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三副春联含解释

江苏南通地图2023-04-25  24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清水秀,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意思:劳动人民勤劳致富、全家和睦才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3、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意思:春天的小雨一滴滴地下着,用水滋润着世间万物,红梅一朵朵就像数不清的红点,绣在了一群群的高山上,装饰了这美好的世界。“绣”在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方法,意境很美。这句主要是赞美春天的景色。

扩展资料:

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称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无论是一年的规划还是一年的收成,都要在春天做个好的开头。梅花作为不惧冬天寒冷,迎雪而开的花,常被人们作为“坚贞”“顽强”“不惧艰险”等等形象而歌颂。春节时分虽已开始立春,但天气尚寒冷,而这个季节也只有梅花还开着,之后随着天气的暖和,其他花才会渐渐开放。所从这两点讲,无论是开放时节上,还是精神气概上,梅花都当称“百花魁”。综观此联,言近而旨深。劝谕人们,如在一年始,即做好一年之计,并具有梅花的顽强精神,则何事不成?何情不达?无怪乎此联能成为一副通用、经久不衰的春联。

太平真富贵;

春色大文章。

——这副春联上比祝社会安定,下比赞春色烂漫,本是寻常内容,却见非凡手段。五言句前后两字均是名词,中间一字是形容词,用古人的字类观点来说,是实词间夹一虚字,而全联皆靠这一虚字盘活,使得整联高峰陡起。“太平”与“富贵”、“春色”与“文章”本来都不是能特别顺地承接下来的,但是现在作者不仅联系起来了,而且下的字力道非常大。既言“太平”是“真”的“富贵”,言外之意即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功名利禄是“虚幻”的富贵,这一点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是相通的,其注目的不是个人的享乐,而是天下的安定;既言“春色”是“大”的“文章”,言外之意是寻章摘句所成的作品只能算作“小”文章罢了。下联五字也可谓其来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与下联意思差近。

春风杨柳鸣金马;

晴雪梅花照玉堂。

——这副春联字面上充满了喜庆祥和气氛,“春风杨柳”描新春伊始之征,“晴雪梅花”摹残冬将尽之象。“玉堂金马”,典出《汉书•扬雄列传》,指汉代宫中之金马门和玉堂殿。这两个地方均为学士待诏之所。后遂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此联通过对汉宫春色的描写,表达了成名学士们的春风得意之情。此外也可理解为昔时读书人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因为联语明丽而有堂皇之气,遂成为古人习用之实用春联。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但将忠厚培元气;

惟有诗书发异香。

——南宋大儒朱熹《近思录•为学类》有言:“人之寿夭在元气”。所谓元气,亦称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负载着生命现象。人生所赖,惟气而已,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故自古以来,怡养元气甚为流行,而为人忠实厚道、善良宽容,不仅是存世立身之要义,也最利于培补、蓄养元气。诗书何来异香?因诗书能给人以生存智慧与生命能量。清代大学士张英曾说:“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这副传统春联以说理的笔法,上言养气,下言读书,阐述为人处世之哲理,引人深思。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丽日高悬,大地生辉。

——《太平御览》引《梁元帝纂要》曰:“春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风曰阳风、暄风、柔风、惠风;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时曰良时、嘉时;辰曰良辰、嘉辰、芳辰;节曰芳节、嘉节、韶节、淑节;草曰弱草、芳草;木曰华木、华树、芳林、芳树;林曰茂林;鸟曰阳鸟、时鸟、阳禽、候鸟、时禽、好禽。”人们对春日怀有好感,嘉辞美语贯于其前,遂有上列种种称呼。简而言之,阳风也罢,惠风也罢,其实都是指春风而已。此联亦是赞美春日之意。

麒麟凤凰,皆为世瑞;

