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家当和尚,请问哪里的寺庙较好

adx指标2023-04-23  112

个人比较推荐厦门大学边的那个寺庙! 补充: 我国 四大佛教名山 之首—— 五台山 。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 山西省 五台县 ,南距山西省 太原市 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 五峰 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 藏传佛教 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 文殊菩萨 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台怀镇 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 显通寺 、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中国最大比丘尼道场—— 普寿寺 。座落于五台山台怀镇北端,它是一座学修养重的尼众寺庙,设有预科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研究班和国际班,课程有 佛教 经、律、论,以戒为主, 尼姑庵 并设有 政策法规 、 古代汉语 、 书法 、英语和电脑等辅助课。一九九二年以来,共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 新加坡 等国家的比丘尼二千人,目前在学者四百二十多人。 出家条件: 1、 五官 端正、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如抽烟, 酗酒 ,赌博等。 2、年龄在17--60岁之间,而且父母同意。 3、无法律纠纷,无负债,无 婚姻关系 。 4、具有一定的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上即可,当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过于注重文字往往对修行不利,成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 身份证 、 户籍证明 (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有认识人和介绍人最好。 6、到寺院后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间一切 娱乐设施 ,进入考验阶段, 7、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 沙弥 律仪、学佛教基础知识。 8、僧人的待遇:凡出家为僧者,寺院负责安置其日常起居、生活、饮食、医疗等所需,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并且根据寺院的收入情况,每个僧人每月有5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用于外出乘车、购买自己学习所用 经书 等。有的寺院会更少。 另外如果读 道教 学院的话对年龄和学历都另有要求 。 1出家人要经过父母亲或 监护人 的同意许可,并且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 小儿麻痹症 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 受戒 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 斗鸡眼 、 耳聋 、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 爱滋病 ,多种皮肤病等。但 伤风感冒 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1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 精神病 ,如: 精神衰弱 症、 精神分裂症 、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 双性人 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 比丘 ,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 剃度 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 度牒 。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 十戒 ,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 出家人的等级: 最初出家,受十戒,称沙弥。 完全受了比丘二百五十戒,称比丘。(也就是和尚) 作为出家人也就是这样了。 还有个行政的级别,方丈、监院、维那等等。是寺院的管理团。 高僧未必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就和大学一样,学问最好的教授,未必当领导。 道士、和尚、尼姑、道姑的大致收入 道士、和尚、尼姑、道姑属于一个级别,就像公务员里的 正处级 、 性工作者 里的公主,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本质级别是一样的,其工薪待遇基本上 大同 小异,而且宗教活动收入根据法律都是免税的( 少林寺 一些活动需要缴税是因为它以少林集团的名义举办),所以下面谨以 驰名中外 、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引人入胜 的“道教圣地”江西 鹰潭龙虎山 天师府 的道士工资为例: 工资: 普通道士(相当于 小沙弥 )试用期每月3000,转正后斋(相当于比丘)薪每月5000,6小时工作制,包吃包住,做满1年后每月8000以上,各门下师兄每月10000以上(免税,免保险)。 补贴: 出差上门做法事,按次数发放出差补贴,一般为每月每人出去4次,每次490,另外视每月 香油 布施 多少而加分红发给 绩效工资 ,因为 龙虎山天师府 现任是 张道陵 天师嫡传子孙,名气甚大,故每月 绩效 一般可发3千到4千5。做够一年后有年终奖,普通道士一般情况为4900元。此外, 手机费 报销、车票报效、每年四季分别发换季薄、 棉衣服 各2套,每月发放 洗衣粉 肥皂等日常用品。 综上, 猫扑网 友总结:普通道士年薪为(5000+490 X4+3000)X12+4900=124420,出家人无欲无求, 一年有4420元的零头估计就够花了,还能净赚12万元以上,高于普通公务员和性工作者收入! 坐飞机,可先到 太原 或大同。由于火车和飞机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所以公路客运显得尤其重要。太原、 大同、 忻州 均有汽车通往台怀镇,太原长途客运总站和太原客运东站每30分钟就有一班发往五台山的汽 车,车型为依维柯或大巴,全程约200千米,行车4个小时左右,票价43元。 追问: 回答很详细,谢谢! 回答: 不客气,希望帮到你,不过练武还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出家的!

