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向阳生,
七九八九远看杨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是中国北方流传的一种反映节气变化的民谣。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末尾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数九歌”朗朗上口,贴切真实,活现了严冬至初春的自然景象变化。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一九二九不算九”。说的是刚入冬,天气还不算太寒冷,到不了数九的程度。民间俗谚有句话总结道:“头九暖,九九寒”,指的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发现如果冬天起头的九天比较暖和,那么紧跟着来的一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所以老人会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
如下:
1、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九四九最冷
谚语说:“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三九、四九常在农历腊月初,所以又有“进了腊月门,冻死一家人”、“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说法。
因为地球吸收太阳的热量并贮存起来,昼存夜放,冬至前地球放热量小于吸热量,略有积存。冬至日起,地球吸收太阳的热量虽因昼日长而有所增长,放散的热量却因夜仍长于昼而“入不敷出”。
到了三九、四九,出现了地球严重“亏热”现象,所以冬至日还要冷,成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刻。
“数九天气”是从冬至开始计算的。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
扩展资料:
节气涵义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逐渐升高,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
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各地九九歌
九九歌(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九九歌(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枣强县)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新河县)
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
三九四九,冻破碌碡;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尉县)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九九歌(湖南):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
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九九歌(江苏常武)
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
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
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意思
一九到九九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便是“出九”(数九结束,出了数九寒天),后面的话是形容天气冷暖的程度。
一九二九,不出手:天冷的手放在兜里或是戴着手套不往外露。
三九四九,冰上走:河面已经因气温的下降结冰,人在上面走也没有关系。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天气有点点暖的趋势,沿着河边已经有要回春的迹象。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河水开化,南飞的燕子已经往回飞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天到来,耕牛下地开始准备种庄稼。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
《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生命现象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来反映天气的冷暖。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
以上就是关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九二九节气顺口溜是什么、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里的九是怎么来的!具体的时间又是怎么算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