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为什么要去挖矿少平为什么最后还去挖矿


一直觉得少平是个思想相当开明的民工,难道他真一辈子当矿工吗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他有很多机会改变命运,找别人帮忙,却不找晓霞帮忙,晓霞也不帮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少平为什么最后还去挖矿

其实要理解少平,需要放在当年的那个时代中去,在当年那个时代背景下,农村青年能招工,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当时当工人有远高于农民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能够去当工人已非常不错,当兵招干都是一般农家子弟不敢想的。

按照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来看,少安、少平、兰香兄妹三个,大哥成为一个农村的能人,二哥成为一个工人,小妹则成为了一个知识分子;这是符合时代特点的。

按照我父辈那时候的境遇,能从农村出来,不再当一个泥腿子,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人不可能一下子就一飞冲天,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命运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和奋斗,当时父亲给生产队养过牛,后来被生产队推荐上了师范学校,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去“干公事”的人,后来在父亲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和弟弟都成为了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当然和兰香那时候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比早没有那么金贵了)。

我读原著读的遍数不多,但是我认为除了讲人对命运的抗争和改变,还有对命运的屈服,人不可能超越时代各种条件、出身等各种局限,比如少安的爱情、少平、郝红梅等书中人物的人生轨迹。

按照孙少平的思想脉络应该考大学,这是走出农村最直接的方式。他是76年高中毕业的,77年底就恢复高考了,只要花五毛钱报名费就可以进考场。那年月上大学不用交学费,还可以享受伙食补助。很多农村考上大学的都是民办教师。因为工作关系他们没有丢掉书本。即便头一年没考上,还可以复读接着考呀,这是作品的硬伤。不过,少平要是考上大学,就不叫平凡的世界了。

作为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年,从他的身上既可以看出时代刻画的印记,也可以看出贫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的典型特征,但是其身上又具备了与大部分农村青年不同的地方。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定位是怎么样的?

一,肯吃苦

无论是吃着高粱面馍还是吃剩菜剩汤,他都没有向现实低头臣服,而是始终坚持高昂着头,坚定且勇敢地接受命运给予地一切,能够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精神世界贫瘠的年代保持自己充实的思想[3]。不得不说,从孙少平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反差来看,其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人,也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孙少平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与较好的道德修养。

二,敢于与命运抗争

在原书中,孙少平的奋斗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从“尘埃中开出花来”“从泥泞中塑造艺术”的,他经历过捉襟见肘,也经历过人情冷暖,但是仍然能够在受到冷遇时忍辱负重,能够在看到不平现象时挺身而出,能够坚持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在书籍中,路遥通过不同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以孙少平为主线的众多“小人物”的人生轨迹,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特定时期背景下小人物的艰辛与欢乐、追求与困扰、劳动与爱情、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深刻展现出那个时代之下人们艰难且曲折的奋斗之路。

三,能够尝试着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爱情方面,孙少平仍然是一个不愿意向命运妥协、始终坚持内心想法的人,面对地位阶层完全不一样的高干子女,孙少平没有出现自卑、逃避的情况,而是始终体现出自己高度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金秀的追求,仍然以较强的责任感与担当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可以说,孙少平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凡人,但是他更是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人”;是小人物中的“另类”,更是许许多多平凡世界中小人物的内心理想。

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孙少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扩展资料:

孙少平的爱情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一个现代的常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虚无飘渺的梦,说它不可能是因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双方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一个是揽工汉一个是省报记者;一个高中毕业一个是大学本科;一个是世袭农民,一个出身干部家庭。

一个是平凡的穷小子,一个是美丽的富女孩;一个是……从哪方面看,他们也休想结合在一块。可是,事实是,他们两个孤独的心不但从高中就走到一起,并且开始了一段长达七八年的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从最初的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鸣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

再到一次又一次彼此的思念和爱慕,再到灵魂的高度契合,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复制的爱情神话。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很多人读到那段令人心碎的文字时候,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少平

孙少平与田晓霞突兀的相逢,使两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感到惊喜。终于经过了几个四季的轮回,命运让有缘人再一次的相遇,也许几年能磨平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能忘记一个人,也许各自都已经选择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过上了柴米油盐的生活。

