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鉴赏作文

广东中考时间2023-04-23  16

黄梅戏鉴赏作文

黄梅戏鉴赏作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肯定都接触过作文,以下为大家分享黄梅戏鉴赏作文范文。

黄梅戏鉴赏作文1

纵观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一个剧种能否流行,则在于其自身有着特独的艺术魅力,其艺术表现形式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黄梅戏艺术的成长道路,虽然与其他一些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大体相似,但其艺术表现及特色却比其它地方戏曲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生成环境来看,黄梅戏艺术最初孕育在鄂、皖、赣三省交界地区。后来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形成并迅速向全国扩展。这个地区恰恰是当年青阳腔、徽调发生成长的地区。咋看起来,这似乎是历史的巧合,仔细体察则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地区是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民间艺术宝藏丰富,南北艺术长期在这里交流,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为黄梅戏艺术孕育、成长提供了优生的环境。在这块土地上,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在这里产生并流传于世。号称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和目连戏,在这块土地上更是源远流长,至今仍是很旺盛。对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青阳腔、徽调,也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一方艺术,这块艺术营养极其丰富的土壤,为黄梅戏艺术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生优育条件。

从艺术构成来看,黄梅戏艺术是多种艺术的综合。黄梅戏的基础声腔黄梅采茶调,容量就相当大,它并非是某一个地区某一种民歌,而是包含了鄂、皖、赣三省乃至长江流域或为广阔地区所流行的品类众多的民歌小调。对黄梅戏艺术成分的构成产生很大影响的民间说唱艺术和花灯歌舞表演,如花鼓、道情、莲湘、莲花落、罗汉桩、送傩神、踩高跷、跑旱船、桃花篮、推车灯等,流行区域则更广阔,历史更为悠久。由这些艺术元素所构成的黄梅戏,必然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从艺术表现来看,由于黄梅戏艺术是在民歌、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所以演出通俗、灵活、不受严格的格律所限制。民间说唱不仅为黄梅戏的文学剧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影响到它的整个演唱艺术,善于运用大段唱腔来展示戏剧情节,抒发人物思想感情,如《小辞店》可以演唱一个多小时,通过商人蔡鸣凤和卖饭女刘凤英二人的独唱、对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把二人的来龙去脉和情感纠葛交代得一清二楚,人物性格刻画得细致入微,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黄梅戏的唱词结构多在七字句、十字句基础上加以变化,或讲或唱,讲唱结合,灵活多变,声腔演唱可以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自由结合,再加上语言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特色。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因而演唱活泼流畅,优美动听,易唱易学,使人感到亲切。也容易流传。同时,黄梅戏演出还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谜语甚至绕口令等表现手法,如《打猪草》中的对花,《戏牡丹》中的对药,《闹花灯》中的对灯。《天仙配》“鹊桥”中的赞渔樵耕读,“织绢”中的唱五更,“满工”中的对唱,《女驸马》“洞房”中的冯素贞大段唱腔和“金殿”中的说故事等,使观众一听就明向,一看就懂,印象深,记得牢,容易接受。

从演出风格来看。黄梅戏艺术既不象燕赵之歌那样慷慨激昂,又不同吴越软语那样纤细缠绵,演出显得淳朴,自然,清新,明快,所以从东到西,走南上北,它都讨人喜爱,为广大的观众所乐于接受。

一个地方戏剧种能否受到群众欢迎。还要看它的演出是否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的`情趣,与群众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黄梅戏所演出的剧目,一般都取材民间生活、民间故事或奇闻轶事,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普通平民的生活,如家庭纠纷、婚姻变故,道德伦理的冲突,很少表现规模宏大的官场、宫廷斗争或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演出载歌载舞,具有强烈的民问色彩。这些特点在传统小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小戏大都通过歌舞表演来反映民间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描绘普通平民的精神风貌。如《闹花灯》中只有男女两个角色,剧情也比较简单,但演出却从头至尾歌舞不断,两个人一会儿模仿各种花灯的形态,一会儿模仿各个看灯人挤来挤去的神情,一会儿小夫妻又互相取笑逗乐。再加上欢快的锣鼓伴奏,使整出戏显得轻松愉快,气氛炽烈,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这种具有强烈民间特色的歌舞表演也给黄梅戏大型剧目的演出以很大的影响。如《天仙配》中“鹊桥”、“织绢”两场戏,也是充分发挥了歌舞表演特长。仙女们运用云帚、水袖边舞边唱,组成各种优美的画面造型,使演出十分精彩。

