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储备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拜年词2023-04-23  25

有一个中国老笑话说,古代老农民一直认为住在皇宫里的皇帝是用金锄头犁地的。因为他们对享福没有太多的概念,也不清楚皇帝到底应该做什么。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村里人说,要去深圳,那个地方遍地黄金,大家纷纷过去淘金。在我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电视里金碧辉煌的大殿,到处金光闪闪,似乎深圳就是这样的地方。

以上两个小故事,反应的是知识储备不足产生的自我认知的局限。

如果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甚至是朝廷官宦之家,肯定不会闹这种笑话,因为他们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理解能力,认知边界比老农民要大的多。

同样的,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明白了所谓的淘金,只不过是一个隐喻,说明深圳机会更多。

从现在看过去,因为自身知识边界的局限,闹得笑话看起来那么无知,搞笑。可是用发展的眼光,从未来20年后,看现在的知识储备,可能还会有这样的感觉。

终究,学习不是当下的事情,有很多内容,当下没有机会学习到,甚至学习到,也理解不透。

小时候看过《逻辑学》一书,到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枯燥难懂,不过那时就已经明白,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很重要。可惜看不懂,因为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

不骄不躁,不急不停的坚持学习,完善知识储备,这是一生的财富。

虽然估计不会被采纳,但还是不吐不快啊。

强调一遍,古代的统治者也是时代精英,是智商爆表的高级知识分子,不是傻子,一些招摇撞骗的法子蒙不了他们!

皇家到底是怎么办的,都是秘传,至少在这个平台上是搜不到的。

但合理推测,不外乎两种办法,

一是观察,高效,但可靠性不足。

二是检查,可靠性好,但效率差,且有辱斯文。

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妇人经手,但也不是特别不能接受。

其他什么守宫滴血之类,大致都是些皇帝耕田的金锄头罢了。

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时间是这样的(因为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其实早朝制度也不是绝对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亲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大臣们还是要来的,只不过我想时间可能不会那么早了。

转一篇相关的研究文章,虽然比较长,但还是长见识的,耐心看看:

官方假日和办公时间

这一节主要限于官员阶层的正常时间表,因为每一个官员的工作时间表显然不必相同——他的职位可能是忙碌的,也可能是清闲的。还有,时间表也可能因为国家是在和平时期或处于危急状况而有所改变[1]。夏天的时间表和冬天的时间表也会有季节性的差异。并且,即便正常的时间表也不能永远同样严格忠实地遵守。一个懒惰的统治者或官员常常不能按时办公或视朝,而一个勤谨的皇帝会日夜不休地工作。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开始描述讨论时间表的正常实施情形。

首先,我们要问,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有的.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2],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个假日。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3]。自唐至元都奉行这一个规定。这些假日称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4]。明、清时代再进一步削减,完全废去这一类假日的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星期天才成为官方假日)。

勤奋的皇帝大概早上6点多起来上早朝。早朝完了吃早饭,去拜望太后。然后处理奏折。具体时间看皇帝自己意愿。有时还要招亲信大臣开会。下午会休息,就是去花园等溜达。然后继续处理各地的奏折事情。大概晚上吃了晚饭看点娱乐节目。听戏啊,或陪太后啊,最后如果不忙的话就会早点到哪个妃子那过夜。忙的话就工作一晚到11点。12点。就是子时才睡。

很抱歉,不是好签

这句诗文是说一群平民百姓遥想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可又不知就里,就想说当神仙也不过如此。有句民间的笑话很能概括“皇帝干活用的是金锄头”

作为签文的话寓意您梦想的美好,离您还挺远的,远到您还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在您梦想的终点,时运尚未到来,诸事慎动

以上就是关于知识储备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全部的内容,包括:知识储备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古代皇帝挑选妃子时,如何判断女子是否为处子之身、中国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26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