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中名称的由来 为什么叫淮海战役

朴修夏2023-04-23  14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扩展资料: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三、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因为1948年***已经决定从游击战转为进攻战。第一个是济南战役,共军攻下城后,国军还在进行巷战,而国军的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本来是要北上解围,济南攻克后,多地的国军弃城,此时这三个兵团也正在犹豫。基于这样的现状,指挥官粟裕建议中央立刻进行淮海战役(徐州会战),这就是徐州会战的原因和背景。

以上就是关于三大战役中名称的由来 为什么叫淮海战役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大战役中名称的由来 为什么叫淮海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具体时间、为什么要在徐蚌进行会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7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