孙少平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认知,在干体力活的实践中,慢慢的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更深刻的见解,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未来,这时的他让田晓霞不得不刮目相看,临别时约好了每个周六见面,回家后田晓霞失眠了,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田晓霞渐渐的被孙少平的品格吸引了,有一种一天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爱情的种子发芽了。她把对孙少平的思念每天都写在日记里,用这种方法寄托着对他感情。作者写到这里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初见端倪。

自从她在南关**院门口碰见到黄原谋生的孙少平以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对这个人的心情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她现在总是在想着他。她常有点心神不安地等待星期六的到来,期盼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和他一块吃顿饭,天上地下谈论一番。她发现,班上现在还没有一个男生能代替少平和她在广阔的范围内交流思想。

仅仅是为了交流思想,她才如何渴望和他在一块吗?不,这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牵动她内心中那根感情的弦锁。

田晓霞对爱情的向往,是勇敢的,她没有想过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是她要告诉孙少平,她的想法。当遇到了那么一个人,有他时晴空万里,没有他时,阴雨连绵,这大概就是真心爱上那个人了吧!她对孙少平的爱已经到了不能自已地步。

田晓霞通过为孙少平换被褥,在新鲜的被子上留下了她向孙少平表达爱慕的八个字“不要见怪,不要见外”。从这八个意味深长的字中孙少平理解了田晓霞对自己的爱慕。这也是双方对彼此的爱建立起了走向成熟的共鸣。孙少平激动的高兴的流下眼泪。

古塔山杜梨树下,田晓霞深情地背着《热尼亚·鲁勉采娃》她要把这本书拿出来交给孙少平。

孙少平没有接书而是张开揽工汉有力的双臂,把她紧紧地抱住了!

她头埋在他胸前,深情地说:“两年后,就在今天,在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再一次相见……”

“一定。”他说。

此时的两个人抛开了一切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在精神默契,追求自由的平等条件下大胆的相爱了,约定两年后这个地方再次相见。作者用一种浪漫的形式表现出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给读者留下一种心向神往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爱情,才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浪漫永远是浪漫,现实中就是现实。

即将在黄原师专毕业的田晓霞被分配去省报当记者,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的理想职业。她很快就要离开黄原到省城的报社去报到,她想要找到孙少平,尽量多些时间和他在一起,同时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孙少平知道田晓霞要去当记者的消息后,在震惊和激动之余,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无声的哽咽。他意识到晓霞就要展翅高飞了,他感觉到田晓霞虽然近在咫尺,却又那么的遥远。现实生活让两个人拉开了距离,后来尽管田晓霞去铜川煤矿看望孙少平,为孙少平带来了惊喜,也是两个人的爱情到了最高潮的阶段。然而也是他们两个人一生中的永别。

少平再一次抱住她,拼命在她脸上和头发上亲吻着。所有关于他和她关系的悲观想法,此刻都随着她的到来而烟消云散。或者说,他已根本不再想他们以后的事,只是拥抱着这个并非梦幻中的亲爱的姑娘,一味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两个人再一次提起一年后古塔山杜梨树下之约。往往美好的故事不会一直演下去,生活总是有跌宕起伏,人生的道路是弯曲的,需要人们用奋斗和牺牲为之付出的。

田晓霞牺牲了,为了在洪水中救人失去了生命。在牺牲前最后田晓霞脑海里闪现出孙少平的身影,她是那样的爱着孙少平。纯洁,善良,漂亮,敢爱敢恨的一个姑娘就这样消失在了孙少平的眼前。

古塔山杜梨树下的约会,是孙少平一个人的约会,他兑现着承诺,而田晓霞却永远的不能来了,她把孙少平留在了这里,最后两个人阴阳俩隔,孙少平大声地痛哭,委屈,难受,想念掺杂在一起,使他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孙少平才缓缓地走下了古塔山。

以上就是关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为什么要去挖矿少平为什么最后还去挖矿全部的内容,包括:《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为什么要去挖矿少平为什么最后还去挖矿、《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定位是怎么样的、有人知道《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最后的结局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27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