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 >> 戏曲戏剧
解析:
首先来看看,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调式是怎么来的。
在民族音乐体系中,一首乐曲的相对音高一般有五个,所以称为"五声音阶",它们是:宫、商、角、征、羽。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1、2、3、5、6。而我们也有4和7,分别叫作变征、变宫,只不过使用得比较少罢了。而绝对音高一共有十二个,正好也和前面所说的C,#C,D……对应,称为十二律。他们是:
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并且,和西洋音乐一样的,可以以黄钟、大吕……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定下是什么调的音阶--"均",称为"旋相为宫"。比如,用黄钟为宫音(也就是以C为1),他的音阶就是"黄钟均"。同样的,我们可以有大吕均,太蔟均等。
所谓调式,就是看一首曲子用什么音作"主音"。什么又是"主音"呢?主音就是一首旋律中最主要的音。换句话说,就是出现得最频繁,并且通常必须作为乐曲结尾的音。在西洋音乐体系中,有大小两种调式。简单的说,大调式以1为主音(当然i等八度音也是主音),小调式以6为主音。我们现在的音乐基本上都采用的西洋大小调式。比如《同一首歌》,就是大调式;而《青藏高原》就是小调式。
中国民族音乐也有调式,常用的是"宫、商、角、征、羽"五声调式。即分别用"宫、商、角、征、羽"作主音。比如《国歌》就是宫调式,《春江花月夜》就是商调式,《梁祝》征调式,《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羽调式。不同的调式其音乐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大家可以多听一些不同调式的歌或曲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因此不同歌曲需要用不同的调式来书写(词不也是歌曲?),才能更好的表达歌词的内容。也因此,倚声填词和调式密切相关。严格的说变征和变宫调式也是有的,只是也用得很少。
在京剧中,根据笛的音高定胡琴的调门,西皮外弦与笛正宫调的宫音同高的称为正宫调。比正宫调高出一度的称乙字调,高出半度的称工半调,比正宫调低一度的称六字调,低半度的称六半调,低二度的俗称趴字调。
演员的演唱与胡琴的调门是一致的。所以形容演员演唱时,不仅音高到位,而且唱得声音 饱满,气力冲沛”的情况,谓之“满宫满调”。
不过现在这样的用法,已经很少了。在我接触的一些票房里的老先生们,一般也使用的是西洋音乐的记调方法,一般用F调,E调或是降E调。
民族七声调式
清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4,5,6,7,这与西方的自然大小调相似,清角是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变宫是宫音下方的小二度。
雅乐: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升4,5,6,7,
变徵是徵音下方的小二度。
燕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分别对应1,2,3,4,5,6,降7,
闰是宫音下方的大二度。
推荐:黎英海《移宫变奏曲》
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旋律为D宫五声调式。其后四个变奏均“以清角为宫”,依次连续不断地进行同主音调式的转换,且各个变奏的调式都不相同,即D宫——D徵——D商——D羽——D角。“移宫”自然与此同步进行,每次下行五度(上行四度),即D宫——G宫——C宫——F宫——bB宫。主题与四个变奏因“移宫”为其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并串成一首内在联系十分紧密的变奏曲,可谓“移宫成曲”。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 角。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以f为宫音的五声音阶:F宫、G商、A角、C徵、D羽。
五声音阶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
扩展资料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正因为五声音阶是我国民歌的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以五声音阶谱曲。早期的如贺绿汀为**《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等插曲,解放前后的许多创作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红太阳》等。
以上就是关于京剧里有宫调吗宫调用什么定,跟我们平常说的c调d调一样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京剧里有宫调吗宫调用什么定,跟我们平常说的c调d调一样吗、宫商角徵羽各调式的歌曲分别有哪些、在高音谱表中写出以f为宫音的五声调式音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