。削藩是一件风险极大事情,弄不好可能会颠覆清朝统治。好在康熙精明能干,最强对手吴三桂,也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三藩顺利削除后,清朝政权变得稳固,内部再也没有了忧患。

二、挫败沙俄侵略,三征葛尔丹

每一个朝代,都会面临内忧外患。康熙之所以是一位伟大帝王,原因在于他既安定了内部,又平定了外部威胁。沙俄侵略者,便是康熙时期一个大威胁。在康熙指挥之下,于雅克萨城将沙俄侵略者击败,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除了挫败沙俄侵略者外,康熙在位期间,还三征葛尔丹,平定了发生在这里的叛乱,并保持了清朝领土完整。这一战彰显了清朝强大实力,也为后世子孙,创造了和平环境。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于民生上也有很大发展;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一步步走向强盛,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

以上就是关于康熙功绩主要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康熙功绩主要有哪些、康熙一生都有哪些伟大功绩、康熙的历史功绩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4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