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有什么地方特色

孑孓怎么读2023-04-24  11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东径110°15'至114°32',北纬34°35'至40°45',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地处华北地区、太行山以西,东部为山地,西部为高原山地,自北向南有大同、太原、运城等盆地。大部地区为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主要有汉、回、蒙古、满等民族;煤、铁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能源基地之一;其它有钢铁、重型机械、机车、化工等工业;农副产品以麦、玉米、高梁、柿子、葡萄较重要。

旅游资源: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十几万年前许家窑人和丁村人便已制造石器来狩猎,夏政权即在豫西晋南一带。此后山西长期是列国争雄之地。因而文物古迹遍布全省。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冈是三大石窑之一(云岗石窟,座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开盘,东西连绵逾一公里,与甘肃的敦煌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天龙山是道教胜地,浑源县空寺是建筑奇构。大同、平遥都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平型关战役遗址是现代革命史纪念地。滚滚的黄河与壶口瀑布、大同火山群、巍巍太行山等也自有其魅力。

地方文艺:山西民众有酷爱戏曲的传统,至今保留着我国最早的戏台。晋剧(山西梆子)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很大,是北方戏曲的代表。其唱腔高亢激越、活泼跳跃,伴奏乐器中以打击乐器梆子作用最突出,表演火爆。它分为蒲州梆子、上党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四种流派,合称四大梆子戏。此外,还有多种“道情”、秧歌、花鼓等。

饮食文化:太原过油肉、六味斋酱肉、平遥牛肉等素有盛名。“清和元头脑”有滋补作用。刀削面、猫耳朵、乔面灌肠、莜面栲栲(圆圈形蒸面食品)等是大众性风味食品。闻喜煮饼外裹芝麻,内包糖馅,酥沙利口。

山西刀削面、碗团

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据传山西刀削面是马柴绍发明,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山西的美食有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剔尖、拨烂子、羊杂割、山西油茶、过油肉、定襄蒸肉、碗托、闻喜花馍、忻州瓦酥、郭氏羊汤、太原头脑、清徐灌肠等等。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创作出了不少的特色美食,而这些山西的地方特色美食口味基本都是咸鲜、醋香等风味。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可考有2000多年的历史。面条,东汉称为“煮饼”,魏晋名为“汤饼”,南北朝“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原料为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品种为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有据可查的面食达280余种。

山西的美食有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剔尖、拨烂子、羊杂割、山西油茶、过油肉、定襄蒸肉、碗托、闻喜花馍、忻州瓦酥、郭氏羊汤、太原头脑、清徐灌肠等等。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创作出了不少的特色美食,而这些山西的地方特色美食口味基本都是咸鲜、醋香等风味。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可考有2000多年的历史。面条,东汉称为“煮饼”,魏晋名为“汤饼”,南北朝“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原料为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品种为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有据可查的面食达280余种。

山西的文化特色

山西的文化特色,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去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都希望去了解那个地区的一些文化和习俗,各个地区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山西的文化特色。

山西的文化特色1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6305万。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2、山西锣鼓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有山西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敲敲。

3、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4、庙会

山西人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5、炕围画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又具简繁对比的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山西的文化特色2

1、山西的民族文化:

山西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2、山西文化 :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山西民间剪纸等。

3、方言文化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4、戏曲文化: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大戏,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即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

小戏,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山西各地的秧歌戏有16种;“碗碗腔”剧种代表为“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其他小戏有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耍孩儿、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

山西的文化特色3

山西五大特色文化:

1、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包括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

2、晋商文化产业区:包括以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古都名城文化、民居古建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

3、根祖文化产业区:包括以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古都文化、盐池文化、道教文化、关公文化、名楼名寺文化等;

4、太行文化产业区:包括以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话传说等;

5、黄河文化产业区:包括以沿黄一带的古渡文化、古镇文化、名楼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

山西的文化特色4

1、开放性:这可以说是三晋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长期被迫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华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放手使用本国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揽国外的人才。

2、务实:务实,从思想方法上说,就是实事求是;从政治理念上说,就是关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务实的精神可以说是三晋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思想,实际上促成了我国封建朝代史上两个最好时期的出现,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3、求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三晋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可以举文学艺术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与唐王朝当局者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一大批山西籍诗人王勃、王维、柳宗元等的杰出贡献也是分不开的。唐代诗人既继承了北朝文学朴实敦厚的传统,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学的营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作出新的探索,这才有了唐诗的繁荣。

扩展资料:

华夏文化中山西地区的文化。因该地在春秋时是晋国的所在地,到战国时则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称为三晋。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山西省。

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了解三晋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也会从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间。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6305万。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2、山西锣鼓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有山西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敲敲。

3、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

5、旺火

生旺火是山西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1、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2、添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3、山西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4、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5、旺火

生旺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主要以山西为主,有说法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

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山西特色美食有太原头脑、平遥牛肉、石子馍、山西碗坨、太谷饼。

1、太原头脑

头脑并非我们口语上的大脑,而是一种太原特有的小吃,是用羊肉、莲藕、山药、黄酒、黄芪、酒糟等食材一起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种粥状小吃,在当地也叫八珍汤。

2、平遥牛肉

这是山西省平遥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遥的牛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不管是屠宰、切割,还是用盐、用水都十分讲究,采用独有的腌制配方,才有了如此美味的平遥牛肉。

3、石子馍

石子馍是用面粉、猪油、食盐等调料先制成饼胚,然后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烙制而成的。这种方法是中国最传统的烙制方法,所以石子馍也被称为是中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4、山西碗坨

碗坨是山西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小吃,是将荞麦面和水先一起揉制,然后加热熬成糊状,放凉后即成。吃的时候配上生抽、陈醋、食盐、辣椒油等调料一起凉拌着吃,吃起来软滑有筋道,清凉爽口,百吃不厌。

5、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的传统名吃。太谷饼采用了传统的手工工艺,用烤炉烤制而成,吃起来甜而不腻、酥而不碎,是闻名全国的著名糕点。

以上就是关于山西省有什么地方特色全部的内容,包括:山西省有什么地方特色、山西有什么美食特色、山西的特色美食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28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