黄梅戏鉴赏作文2

篇一:话说黄梅戏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 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篇二:黄梅戏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黄梅戏鉴赏作文3

黄梅戏作文 篇1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黄梅戏作文 篇2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官花好呀好新鲜……”这是我最喜欢的戏曲唱段。按说作为河南人的我应该喜欢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黄梅戏,特别是《女驸马》。 那天我称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电视准备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这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在播放黄梅戏《女驸马》中那女扮男装的冯素珍和公主在洞房里的唱段。那演员俊俏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民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来李家败落,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珍在花园赠银于李兆廷被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宫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冯素珍男装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召为驸马,花烛之夜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过人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员的一颦一笑得得的吸引着研婉转的唱腔显示。显示演员的薄厚功底我简直佩服的不得了,我开始喜欢上了黄梅戏。现在的我还不时也会很上几句。 中华戏曲博大精神,希望大家不要把“遗忘”了,因为每部戏都是之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还要继承戏曲的博大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蔡鸣凤与柳凤英的故事后被改编成《小辞店》,又名《卖饭女》,为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是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的代表剧目。

后来又将其故事改编为黄梅戏,与《天仙配》、《女驸马》等剧齐名,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成名剧,严凤英艺名即取自剧中女主人公柳凤英。

在严凤英演唱的版本中,蔡鸣凤唱“表我家住湖北浠水县,我姓蔡字鸣凤离家已三年”。在浠水乡村,年纪大一点的戏迷大都知道关于蔡鸣凤的传说,只晓得他是浠水人,具体位置并不清楚。

2008年,县里将“蔡鸣凤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类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最初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后来湖北看到安庆黄梅戏演员拍摄的黄梅戏**《天仙配》出名了,就筹建了湖北的黄梅戏剧院,但都是从安徽请的黄梅戏演员过去教他们唱,第一批就是从安庆请人过去援建。全国唯一的黄梅戏艺术节是在安庆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最初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后来湖北看到安庆黄梅戏演员拍摄的黄梅戏**《天仙配》出名了,就筹建了湖北的黄梅戏剧院,但都是从安徽请的黄梅戏演员过去教他们唱,第一批就是从安庆请人过去援建。全国唯一的黄梅戏艺术节是在安庆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小辞店》是全本黄梅戏《菜刀记》中的一折。

我们现在看到的视频中最好看的是马兰扮演有严凤英第一次上台替师傅救场。一出场,手帕一甩掸掸灰尘,明眸顾盼,风情万种地唱道:“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艳阳天春光好百鸟飞来,柳凤英在十字街做买做卖,有一位大方客送我一块招牌,上写着四个字绅商学界,下写着四个字仕宦行台……”这老板娘,真是美得勾魄摄魄。当时的严凤英曾因这戏红了,也因这戏招来了灾祸。

在恋爱中的女人眼中的,春天是美的,这是一个花团锦簇、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春天季节。可是,不过几个时辰之后,她眼里的春天就会变成另一种色调了,这个春天,成了一个离别的春天,一个被抛弃的春天。柳凤英是闹市中胡记客栈的女老板。她的客栈其实没必要挂什么“绅商学界仕宦行台”这类随处可见的招牌,她的利索能干,她的艳名远播,就是响当当砸不烂的招牌。“到春来宿的是芜湖南京上海,到夏来宿的是宿松望江石牌,到冬来宿的是桐城岳西一带,到冬来宿的是徽州屯溪石台……”那个年代,徽商一年到头奔波在做生意的路上,客栈的生意也分外红火。更何况,这客栈中,还有这样一个貌美如花的女老板。

柳凤英的丈夫整日沉迷于赌博,对她和店里的生意一概无见无闻无视,不管不问。“奴丈夫贪赌博每日里在外,一日两两日三他不回家来,他不管奴店房是好是歹,他不管奴店房开是不开,他不管奴店房油盐小菜,他不管奴店中缺米少柴,我店中来往的客人山人海,全靠我一个人把生意安排……”别说在清朝,就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能在闹市里独自打理支撑起这份生意的柳凤英,也是一个女强人。女人再强,也需要一份情感的依托。来这里住宿的客人,很难说没有人对她动过心思。可是她是个懂得自尊自爱的女人:“就是那正人君子奴心也不爱,纵然是富豪客,小奴家也不贪财……”然而,三年前,她遇到了蔡鸣凤。三年前,与妻子不和赌气出门做生意的蔡鸣凤,病恹恹地住进了柳凤英的客栈。

