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博望坡

广州东山湖公园2023-04-25  14

上天好像不忍放弃刘备,这次他赢了。探马再次及时报告了曹操大军回撤的消息,只有一支大约五千人的军队在后面继续追赶,领头的将军据说是夏侯敦。

刘备心中一阵欣喜,毕竟身经百战,他略微思索,就想出了一个破敌的主意。他知道前面不远处有一座豫山,豫山右边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名叫安林。两者之间的高坡,名叫博望坡,博望坡侧的道路极为狭窄,这样的地势,采用火攻可能会有效果。

他当即下令:“将辎重全部扔掉,甲胄扔掉一部分,轻装赶路。”

传令兵勒转马就走,刘备又赶忙叫住他:“就说本将军有破敌良策,敌兵很少,不足为惧。大家严格听从部曲号令,违令者立斩不赦。”

夏侯敦追上来的时候,只见满地的鼓吹、戈矛、甲胄、锣鼓等军中用具。他想,刘备这竖子虽然骁勇,但究竟统辖的是刘表拨给他的乌合之众,没有见惯阵仗。这次斩获刘备,我夏侯敦的威名恐怕要暴涨,刘备毕竟久负盛名,趁着这个战胜之威,得斩掉几个敢于笑话他的人。自从在初平四年征讨吕布时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以来,军中就一直有人称呼他为“盲夏侯”,据说连主公的儿子曹植和身边那些著名的文士们在邺城西园里一起谈笑时,也这么叫他,他只有干生气。治不了曹植,杀几个其他的人解气也是可以的,他最讨厌那些鼓唇摇舌的文人了,自己在前方打仗,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巴却比毒蛇还毒,他恨不能把他们杀个精光,或者干脆请求主公颁令,以后有人敢提到“盲夏侯”三个字,全部腰斩。这样的请求很奇怪,他想,但也许主公会破例答应。这天下就是由强者主宰的,只要主公愿意,颁布什么法令都可以。

“夏侯将军,”李典劝道,“刘备久经战阵,狡猾多端,抛弃辎重甲胄,恐怕有诈,而且前面道路狭窄,草木幽深,万一有伏兵,我们就会全军覆没,不如先派探马察看一番,再作计较。”

夏侯敦不屑道:“李将军胆怯吗?刘备率领一群乌合之众,本想偷袭宛县,听见我们发兵,吓得转身就跑,哪里会有什么诈?你如果胆怯,就率步兵在后,我自率骑兵追击。”

李典摇头道:“主公派我辅佐将军,就是知道将军勇悍有余,却容易冲动,请将军三思。”

夏侯敦长笑道:“阵前勇悍,总强于胆怯。你不必说了。”他转身吩咐侍卫,“快去传令,随我来。”说着纵马提矛,向博望坡上奔去。两千马队跟着他,闪电般冲进了安林之中。

安林中一片静谧,夕阳照在豫山和安林之上,铺上了一层金光,到处是一片自然宁静的气氛。夏侯敦开始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他想下令回师,又怕被李典笑话。再一想,刘备仅有三千人,就算有诡计,也未必能占多大便宜。正是犹豫不决之际,突然鼓声大震,数不清的旌旗从豫山上升了起来,紧接着,山上如梦幻一般,涌起了大队士卒,每个人手指都挽着强弩。这下夏侯敦再也无法安慰自己了,心里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只听见四面都是喊声,同时弓弦声乱糟糟地响成一片,乱箭如飞虻般从山上飞扑而下。

好在他身边的贴身侍卫手脚快,蜂拥而上,盾牌手像铁桶一样,围住了夏侯敦。夏侯敦强压住惊慌,大吼道:“刘备竖子,不过就是这点花招罢了,传令下去,向树林方向撤退,等他们箭矢射尽,我们围住山头,困死他们。”

安林笔直的树木密密麻麻,在林子里走路,随时都会撞上树,何况奔逃?在夏侯敦的命令下,曹军士卒们跌跌撞撞地纷纷跑向安林深处躲避,徒卒还好一些,骑兵尤其不适合在林间活动,不时有马匹被树林枝蔓绊倒,士卒从马上栽下。虽然离山头越远,箭矢离他们的距离也越远,但在林中奔驰的不便,更让曹军大为狼狈。

刘备的步兵强弩手分批伫立山坡之上,轮流向夏侯敦的马队射击。夏侯敦大吼道:“全部下马,盾牌手向前,挡住箭矢。弓弩手在后回射,长矛手殿后。”

