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以头抢地2023-04-24  17

《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

原文及译文: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高中《论语十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子曰:“由,诲女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启示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说:“学习知识⽽⼜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不了解⾃⼰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说:⼲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能努⼒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师啊。

 

孔⼦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有害。"

孔⼦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孔⼦说:“⻅到有才能的⼈,要想着向他看⻬,看⻅不贤的⼈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病。”

 

 孔⼦说:"⼏个⼈⼀同⾛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师,我要选择他们的⻓处来学习,看到⾃⼰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说:"⼠⼈不可以不胸怀宽⼲,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的使命,不也很重⼤吗?到死为⽌,不也很遥远吗?"

孔⼦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贡问道:"有没有⼀句可以终⾝奉⾏的话?“孔⼦说:"那⼤概是“恕(道)”吧!⾃⼰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上。”

论语⼗则的原⽂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贤思⻬焉,⻅不贤⽽内⾃省也。”

⼦⽈:“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则的赏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主要是记⾔。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简练,⽤意深远。本⽂所选的⼗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法的。⼦⽈:“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既有学习⽅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指志同道合的⼈。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在⼀起探讨问题,是⼀种乐趣。⼈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的⻛格。这是讲个⼈修养问题。⼦⽈:“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师了。⼦⽈:“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以上就是关于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全部的内容,包括: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高中《论语十则》 开头是: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的全文是什么、高中语文哪一篇是论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1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