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7512023-04-23  25

重阳节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习俗如下:

佩茱萸

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味香,做药用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功效,并有消积食,治寒热的作用,重阳节采的茱萸入药后可制酒养身、祛病。

人们认为九月初九是大凶之日、多灾多难,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佩带茱萸也有辟邪求吉的意思在里面。

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所以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重阳节的时候聚会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西汉年间就有记载,《长安志》是最早记载这件事的文献,东晋年间还有“龙山落帽”的故事。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出去登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

吃重阳糕

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人们认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寓意,所以“重阳糕”成了重阳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

喝菊花酒

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卉,菊花花期不长,所以人们会要将其酿成菊花酒,因此,菊花酒也被看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传诵度很高的名诗。然而,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重阳节虽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但它并不像中秋,清明一样作为节假日,因此,大多数年轻人本来对此就没有过多的了解,在九月九还要按部就班,继续工作上学,对于重阳节那更没有什么印象了。

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并不在意,也没有以前对过节的期盼和热情了,只是当作假期来度过,对重阳节片面认识,也就是王维这首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漂泊,恰逢佳节,没有办法回家登山祭拜的无奈和寂寥。当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也都远离家乡,与自己的父母分离。但是人在异乡总会有一种孤寂之感,尤其是每逢佳节之时,这种情感更浓。这便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华上下五千年,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究竟有何意义呢那我们就从古来看,了解一二。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因此,每当重阳,不少晚辈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赏菊,登高给老人祈福,因此,重阳节有了敬老尊老之意,国家也规定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那么,插茱萸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入药,菊花也一样。早在唐代这种习俗就已流行开来,我们从王维的诗中也可窥见。茱萸具有驱虫去湿、逐风邪之效,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九九重阳节,阳气过亢,为极凶。故而佩戴茱萸就是为了辟邪、逢凶化吉,这和端午节的佩菖蒲、喝雄黄酒有着相似的蕴意。

至于菊花酒,那是重阳节的必备饮品。“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时,其他花都凋零了,惟有菊花在绽开,且菊花不艳俗,有着高洁的品格。故在三国魏晋以来,菊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渐成风尚。

秋季虽说是个肃杀凄凉的季节,但有了重阳这一家庭团聚共度的佳节,少了几分凄凉,多了几分暖意。

重阳节的来历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九九重阳节最早起源于我国上古时期,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而在秋天举行的丰收祭天、祭祖活动演变而来。其风俗有赏菊、登高、饮菊花酒、敬老、饮宴祈寿、祭祖、佩茱萸、吃蟹、吃重阳糕、吃重阳米果、吃荞面、熬羊肉等。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全部的内容,包括: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起源来历是什么,有哪些风俗习惯、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76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