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规模增加意味着市场资金增加,即民众和企业借钱的总量增加了。
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性的危机导致民众借款增加,例如疫情导致经济压力大,居民借钱度过难关,企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到来,社会生产投资旺盛引起的。
社融规模全称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当然,社融规模的增加,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是正面的,毕竟钱花出去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当信贷社融纷纷放量,且超出了市场预期后,这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逐渐改善与企稳构成比较积极的影响。
当然,这个社融还为市场释放出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则是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保障。
相关知识补充: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2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3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4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
可以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
目前人民币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它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是什么时候是如何使用的社会融资规模由哪些指标构成
1、人民币贷款。
指当地的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2、外币贷款。
指当地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外汇贷款。
3、委托贷款。
指由企事业单位、个人及政府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当地的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4、信托贷款。
指当地信托机构通过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向境内非金融性公司或个人发放的贷款。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
6、企业债券融资。
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债等。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指在本地注册的非金融企业通过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包括A股股票首发、公开增发、现金型定向增发、配股、行权筹资以及B股筹资(不含金融企业的相关融资)。
8、投资性房地产。
指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9、保险公司赔偿。
指在当地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义务而提供的各项金额。具体包括三项,即财产险赔款、健康险赔款和意外伤害险赔款。
10、其他。
指在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向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个人以贷款合同、票据贴现、垫款、贸易融资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一是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二是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三是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四是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与使用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在部署2010年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提出,“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社会融资规模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直接融资规模及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等举措的出台,也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因此从调控银行信贷总量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是一种发展趋势。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安徽省各市社会融资规模对比如下:
1 合肥市:71892亿元
2 芜湖市:7373亿元
3 蚌埠市:13731亿元
4 淮南市:14943亿元
5 马鞍山市:10857亿元
6 淮北市:5012亿元
7 铜陵市:6413亿元
8 安庆市:20226亿元
9 黄山市:13250亿元
10 滁州市:11478亿元
11 阜阳市:10873亿元
12 宿州市:6662亿元
13 六安市:14378亿元
14 亳州市:7422亿元
15 池州市:4524亿元
16 宣城市:1141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体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借以衡量金融体系对
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撑。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指标由10 项子指标组成,分别为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
中国人民银行
>
相关研究员温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较前几年有了较大回落,这也与加强监管引起信用环境的紧缩有关,表外的这些融资需求,短期内表内信贷又难以承接,资本市场也难以消化,进而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收紧,以及一些信用债发行困难,因此出现信用偏紧的状况。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同比多减111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同比多减24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70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同比少3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5亿元,同比少36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此项调整对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大,可以增加经济的发展活力,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大可以促进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投资和消费。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企业家可以利用贷款资金开展投资,民众可以利用贷款资金购买消费品,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促进企业资金筹措。企业需要资金来进行投资,社会融资规模增大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资金筹措,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是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金融机构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贷款,从而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贷款,使民众受益。
四是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大,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安徽各市社会融资规模对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