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

fiveplus2023-04-24  12

一、出世:

1、出生;产生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翻译:各位天神散花百神喜悦,是因为知道了圣人刚刚出生。

2、超脱人世。

宋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

翻译:没有什么所厌恶背离的,何来超脱人世一说?

3、指出家。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翻译:真正的僧人出家是没有心事的,还须自己用功,自己承当,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赐不得。

4、到人世间。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翻译:这个镜子是水府的宝贝,到人世间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归我来管。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翻译:浪迹天涯这么久没有出仕做官,空有虚名惊动了京师。

6、超出世人。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翻译:可以调节弓箭又可以呼唤雄鹰,这是超出世人的能力。

二、入世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他是个刚入世的雏儿。

2、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翻译: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扩展资料:

对于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儒家历来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入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世

这里出世不是说出生,而是说脱离凡尘,看透红尘,皈依我佛的意思。

昨天听一个朋友说很无聊,生活真没意思,很多不如意。

早上跑步的时候听老戴讲了长安城的各种宗教。长安也是一个各种宗教的繁盛的城市。

那是不是在盛唐时期,各种宗教最发达的时期,唐朝的长安人都是看透凡尘,郁郁寡欢呢?

显然不是。

释迦是王子出身,他不快乐,就去深山老林修行,日食一粒粟,最后还是不快乐,走到恒河边,饿得要死的时候,被两个牧童一碗米汤救了。

他给两个牧童讲经,后来菩提树下坐禅七天七夜,修身成佛。他历经苦难,坚韧不拔,才有了最后的成佛。

旧约第二章,出埃及记,上帝给摩西说,跟你一块洒满了奶和蜜的土地,戈兰高地,但是你要带着族人走过去。摩西带着族人出埃及,跨过了红海,走了整整八十年,以色列人终于到了耶路撒冷。经过几代人的苦难,他们才得到幸福。

至于伊斯兰教,我家里的保姆是印尼人,伊斯兰教,每年到了斋月---四月到五月间,就开始禁食。太阳升起到落山之前,也就是白天,不能进食进水,每隔几个小时就去祷告。直到开斋节那天再和亲友一起享用大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想不到在伊斯兰教这里也是有影子的。

所以宗教没有教人出世,恰恰相反,这几个宗教的教义都在说着要积极入世,努力吃苦,才终能获得快乐。

宗教兴盛的唐朝也正是在盛唐时期,积极的入世才是得道。所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也有点这个意思了。

明日开斋节,学校放假一天,小乖的幼儿园更是连放四天,可以带神兽们出去野了。虽然最近工作不那么顺心,但无论怎样还是要积极生活。

因为是斋月,对于伊斯兰教而言,开斋相当于过年,我给家里的女佣发了一个的奖金,总共发了$1400块。她今天跟我说,昨天把$1200块寄回家了,其中$100块还给了村里比较穷的人家;自己剩的$200块,花了$165买了一个小的金戒指,算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感谢我多给她一个月的奖金,她的家人都很感谢我。

我这个女佣在我家做了有五年多了,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是寄回家给母亲看病,给孩子上学用。一大家子都指着她生活,一个人漂洋过海出来打工挣钱,没点儿信念是支撑不下去的。关于她的故事,改天再好好写写。

人生苦长,积极入世,甘之如饴才是正解。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我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

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出世和入世、什么是出世和入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66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