不知道在那个道德森严的年代,这段大逆不道的感情是怎么开始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也许是同病相怜吧,感动于她的悉心照顾,感动于他的敦厚体贴,使他们彼此向对方打开了心门:“瞒公婆和丈夫私配了鸾俦”。 沉浸在爱情中的女人,是勇敢和无畏的。“为我的哥哥娘家路三年少走,我为哥与亲戚朋友们作下了对头,我为哥与公婆常常不和,我为哥亲丈夫打骂不休……”为了和蔡鸣凤的这段情缘,柳凤英背负了一个坏名声,众叛亲离。然而,她仍然快活,知足,快乐。

直到,直到这个春天,从外面回来的蔡鸣凤告诉她要回乡的消息,理由是父母病重。

三年前他可不是这样说的。三年前,他肩背包裹手拿雨伞进得店来,店姐殷勤询问,他并未以实话做答。

“我问道客人哥家住何处?你说道家住湖北省贵府在黄州,我问道客人哥高堂父母可有?你说道你的二爹娘早把我的哥丢,我问道客人哥昆仲有几首,你说道无有弟兄独占鳌头,我问道客人哥兰房可有,扯谎的鬼也,你说道无有妻子在江湖漂流……”当年他说他父母早亡,这会子又说病重。真是扯谎见鬼了。他是有妻子的,只是他的妻子当年爱的并不是他,被岳父逼着嫁给他,两个人吵闹不休,他才离家出来做生意。

柳凤英知道了真相,仍是百般挽留,万般情谊,甚至,要甘心跟他回家去“有大做小”,无奈妾意虽如绵,郎心已似铁。无论她怎样祈求,他终要浪子回头,决意断绝前情,回归他那不甚美好的家庭中去了。

她终于明白“壶中有酒好留客, 壶中无酒客也是难留”,于是打好包袱,包上三双鞋两双袜几身衣裳三百两纹银,放手让他回乡。

《别哥叙初》一段“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上前带住客人的手,叙叙你我当初……”声如裂帛,让人听来撕心裂肺。

世间无情事莫过于,他在她的苦难中把她救出来,给了她一个天堂,却又狠心丢开,又把她重新送回了地狱。

在这困难的人生中,他们原本是并肩对抗礼教互相温暖的亲密战友,但是此刻,他却害怕别人说三道四,他要痛改前非,要回归家庭,要抛下她一个人受苦了。

这剩下的人生日月,让她怎么煎熬啊。“你好比那顺风的船扯蓬就走,我好比波浪中无舵之舟;你好比春三月发青的杨柳,我好比路旁的草我哪有日子出头;你好比那屋檐的水不得长久,天未晴路未干水就断流。哥去后奴好比风筝失手,哥去后奴好比雁落在孤舟,哥去后奴好比贵妃醉酒,哥去后奴好比望月犀牛。”她不会再爱上任何人,她是将要渐渐枯萎了。

送走蔡客人,柳凤英摘下招牌,连店也没有心思开了。还一心等着来年春天,他回心转意再来住店。如果蔡鸣凤不死,也许会回来吧。他要回归的家里,没有温暖,没有爱,只有背叛、争吵,等待他的,是一把寒光闪闪的菜刀。但是,他当时并不知道他辞店回去的路,是一条死路。

他回家时已深夜,有人正在与他妻子在家偷会。他连家门都没进去,就被这个冲出来的人用一把菜刀砍死了。

因为菜刀是岳父打的,岳父为此蒙冤入狱,背上了杀害女婿的罪名,他的妻子却为了维护情夫不肯替父申冤。老头是深知内情,却难以开口去揭破女儿的丑事。在公堂上,还是一个因为盯上了包裹的里三百两银子而跟踪蔡鸣凤的小偷目睹了事情的经过,出来说明了真相。

梦到蔡鸣凤惨死的柳凤英,此时也赶到他的家乡来为他申冤,却因为两人的感情有伤风化被官府流放。走到蔡鸣凤墓前,凤英祭坟后触碑而死。用如花的生命和鲜红的血祭奠了这份感情。

黄梅戏素有“怀腔”、“皖剧”之称。因为其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黄梅戏文化的内容丰富其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在大江南北有着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下面我带大家来欣赏一下黄梅戏中“小辞店”。

