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的来历是


介休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有关。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战国时期属魏国。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新莽时期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北周大成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

介休市简介如下:

1992年国务院批准介休撤县设市,仍隶属于晋中行署。1999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744平方千米,总人口419万(2016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2800年。介休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汾阳、孝义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是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清明(寒食)节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级示范点、山西省科教兴市先进单位、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山西省林业生态市、山西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阿里巴巴“千村万户”试点县市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圆桌论坛举办地  、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历 史 沿 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自 然 环 境·

1、面积及方位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地跨东径111°44′10″— 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东西最宽处385公里,南北纵长38公里,总面积7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47%。

2、地貌

介休整个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南部为山区,主峰有绵山、天峰山等,属太岳山脉,面积3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09%;中部为丘陵区,面积19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86%;北部为平川区,面积为23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05%。

3、气候

介休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年份均在200天以上,

2500小时左右。丘陵山区少于平原,南部少于北部。据1954—1994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4℃,冬夏季气温变幅较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区降低。全市年平

均降水量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平均为175天,其分布趋势为平川丘陵长于南部山

区。

·民 俗 文 化·

介休自古“商贾云集,民物浩穰”。明清时期,县城四条大街店铺林立,“俨如都会”。张兰、义安、洪山、义棠镇市面除有京货、杂货等商号外,还有钱庄、当铺、金珠铺等商行。张兰镇每年九月下旬古庙会,届时有文水皮货、沁州麻货、浑源挽具、上党药材、内蒙古骡马上市交易。介休历来挟资走外经商者众多,清代前期,被朝廷赐为皇商的介休张原村范氏为对日贸易中首执牛耳的洋铜商。道光年间,山西初期设立的15家票号中,介休北贾村侯氏领其中6家,资本计有七八百万两,为票号“汇通天下”的第一富户。同治年间,介休北辛武冀氏兄弟也将乾盛享布庄和德记布庄改为票号,跻身于三晋票号巨擘之列。

介休人文荟萃,旧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介子推、东汉郭林宗、北宋文彦博)。历代国手名人蔡邕、李世民、张九龄、李商隐、赵顼、顾炎武、傅山及本籍人茹伦常、宋廷魁、钮福全、田庄仪及“绵山四山人”董、梁、王、任等为介休壮丽山河倾倒,先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绝句。介休达人代起,缘因历代当政者注重教育,善于教化。山西宋代以前有县学仅永和、介休、稷山数处,介休在唐咸享三年(672)始办县学,明代又在文庙旁建育才馆。清代介休考中进士人数达64人,仅次于安邑、平定、阳城,位居全省第四。

介休传统手工业源远流长。唐代以前,洪山采坪沟已开设三窑,即煤窑、泥窑、碗窑。唐末宋初,洪山陶瓷业和县城酿醋业已规模生产。介休陶瓷以洪山白瓷为主,其印花刻花器制作笔意泼辣奔放,不失民窑本色。唐、宋时期,介休已有烧造琉璃记载,到明代,介休琉璃烧造达到极盛,现存张壁古堡、城内城隍庙、师屯北广文济寺、灵石资寿寺等琉璃建筑皆为介休匠人杰作。介休陈醋具有色黑亮、味香美、不变质等优点,据传,明代安徽颍州的大升陈醋,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陈醋,分别为介休人侯大升、王来福传艺。清代咸丰年间,义安“咸亨涌”酿造的木瓜黄酒,醇香适口,色泽鲜艳,民国18年(1929)曾获巴拿马国际赛酒会银质奖。

十里乡俗不同,介休城乡历来为一日两餐,(70年代后城区机关因作息时间改为三餐),且人人有喝茶习俗。另外,据史籍,介休乡民朴直,急贡赋不敢后;士惧礼法,重气节与清廉。但邑人中也有竞相与奢和崇佛重祷之陋习。据历代《介休县志》记载,介休较大的寺庙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处,道观47处),香火盛俗,昭昭若揭。

介休人民有光荣斗争传统。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起兵反晋,派将乔攻陷介休,介休县令贾浑夫妇抗节不屈,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彪炳中华青史。八年抗日斗争中,介休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组建起军队,开辟了根据地和堡垒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到解放战争中,介休县中共党员队伍发展到986人,民兵队伍壮大到3100人,154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行列,8376人组成的支前队伍参加了解放太原战役,《人民日报》曾头版刊登《介休民工支前立功》报道。战争年代,介休有1694人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县委书记商功叔、县长高剑平、工人游击队指导员韩奎等一批好干部为革命出了宝贵生命。

以上就是关于介休的来历是全部的内容,包括:介休的来历是、介休的简介,详细一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37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