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年蓝冰密度大概多少

锦马超2023-04-24  32

冰川冰:一种具有塑性的、透明的浅蓝色多晶冰体。由粒雪经成冰作用而成。成冰作用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种。冷型成冰作用是在低温干燥环境下,粒雪在粒雪层静压力下进行重结晶作用而逐渐变成冰。这种重结晶冰密度较小,晶粒较细,气泡多而压力大,成冰过程很慢。暖型成冰作用是在温湿环境下,冰雪融水沿粒雪层内的孔隙渗浸,降温时以粒雪为核心再结晶或冻结成冰。视融水数量多寡可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冰、渗浸冰或渗浸—冻结冰,统称冻结冰,其密度较大,晶粒较粗,气泡少,成冰过程较快。冰川冰的密度一般为083~092克/厘米3,富含气泡,它常由许多冰带组成,具有层理结构和可塑性,受力后常产生褶皱和断裂。冰川冰形成后,在定向应力作用下运动就形成了冰川

冰比水轻

--(原载1951年12月《开明少年》)

冰比水轻,大家井不觉得奇怪,其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咱们把一团猪油放在锅子里,等它熔化了,再加进一团去。这团凝固的猪油,一定沉到熔化的猪油

下面,决不会浮在面上。

在锅子里熔锡也一个样。锡块总是沉在融锡下面。差不多所有的物质都一个样,在固态的时候,密

度都比在液态的时候大。

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在自然界中,这种情形是很少见的。

为什么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增大了,违背了“热胀冷

缩”的常规。

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会膨胀,这倒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冬天到来之前,我们把放在露天的水缸齐

口埋在地面下,盖上稻草编成的缸盖,就为的提防水结了冰会把水缸胀破。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冬天,他在两个炸弹的钢壳里灌满了水,用木塞塞紧了,放在露天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去看,一个炸弹壳的木塞给冰冲到了六七米以外,口子里长出一条冰柱;另一个炸弹壳裂

了一道缝,冰从裂缝里挤了出来。

到了冬天,放在露天的瓦缸都应该倒扣过来,免得积了水会冻裂。露天的自来水管得用稻草包扎起

来,结了冰放不出水来还是小事,冻裂了损失可大了。不能耐寒的花树果树和幼小的苗木,也得用稻草

包扎。树木的细胞里含的水要是结了冰,会把细胞膜胀破,植物的组织就给破坏了。

到了冬天,砖墙外层涂的水泥往往会整块整块往下掉;水泥铺的场地路面往往会裂缝,甚至拱了起

来;都是冰在作怪。水泥只要稍稍有点儿裂缝,雨水就会渗进去;要是一结冰,体积一膨胀,就把水泥

给破坏了。

岩石崩裂也是这个道理。岩石的裂缝里积了水,冬天一结冰,体积一膨胀,就把裂缝撑大一点儿;

第二年,裂缝里积的水更多了,结了冰,裂缝就撑得更大了。这样年复一年,大块的岩石就从山上崩下

山来了。

如果水结冰的时候体积不膨胀,对于我们来说,不就减少了许多麻烦和损失吗?初初想来,这话似

乎很有道理,可是再一想,水结冰的时候体积如果收缩,冰的密度不就比水大了吗?不就要沉到水底下

去了吗?水面上没有冰,固然可以不妨碍航行,可是水一结冰就沉底,上层的水受了冷不是又要结冰吗

?水底的冰越积越多,最后所有的江河湖海,都非连底冻结不可了,而且永远不会融化。太阳的热是达

不到海洋的底层的,海洋里的植物动物当然都无法生存。我们知道,陆地上的植物动物最初都是从海边

爬上岸来的。海洋连底冻结成冰,陆地上会不会有生物也成了问题。这样一比较,你一定会作出正确的

判断来了。

冰不但密度比水小,还不容易传热。水面上结了冰,能保护下层的水,使下层的水冻结得稍稍慢一

点儿。即使较小的池塘河沟,到了冬天连底冻结还是很少见的。连北冰洋的厚厚的冰块下面,海水还照

常流动,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泳。

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要膨胀,如果硬不让它膨胀,温度即使降到0℃以下,水仍旧结不成冰。换句话

说,水受了压力,凝固点就会降低。有人把水放在坚固的钢筒里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设想。

咱们没有钢筒,也可以证明水受到了压力会降低凝固点。在冬天,我们找一大块冰来,把它搁在两

张桌子之间。拿一条铁丝弯成个环,拦腰套在冰块上。铁丝环下面挂个沉甸甸的秤锤。我们会看到铁丝

会慢慢地往下扣进冰块。可是铁丝k面的冰仍旧结得好好的,没有被铁丝扣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铁丝环下面挂着个秤锤,它扣在冰块上的压力是很大的,受压的一部分冰就化成水了。铁丝再往下

扣,它上面的水失去了压力,立刻又结成了冰。

溜冰就利用了这个原理。冰鞋底上有一双冰刀,我们全身的重量,都在这双薄薄的冰刀上。冰刀加

在冰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使冰化成了水。冰刀和冰之间有了这一薄层水,像加了润滑剂似的,就可以顺

利地向前滑行了。玻璃比冰更滑溜,可是没有人能穿了冰鞋在玻璃上溜的,就因为玻璃受了压力不会融

化。

水在4 ℃时密度最大,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附图)

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如以下的结构式(虚线表示氢键)。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 ℃(101 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 ℃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 ℃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下图所示。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水分子间以氢键连接

另外,拆散缔合分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水有较大的比热容的缘故。

以上就是关于西藏千年蓝冰密度大概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西藏千年蓝冰密度大概多少、水和冰密度的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6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