柳: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艳阳天春光好百鸟飞来。柳凤英在十字街做买做卖,有一位大方客送我一块招牌。上写着四个字:绅商学界;下写着四个字:仕宦行台。烟丝瓜子门前摆,带卖麻糖带卖草鞋。到春来,到春来宿的是芜湖南京上海,到夏来宿的是宿松望江石牌,到秋来宿的是桐城岳西一带,到冬来宿的是徽州屯溪石台。

奴店中来往的客人山人海,哪一个不想我,除非是个痴呆!就是那正人君子奴心不爱,就是那富豪客,小女子也不贪财,也只有蔡客人令人可爱,瞒公婆和丈夫与他私配鸾偕。掸掸灰尘哥房踩——又只见蔡客人收账回来,往日里回店来笑容面带,今日里为什么愁眉不开?解不开其中意打坐哥哥一块。蔡郎冤家,心腹上的哥,哥哥奴的客,你有什么心腹上的话对妹妹说来。

蔡:贤店姐细声细语将我来问,我怎忍心吐真情伤了她心?适才乡邻带来一信,他说道爹娘病重盼我早早回程。我本当回家去怕店姐不允,我本当不回家怕落下不孝的罪名。因此上回店来与店姐议论,聪明的姐,贤惠的妹,你放我回程。

柳:听一言不由我珠泪洒洒,好一似万把刀把我的心挖,哥进店三年来未说过此话,为什么今日里有了爹妈?莫不是二公婆得罪哥驾?念他们年老迈耳聋眼花;莫不是奴丈夫得罪哥驾?砍头的鬼懵懂的人,哥哥你莫要理他;莫不是小德伢得罪哥驾?到晚来算清帐我叫他连滚带爬!莫不是卖饭女得罪哥驾?哥啊哥啊,任哥打任哥骂任我的哥哥开发。

莫不是众街邻得罪哥驾?手拉手,走!上长街我们一同去问他,倘若是哥无理倒还也罢,倘若是哥有理我甩他几个嘴巴!我这里问十声他一言不发,你到底是聋子还是哑巴?就是聋子也该讲话,就是哑巴也该打打哑法。怒冲冲端木椅拦门坐下,卖饭女不开口谅你不敢回家。

蔡:我这里提回家店姐有气,拦门打坐不让鸣凤回归,手拉店姐去评理。

柳:天啊——!

蔡:实难舍三年来店姐的情意,我爱你原本是一片真意,怎奈我年纪轻不明是非,我不该为店姐把父母忘记,我不该三年整不把家归,我不该与店姐丝萝暗系,我不该拆散店姐好夫妻。也难怪姐的公婆骂,街坊们闲言闲语,树不正影自斜埋怨是谁?自古道露水夫妻不过是儿戏,日一出水就干打湿不了地皮。三纲首推君臣义,父子亲夫妻爱纲常莫违。劝我的妹把一片痴情早早收起,快刀斩乱麻放我回归。

柳:听客人一番话珠泪下掉,这才是烈火烧山反把油浇。三年来不知哥尽忠又尽孝,这才是哑巴吃黄连苦在心梢,苦在心梢。问我的哥你到底有什么蹊跷?

蔡:来就来去就去,并无蹊跷。

柳:莫不是三餐茶饭哥哥吃不好?

蔡:出门人吃什么美味珍肴?

柳:莫不是哥身上衣做的不好?

蔡:我爱妹亲手做小衣洋标。

柳:莫不是哥身上衣洗的不好?

蔡:清水洗小粉子浆店姐代劳。

柳:莫不是卖饭女情理不周到?

蔡:不是妹妹情意好怎能到今朝?

柳:莫不是哥哥有外路把我丢掉?

蔡:到贵镇只结交妹路一条。

柳:莫不是家有前妻把我骗了?扯谎的鬼耶!

蔡:早想讲又怕讲瞒到今朝。

柳:我情愿跟我的哥有大做小啊,

蔡:娶一房灭一房天理难饶。

柳:我情愿跟我的哥溪水县到啊,

蔡:名不正言不顺人口如刀。

柳:倘若是哥回家忘却妹了,哥喂,

蔡:我若是忘却冤家妹妹,雷打——雷打火烧!

柳:蔡客人他要回家发誓赌咒,好一似万把刀穿我的心头。壶中有酒好留客,壶中无酒客也难留。他无缘我无份留不长久,再三留留到头反成了对头。尊一声客人哥店房等候,包裹拣收。

结束语《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这才有了这段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黄梅戏鉴赏作文全部的内容,包括:黄梅戏鉴赏作文、蔡鸣凤的《小辞店》、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66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