芝兰玉树,自应家征。

——上联祝世得圣主,民享太平。“麒麟”与“凤凰”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麒麟,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凤凰,是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这两种动物都是祥瑞的象征。《管子•封禅》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隋书•李德林传》有:“明王圣主,得骐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可见,有凤皇麒麟到来,就是太平盛世的气象。下联祝子孙贤令,门楣光辉。“芝兰玉树”一语出自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因此,有芝兰玉树生长,自是丕振家声的征兆。此联上下比分从“国”与“家”着笔,第一分句皆引用典故,以动植物起兴,再揭示出“国泰”与“家兴”的主旨。联语雍容典雅,吉祥止止。

凤历书元,人间改岁;

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凤历,即所谓皇历、黄历。典出《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后因用“凤历”称岁历。含有历数正朔之意。上联意为朝廷所颁历书规定了新春第一天为“元日”,所以人间便改换了新岁。下联更进一步细节的描写,元日的清晨,雄鸡的啼叫声唤起了初升的太阳,于是普天下皆为春天了。这副传统春联,巧嵌“元旦”(中国古代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庆祝新的一年来临,预兆国运昌隆,人民幸福。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是幅广为流传的春联。上联举冬季代表性的三种植物,下联则列春日繁盛的三种果树,以表辞旧迎新之意。“松”、“梅”、“桃”、“李”与“杏”五者皆为形声字,皆从“木”,“竹”字乃象形字,大体言之,颇类似。至于“岁寒”与“春风”之对,“三友”与“一家”之对,也十分工整,无怪乎广为流行。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多数春联并不止于刻画景观之变换,往往承载有祈福的功能,此联就属于此类。论起流传之广泛,此联恐怕丝毫不减于“一元复始”与“万象更新”之对。

细雨无声,滋润满园锦绣;

春风有意,妆成一树玲珑。

——上联化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下联化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虽意绪有些简单,专写春日绿色,好在能化古人佳句,对仗也还算工稳,不妨赏之。

泽沾雨润,杨柳依依亲万户;

民富物丰,财源滚滚涌三江。

——《诗经·小雅·采薇》有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不舍之状。“财源滚滚涌三江”或“财源滚滚达四海”之类,为意欲发财致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赏其得失。

[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五代后蜀]孟昶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宋]王安石挽韩琦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楼钥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吴叔经贺友寿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宋]李清照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朱嘉 佩苇遵考训 晦水谨师传

[宋]朱熹赠友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杨瑀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明]朱元璋赠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高刚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明]王守仁题于谦庙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未必串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明]杨继盛 岂有文章惊海内 是何意态雄且杰

[明]王百谷 不露文章世已惊 漫劳车马驻江干

[明]祝枝山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陈继儒 天为补贫偏与健 人因见懒识误称高

[明]冯梦龙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明]王时敏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明]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小方池 鱼有化机参活泼 人无俗虑悟清凉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李贽 少作书生,未见长堂入室 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

[明]史可法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明]史可法 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朱彝尊题桂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 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

[清]金圣叹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王梦楼赠蒋士铨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梁书同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

[清]梁书同 天气乍晴花满树 人家久住燕双飞

[清]石涛 耽文艺如嗜欲 经古人为明曹

[清]阮元 菊花潭里人同寿 扬子江头海不波

[清]阮元题浙江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清]石韫玉 精神到处文章在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沈德潜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清]李世卓 澄江静如练 长啸气若兰

[清]王文治题戏台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王文治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清]齐彦槐 慷慨谈世事 卓荦观群书

[清]许宗彦自挽 月白风清其有意 斗量车载已无名

[清]刘熙载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清]冯煦 行而不舍若骥千里 纳无所穷如海百川

[清]刘金门题济南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袁之秘题乐山凌云寺 九顶云霞披雾出 三峨风雨过江来

[清]金武祥 舣舟碧山麓,月出山之颠 夕曛犹在照,凉辉忽满前

[清]李瑞清 金石长不朽 丹青本无双

[清]顾复初题杜甫草堂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友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邓石如 红友忧分贤圣品 绿卿看长子孙枝

