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苯酚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性 181 爆炸极限 182 引燃温度 183 燃烧热 184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24 环境标准 25 泄漏应急处理 26 防护措施 27 急救措施 28 苯酚药典标准 281 品名 2811 中文名 2812 汉语拼音 2813 英文名 282 结构式 283 分子式与分子量 284 含量或效价规定 285 性状 2851 凝点 286 鉴别 287 检查 2871 不挥发物 288 含量测定 289 类别 2810 贮藏 2811 版本 29 苯酚说明书 291 苯酚的别名 292 外文名 293 苯酚的适应症 294 苯酚的用量用法 295 苯酚的禁忌 296 苯酚的不良反应 297 注意事项 298 苯酚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299 规格 附: 苯酚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ěn fēn
2 英文参考pheno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国标编号61067
4 CAS号108952
5 中文名称苯酚
6 英文名称
phenol;carbolic acid
7 苯酚的别名酚;石炭酸
8 分子式C6H6O;C6H5OH
9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10 分子量9411
11 蒸汽压013kPa/401℃
12 闪点79℃
13 熔点406℃
14 沸点1819℃
15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16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
17 稳定性稳定
18 危险性苯酚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高温、强氧化机有引起燃烧危险。
181 爆炸极限17%86%
182 引燃温度715℃
183 燃烧热30506kJ/mol(固体25℃)
184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19 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20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317mg/kg(大鼠经口);850mg/kg(兔经皮);LC50316m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000mg/kg,致死剂量。
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中度 。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酚蒸气(11522304mg/m3)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损害、体重减轻和瘫痪。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Hela细胞1m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200mg/kg(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
致癌性: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16g/kg,40周(间歇),致癌,皮肤肿瘤。
污染来源:苯酚用于生产或制造炸药、肥料、焦炭、照明气、灯黑、涂料、除涂剂、橡胶、石棉品、木材防腐剂、合成树脂、纺织物、药品、药物制剂、香水、酚醛塑料和其它塑料,以及聚合物的中间体。也可在石油、制革、造纸、肥皂、玩具、墨水、农药、香料、染料等行业中使用。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杀虫剂、止痒剂等。在实验室中用作溶剂、试剂。
酚类化合物在微生物和光解的作用下,在环境中分解较快。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4小时之内酚的浓度可以从125ppb下降到10ppb以下,而这种酚的降解速度随着河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冬季最冷的天气里,酚的降解速率则很弱。另外,酚的降解速率与水中溶解氧量成正比,酚的生物富集程度很低。
苯酚对人体任何组织都有显著腐蚀作用。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严重损害,甚至失明。接触皮肤后,不引起疼痛,但在暴露部位最初呈现白色,如不迅速冲洗清除,能引起严重灼伤或全身性中毒。苯酚为细腻原浆毒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质和沉淀,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因此,任何暴露途径都可能产生全身性影响。通常酚中毒主要由皮肤吸收所引起,其腐蚀性随液体的pH值、溶解性及分解度和温度等条件而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空气 液液萃取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和废水 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美) 水和废水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m3(一次值)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100(表2);115(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2~26(表1);010~22(表2)
三级018~39(表1);015~33(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80mg/m3(表2);01mg/m3(表1)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3mg/L二级:04mg/L
三级:10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5mg/L 前苏联(1978) 渔业用水最高允许浓度 1μg/L 嗅觉阈浓度 065ppm 美国EPA制定的关于酚的标准指出,在酚的浓度为256mg/L的条件下,会对淡水水生生物产生慢性毒性,35mg/L是该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极限浓度。03mg/L是保证河水不产生人们所不期望的味道的限定浓度25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26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7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28 苯酚药典标准 281 品名 2811 中文名苯酚
2812 汉语拼音Benfen
2813 英文名Phenol
282 结构式28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6H6O 9411
284 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C6H6O不得少于990%。
285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红色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块;有特臭;有引湿性;水溶液显弱酸性反应;遇光或在空气中色渐变深。
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乙醚、甘油、脂肪油或挥发油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液状石蜡中略溶。
2851 凝点本品的凝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D)不低于40℃。
286 鉴别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溶液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蓝紫色。
(2)取溶液5ml,加溴试液,即生成瞬即溶解的白色沉淀,但溴试液过量时,即生成持久的沉淀。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40图)一致。
287 检查 2871 不挥发物取本品50g,置水浴蒸发挥散后,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25mg。
288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30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6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1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569mg的C6H6O。
289 类别消毒防腐药。
2810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28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9 苯酚说明书 291 苯酚的别名石炭酸,苯酚
292 外文名Phenol
293 苯酚的适应症苯酚为一种原浆毒,能使细菌细胞的原生质蛋白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杀菌。浓度约0.2%即有抑菌作用,大于1%能杀死一般细菌,1.3%溶液可杀死真菌。苯酚稀溶液可使人体感觉神经末梢麻痹,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可止痒。苯酚对组织的穿透性强,易从皮肤黏膜及创面吸收,故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酚软膏(2%)用于皮肤防腐止痒。
294 苯酚的用量用法外用,浓度不超过2%。
295 苯酚的禁忌苯酚对皮肤与黏膜具有腐蚀性,尿布皮炎患儿和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296 苯酚的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对皮肤有 性,用量稍大或涂布不均匀,可使皮肤变白或腐蚀。
297 注意事项1苯酚对组织的穿透力极强,仅在小面积皮肤上使用;
2用于体表皮肤的水溶液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
3避免应用在破损皮肤和伤口处;
4苯酚不能用于食物、食具和婴儿摇篮、床垫的消毒;
5苯酚多次使用可使织物变黄、橡胶制品变脆、油漆脱落。
298 药物相互作用苯酚不能与堿性药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
299 规格别名 石炭酸,苯酚
外文名Phenol
适应症
苯酚原浆毒,能使细菌细胞的原生质蛋白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杀菌浓度约0.2%即有抑菌作用,于1%能杀死一般细菌,1.3%溶液可杀死真菌。本品稀溶液可使人体感觉神经末梢麻痹,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可止痒。苯酚对组织的穿透性强,易从皮肤黏膜及创面吸收,故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酚软膏(2%)用于皮肤防腐止痒。
用量用法 外用,浓度不超过2%。
禁忌 本品对皮肤与黏膜具有腐蚀性,尿布皮炎患儿和6月以下婴儿禁用。
不良反应 局部应用对皮肤有 性,用量稍大或涂布不均匀,可使皮肤变白或腐蚀。
注意事项
1本品对组织的穿透力极强,仅在小面积皮肤上使用;2用于体表皮肤的水溶液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3避免应用在破损皮肤和伤口处;4本品不能用于食物、食具和婴儿摇篮、床垫的消毒;5本品次使用可使织物变黄、橡胶制品变脆、油漆脱落。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能与碱性药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
规格 软膏剂,外用溶液剂
楼上说得是正确的。我介绍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配制任何溶液的通用方法:如用含95%的酒精溶液,去配出含70%的酒精溶液,如何配?该法叫交叉法:将95和0(不含酒精的水为0)写在左边。将配出标准70,写在第二列的当中。如下图。然后用95-70=25;0-70=70写在对角交叉処如图
95 (浓酒精) 70
70
0 (水) 25
下一步,计算出浓酒精和水的用量。其中95%的浓酒精液的用量为70÷(70+25)=7368%;
水的用量为25÷(70+25)=2632%
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以上就是关于苯酚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苯酚简介、石碳酸说明书、5%石炭酸怎样配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