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娜拉是谁
娜拉是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爱护丈夫,
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
剧本开始于非常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圣诞节的前夕,娜拉认真的准备着圣诞树和过节的礼物,丈夫亲昵的唤自己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似乎对娜拉宠爱有加,让读者很是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真如表面那样幸福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实则不然,读者了解到八年来,娜拉一直在独自承受着一笔巨额的债务。
娜拉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在家庭遇到挫折的时候敢于担当,敢于拼尽全力去守卫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行为与她的丈夫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读者不禁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和善良。发现到这个女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饼干带孩子的家庭主妇,
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有智慧面对的女人。
在丈夫眼里,娜拉是个玩偶,她只需要扮演好她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角色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和个人见解。
二、娜拉的成长
娜拉的成长不是突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八年的磨难中一步步成长的,在剧情的催化下一步步成熟的。娜拉的成长为她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剧情的可能,也为她的觉醒做了很好的伏笔。从一开始,面对丈夫的病,父亲的去世,娜拉敢于担当,到后来面对珂洛克思泰的要挟她甚至敢用性命去一力承当,读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善良智慧,还有一颗坚毅的心。
娜拉的成长,是林丹太太促成的,是珂洛克思泰促成的,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促成的,这为她后来的觉醒的奠定了基础。
三、娜拉的觉醒
这部三幕话剧直到最后才让所有的矛盾爆发出来,达到剧情的高-潮。到最后,当娜拉说出那一连串让丈夫有点不可思议的话的时候,读者是否也会感觉有点突然?!这个一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觉悟,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其实细读文本这并不突然。早在之前,通过对娜拉心里的描写,她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她做好毅然赴死的最后决定,就已经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而最终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奇迹,丈夫完
全是对立指责她的嘴脸时,才让她明白过来,她的心意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甚至不对她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她到底是错付了年华啊。从一开始对爱情的绝望,到最后对自己人生的觉醒,娜拉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以她的出走标志着她的觉醒。
四、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在女子大学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说,他说娜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诚然独自生活是充满艰辛的,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是不会有独立的话语权,但是她不走出这一步,她的人生永远只能是个玩偶。
换个角度想想,娜拉走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是否会有所触动,是否会随之觉醒?读者不得而知。
然后娜拉走后,究竟能不能活下去,活得怎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数个娜拉走后,又会怎样?!
剧本没有告诉读者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只是用“娜拉出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结束全篇,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与现实相关联,但文学家毕竟不是社会学家。
五、“娜拉形象群”分析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每一个娜拉又都有各自的同于不同,她们所反映的无非是妇女的觉醒,女权运动的促成。可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一个总的概括总结,对女性文学进行探讨。
总结: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要求人权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娜拉最终的出走,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拓展内容:《玩偶之家》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
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拉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也就是男女平等,社会进步。
出处: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娜(nuó)拉走后怎样》。
《娜拉走后怎样》主要内容:
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来阐明他对妇女解放等问题的见解。鲁迅的独到之处在于提出了真问题。
扩展资料
《娜拉走后怎样》创作背景:
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堕落,一是回来。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
鲁迅发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议论以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两年后,他发表了小说《伤逝》,小说描述了涓生与子君出走之后的结果“怎样”。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继《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后,鲁迅再次提及并探讨他的这一观点,并期望当时的大众尤其是女性同胞能够引以为戒。
就是指娜拉离开这里之后,要么是随着红尘堕落,要么就落叶归根,因为她命中注定了这种格局。
1、出处、作者:
娜拉出走出自于《玩偶之家》
作者易卜生,挪威剧作家。
2、简介: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关妇女问题的杰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作品。剧本描写女主人公娜拉为了替丈夫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人借钱。8年后,刚当上银行经理的丈夫海尔茂决定解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正是当年的债主,债主写信给海尔茂发出威胁。海尔茂知道后,深怕此事影响其前程和名誉,怒斥娜拉是“撒谎的下贱女人”,坏了他“一生的幸福”。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柯洛克斯泰的旧情人)的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后,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称她是自己的“小鸟儿”、“小宝贝”,宣称自己已经“宽恕”了妻子。但娜拉已看透了海尔茂的极端自私和虚伪,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他的玩偶,不再信任他,果断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3、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解释:
1923,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认为,妇女只有获得了与男人相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解放的结论,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的道路。
鲁迅还在随后创作的《伤逝》中,形象地展示了经济基础对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决定作用,对一味乐观于娜拉潇洒出走者如当头棒喝。
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
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这想来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海的女人》,中国有人译作《海上夫人》的。这女人是已经结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 走与不走 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位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因为伊孛生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传在许多妇女们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来致谢他作了《傀儡家庭》,将女性的自觉,解放这些事,给人心以新的启示的时候,他却答道,“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位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
没有。看下面的资料: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社会问题剧的繁荣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早期问题小说的勃兴。茅盾的小说《虹》中,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她为挣脱不合理的婚姻和家庭的枷锁,奋而出走。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
与此同时,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等一大批女性作家的也渐渐崛起,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个性解放要求,这也是对“易卜生主义”所激起的个性主义浪潮的一个有力回应。****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不再是爱情生活的奴仆,而是始终处于可以主动取舍的地位,显示了面对男权世界、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这是娜拉离家出走前的名言,这句话曾激发过许多普通女性效法娜拉出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讲师赵东梅告诉记者,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周璇,她公开宣称,“立志要做娜拉那样的人”,她因此离开了一起生活9年的丈夫,踏上了演员的道路。胡适的《李超传》中所描写的四川女子李超,反抗包办婚姻,逃出家庭的控制也是现实中的真实描写。
就在所有人在效仿、在呼吁“像娜拉那样出走”时,鲁迅却站出来给这股热潮泼了冷水。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时警醒大家,“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认为,妇女只有获得了与男人相等的经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解放的结论,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的道路。
娜拉走后怎样原文阅读链接:链接。
创作背景:
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堕落,一是回来。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
以上就是关于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娜拉的人物形象分析、鲁迅认为解决娜拉走后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问:“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怎么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