[清]黄钺 旧书细谈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清]何绍基题鼓山星聚堂 游者当知山所向 静时犹有水能听

[清]何绍基 西山载酒云生屐 南浦寻梅雪满舟

[清]何绍基题成都望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清]张廷济

[清]张廷济 碧露新滋三秀草 紫云长护九如松

[清]纪昀挽朱笥河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高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称悲

[清]康熙挽郑成功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清]乾隆 奇松诡石天然净 涧草山花自在芳

[清]吴步韩自寿 遗失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学诗类高适,老来始作凤凰鸣

[清]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郑燮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清]郑燮题茶馆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丁高僧近斗茶

[清]郑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意标新二月花

[清]洪秀全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清]石达开 翼德威明,鄙阿瞒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王陵忠义,弃项羽如敝屣,独知刘季是英雄

[清]石达开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愿豪杰,还我河山

[清]石达开题理发店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清]冯云山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清]李棠阶题昆明西山 南浦绿波,西山气爽 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清]李秀成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良人

[清]钱泮题昆明华亭寺 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清]林则徐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清]林则徐题书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朗月照人如鉴临水 时雨润物自叶流根

[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长空有月明两岸 秋水不波行一舟

[清]林则徐挽关天培 六载回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清]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我已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清]林则徐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闲书

[清]程恩泽赠林则徐 为政若作真书,锦密无间 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清]左宗棠题兰州望河楼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清]左宗棠题汉口湖南会馆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清]刘可毅赠某君 秋风古道题诗瘦 落日平原纵马豪

[清]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梁章钜赠余小霞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陶澍题汉口长沙会馆 隔秋水一湖,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清]康有为 时御天风跨鸾凤 或入碧海掣鲸鱼

[清]康有为处题书室 灵石一千尺 天花百亿年

[清]康有为题开封登龙亭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清]谭嗣同赠黎贵逊 一鹗忽翔万云怒 群虬相奋孤剑鸣

[清]谭嗣同赠吴筱山 此是盛游,同气仰为贤知列 异时文集,相期长在天地间

[清]唐才常挽谭嗣同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头交,同赴泉台,漫引

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余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

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清]刘光第题峨眉清音阁 双桥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清]翁同龢 骐骥思千里 鹪鹩老一枝

[清]沈葆桢题杜甫草堂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清]黄遵宪题画艇 壮志难磨,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闲情自遣,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清]范池世题支云塔山门 第啸一声山鸣谷应 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清]俞樾题杭州三潭印月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清]俞樾自题俞楼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吴昌硕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 行歌好约高旭酒徒

孙中山挽秋瑾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题鼎湖山 从生平等 一切有情

孙中山赠黄兴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去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赠汤增璧 秋水为神玉为骨 词源如海笔如椽

宋教仁赠冯心侠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章炳麟挽刘人熙 乱世才难用 先生老未归

章炳麟为慈禧太后戏作一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蔡锷赠小凤仙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梁启超挽蔡锷 国民赖松有人格 英雄无命亦天心

严复题讲经堂 愿闻第一义 为洗千劫非

林纾 两三竿竹皆秋色 千万叠山有雨容

于右任书 荷风送香气 松月生夜凉

马君武 种树如培佳子弟 卜居恰对好湖山

杨度 但哦松树当今事 愿与梅花结后缘

毛泽东题延安新市场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毛泽东挽续范亭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刘少奇赠名医盛多贤 深山隐高士 盛世期新民

周恩来 先抓吃穿用 实现家轻重

朱德题杜甫草堂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董必武题厦门集美鳌园 旋乾转坤移山倒海 济人利物震古铄今

董必武题南湖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宋庆龄挽四•八烈士 和平大业犹赊,贤芝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天永留恨 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在地尽含悲