他的话音刚落,安林的另一边突然呼的一声,一团团大火球从林子另一面滚来。霎时间,火光笼罩了曹兵。浓烟冲天而起,林子里不断响起士卒们的哀号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拜为军师,日夜操演军马。当年秋,曹操令夏侯敦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等为副将,领兵十万,直奔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征讨刘备。 刘备闻讯后,立即召集将士,诸葛亮首次分兵派将,要求众将依计而行。夏侯敦与于禁引兵至博望坡后,刘备、赵云佯装败走。此时天色已晚,并刮起大风。夏侯敦只顾追击,不知不觉陷入埋伏圈内,四周突然燃起大火,杀声震起。一时间,四周芦苇全部燃着,火借风势,火光冲天。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又带兵杀回,夏侯敦带领部分军马突火而逃。此时,关羽见火起,出兵截住粮草,一把大火,粮草全部燃着。于禁、李典走小路逃脱。张飞见火起,领兵在博望城放火烧着辎重。夏侯兰、韩浩夺路逃脱。这一仗曹军死伤无数。刘备赢得了的第一次全胜。 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诸葛亮略施小计,在博望坡用火攻大败曹军,终令关羽、张飞等人折服。史书有诗为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率军北伐,一直打到叶县,逼近许昌,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在新野县的博望坡一带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刘备派出少数部队与夏侯交战,故意败退,然后又烧毁自己的军营寨。夏侯认为刘备无力再战,有意向南撤退,决定率军追击。李典认为:敌人无缘无故撤退,怀疑必定有埋伏。向南去的道路狭窄,草深林密,是设伏的好地方。于是劝夏侯不要追击。主将夏侯没有听从李典的劝告,和于禁率军追击,留下李典守卫营寨。夏侯和于禁果然进了刘备的埋伏圈,遭到攻击,战事不利,幸亏李典率领后队兵马前来救援,方脱离危险。刘备见夏侯救兵来到,也不再恋战,双方撤兵。

此后一段时间,双方再无战事,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仕后的第一战,胜利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由轻视到信服,从此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那么,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须先说清楚诸葛亮的出仕时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加入刘备集团的?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奏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道上疏被后世称之为《出师表》。按照这个时间前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裴松之注《三国志》也说: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以建兴五年上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整二十年。然则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和刘备相见五年前的事情,与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

孙权并促成了孙、刘联合,后来在后主时期掌握行政权力时,和好东吴,使蜀汉国避免了两面受敌;行政上,制订了政策和法令,使蜀国安定,人民拥护,死后得到人民深深的怀念,古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到具体战役,在荆州时鲜有表现,这对于一个让刘备“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如何说得过去?尤其是,这种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谋士出场没有战役谋略表现怎能成?既然刘备能够把“鞭打督邮”这种事“借”给张飞,诸葛亮把刘备的火烧博望坡之计“借”来一用又有何妨?!

不过,刘备这一“借”可不得了,诸葛亮这一把小火一烧,紧接着来了第二把火,烧了新野,后来更是不得了了,赤壁一把冲天大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带着二十几人逃回了许都。这也有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此很少人知道刘备也能有火烧博望坡这样的谋略,可见这文学作品真的是魅力无穷。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

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

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给诸葛亮加持,特意安排了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即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不过正史里,这三把火却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火烧新野是杜撰的、火烧赤壁是周瑜的杰作。刘备屯驻新野时,多次和曹军发生战斗,最后以一把火,在博望坡烧得曹军大败刘备从袁绍那里一路南下,逃到了刘表所在的荆州,被安排在荆州北境的新野。“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而火烧博望坡一事,就发生在刘备驻军新野的期间,此事的当事者有刘备、夏侯惇、于禁、李典四人。

不过魏蜀双方的说法不同,而且只记录在刘备和李典两人的传中,夏侯惇和于禁的传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记载,而其中又以李典传记录得最详细。《先主传》:(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历史上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使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原来火烧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三国志·李典传》亦记载了博望坡之战。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拒《先主传》与《李典传》的记载来看,刘备虽此战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惇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由于刘备与曹兵交战胜绩较少,所以火烧博望坡之战才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

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历史上的刘备多给人以政治家的印象似少军事才能,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是一个军事家。而《三国演义》为表诸葛亮出手不凡,却将此战之功记于孔明名下,实为刘备不平。

以上就是关于火烧博望坡全部的内容,包括:火烧博望坡、火烧博望坡史实是什么是谁干的具体史实、《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39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