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呢


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凤维指的是宠统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点评: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歇后语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庞统祠墓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三国之古,揽现代之胜的好去处。

凤雏一般指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庞统,庞士元,人称凤雏先生,和卧龙诸葛亮在智谋上齐名,当时世人皆言:“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落凤坡,当庞统看到如细雨般的乱箭,他明白这一生就算结束了,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到底谁要杀我?留给庞统的时间只能让他思索到此。

每次看三国,看到此处总让我很迷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作为可安天下二位人选之一的凤雏却会如此不经一击,领军第一战竟能会被乱箭射杀,到底是司马徽看错了庞统,还是庞统欺骗了天下人呢?

回到三国历史中看,在当时孙权大军和张辽在合肥决战,周瑜已死,留守的鲁肃是亲刘派决不会发动侵荆战役。而曹操在赤壁之后伤了些元气,而且又要同时面对孙权和马超,也无精力对荆州发动大规模战役,可以说,在当时的荆州是相对最为安全之地,可留守人员竟是诸、关、张、赵,汉军的绝对主力。而对汉军来说更重大更有绝对性影响的入蜀仅仅是由刘、庞带着黄忠、魏延等二线队伍,问题已经形成,而且竟在重大战略实施之时。

赤壁一战之后,刘备终于在荆州建立了根据地,接下来按“隆中对”的三分天下之战略就要入蜀了,可到底谁是领军入蜀的最好人选呢?刘备自身无多大作战能力,到底是诸葛亮去还是庞统去?让刘备难下决心。以当时诸葛亮的威望由他去本是最好之人选,可问题就是他太成功了,太有威信了,搞的部署只认他而都当我不成在,好象我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就一事无成。在入蜀决定前,刘备在深思。

一连几个月,庞统都十分恼火,想我身为“凤雏”,一身才学却竟连一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在刘备这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副军师,如今主公要入蜀,我无论如何要劝说主公让自已领军前往,否则世人都要笑我只是凭借和诸葛亮的同门关系才在主公这混上一个无实权的副军师。在经过一番权力角逐后,庞统终于得尝所愿,和刘备带着黄忠、魏延领军入蜀了,只要这次打下蜀,不说在诸葛之上,最起码也应和他平起平坐了。国人好争权夺利,只可叹在当时作为一支正义之师的刘备军也同样逃脱不了这个怪圈,庞统的死因可能就起先于此吧

也许在很多方面,庞统都不会输与诸葛亮,可在自保问题上,两人在那一刻已经分出了高下。留守荆州对于诸葛亮来说已成定局,他并无异议,只不过又留下了张飞、赵云二人,这二人作为汉军中的重权人物,一直和诸葛亮保持着亲密关系,这就是诸葛亮最为聪明之处,只要有他们跟随,不管事情发生多糟,他诸葛亮仍然是绝立于不败之地的,而关羽之所留下显然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

而庞统呢,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可他却没想到,既然自已选择了以杀人为业,那么同样自已也成为天下人想杀之而后快的目标。如果说历史能假设的话,如果说庞统安心做一个副军师,领汉军替补队伍留守荆州,由诸葛亮带主力入蜀,那么天下可能早成刘备的了,兵者国之大事也,一步走错都可能造下难以弥补的败局。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演义》中"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演义》中"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呢、《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的“凤雏”先生指的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27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