沈钧儒题杭州西湖补梅庵 漫空竹翠扶山住 数点梅花补屋疏

李济深题集美鳌园 广学甄微敬咏其德 揽英接秀隆构厥基

李大钊 铁肓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陈毅灵杜甫诗句题于成都杜甫草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叶挺贺郭沫若五十大寿 寿比肖伯纳 功追高尔基

方志敏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罗炳辉挽父 痛吾父幼小困空厄,尝备炎凉,劬芝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

易箦呼儿难眠目 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面北,

誓歼倭寇奠先灵

徐特立赠王汉权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吉鸿昌书于一九三一年 松间明大长如此 耳外浮云何足论

彭雪枫书于一九四四年 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 人民护兵,爱护人民,愿为本份

俞作豫自挽 十载英名宜自慰 一腔热血岂徒流

鲁迅录《离骚》悬于书室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录何瓦琴句赠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蔡元培题杭州西湖岳王祠 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

章士钊赠徐悲鸿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应是九方皋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一代英雄

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郁达夫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买书

郁达夫挽徐志摩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寻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陶行知 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叶圣陶为某抗属写的春联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范文澜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朱自清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徐悲鸿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题四川灌县天师洞 古洞常临光照耀 苍岩时有凤来仪

胡乔木题天一阁藏书楼 书中岂有黄金屋 海上长存天一楼

叶恭绰 尊前订就千秋业 堂下罗生十种花

陆定一挽杨潮 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 缥绁蒙冤囹圄损命重重惨痛绝人寰

肖克、蹇先佛挽邓拓 乌云迷漫惊奇案,唯罪唯功,青史无情得公论 采翰尽奔警世情,任劳任怨,黄泉闻报慰英魂

赵朴初题岳飞墓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虞愚题厦门集美鳌园 慨曩日烽火弥天,毓物培材,在危难中坚持下去 喜今兹楼台如画,移花补竹,从废墟里创建起来

姚雪恨 万里春风抒壮志 百年美梦入长征

吴作人挽邓拓 话尽燕山,沉诗冤海 胸怀日月,遗惠生民

林散之 世界大同兼施博爱 人间郅治选贤举能

俞平伯挽茅盾 警座文章传四海 新民德业播千秋

张伯驹挽陈毅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上联:春花含笑意;下联:爆竹播欢声。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相关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1

雨过花草连天碧;

春到寒梅映日红。

修改:

雨过芳草连天碧;

春到寒梅映日红。

2

万里春风凝秀色;

满园花木竞朝晖。

修改:

万里江山凝秀色;

满园花木竞朝晖。

3五福堂前呈瑞彩;

百花齐放闹春光。

五福堂前呈瑞彩;

修改:

百花枝上闹春光。

4

花开富贵家家乐;

灯照华门岁岁欢。

修改:

花开富贵家家乐;

灯照吉祥岁岁欢。

“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图苏家家户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过年家家户户总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来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

我和我的邻居小明一起在楼内收集春联,我们共收集了4幅对联,有:“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政策暖心人人喜,科学致富处处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

我们发现春联有的是以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如:“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表达了和睦的家庭是幸福的、平平安安比得到一千两黄金都重要。抒发了主人渴望家庭和睦平安的愿望.“政策暖心人人喜,科学致富处处春”表达了我们国家现行政策非常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政策暖心”;科学致富的观念深得人心,因此“处处春”。抒发了人们对***的拥戴、热爱以及对科学就是生产力的认同。

有的是激励人们勤奋学习奋发上进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在学习的道路上除了勤奋和艰苦的努力外没有任何其他途径。

有的春联使人对历史浮想联翩。“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仿佛将我带到了遥远的明朝,看见了大批的东林党人正伴着风声雨声朗朗读书,以实现他们关心国事、治理天下的远大抱负。

语句对偶工整、文字简洁精巧的春联真是奥妙无穷啊。

以上就是关于搜集三副春联含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搜集三副春联含解释、收集至少二十幅春联,并解说其含义、搜集你喜欢的对联。把他们累积下来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31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