求采纳

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1、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2、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3、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

4、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三千余平方公里。

四大佛教名山的特点

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合成,五峰高就,峰顶平坦宽阔,其状如石垒之台,所以称"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峨眉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

九华山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闻名于海内外。普陀山在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可称海上佛国。

百度百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必须去的按顺序排列主要有:广化寺(夜景最美、眼睛舍利)、五爷庙(白天必到、求财必应)、镇海寺(唯一祈福殿的拥有者)、菩萨顶(历代皇帝朝拜行宫),显通寺(五台山最古老寺院),殊像寺(荞面头文殊),黛螺顶(小朝台),塔院寺(五台山白塔)等。

五台山广化寺夜景

五台山碧山寺是台怀中心区以北最大的一座寺庙,距台怀镇二里许,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碧山寺过去是中国著名的十方禅林。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是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佛教道场。中国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在修持方法和仪轨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如汉地佛教的僧侣绝对不允许食肉,藏传佛教却可以食用。同时,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在办寺宗旨上又有“为本寺”和“为十方”之分。这就造成了五台山的寺院既有青庙和黄庙之分,又有子孙庙和十方院的区别。

《清凉山志》有一首描述碧山寺的诗道:“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仔细品赏,会觉得碧山寺清静优美,简直是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实地游览,触景生情,则另有一番诗情画意。未入寺院,即见密林掩映下,一座雕工极其精细的木牌楼上,悬着一块书有“清凉震萃”的匾额。向寺院的靠山瞻望,但见中间大、两边小的高山,就象是天工造就的一个立体形“山”字。入寺环顾,又见寺院开阔,殿宇宏伟,一派庄严整肃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五台山的青黄庙各有十大寺,青庙十大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广宗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风林寺、金阁寺、灵境寺。黄庙十大寺:菩萨顶寺、台麓寺、罗睺寺、玉花池寺、寿宁寺、金刚窟、七佛寺、三泉寺、曾安寺、镇海寺。五台山现存著名青庙有显通寺、塔院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殊像寺、普化寺、金阁寺、佛光寺、南禅寺等。黄庙有菩萨顶寺、台麓寺、镇海寺、罗睺寺、观音洞、善财洞、慈福寺、广仁寺、寿宁寺等。

无论青庙黄庙,如建寺目的是为游方僧人设立,专供十方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则称十方寺院或十方庙。碧山寺就是全国著名的十方丛林。十方院的主持由住院的游方僧人选举产生,任期为半年,可以连选连任,但性质仍是暂时主持寺务,不是寺主。

不过,五台山大多数寺庙仍属子孙庙。子孙庙中,寺庙的财产属于在寺出家的僧人所有,由在本寺出家的僧人管理和继承。在子孙庙出家的僧侣称“子孙和尚”,子孙和尚师徒之间的关系就如世俗的父子关系。非本寺剃度的僧人,即使在寺中居住多年,也不算子孙庙的僧人,无权过问寺务,不能担任寺里的管事僧。子孙庙里的寺主(也称住持或方丈),只能由本寺出家的僧侣担任。没有规定的任期。

现在,五台山寺庙均已属于人民财产,无子孙庙和十方庙之分,但仍有青黄庙之分。

五台山碧山寺创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曾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清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宣统年间,又称广济茅蓬。现在全称“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相传,宣统二年(1910年),有僧乘参、恒修礼台,行至北台时,天气骤变,朔风凛冽,二人手脚均被冻伤,又见北台华严岭路有冻死之人,顿生慈悲之心,立誓要为朝礼北台之僧人、居士修一歇脚饮居之处,于是建“广济茅蓬”,并从北台顶下的碧山寺购得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连为一体。后来,广济茅蓬又与碧山寺连为一体,碧山寺也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该庙规定:凡南来北往的游方僧到此,一律免费食宿,任何人无权逐客。启程时如缺少川资盘缠,寺中须得周济盘缠;方丈和尚实行选贤制;丛林师父们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任。由于该寺乐善好施,朝台佛徒多愿来此住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寺庙开支。这笔颇大的开支主要来自:经营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碧山寺拥有许多地产,五台县“光明寺村为碧山寺庄产,年收租四十石”。同时经营工商业和接受布施和施舍。

由上于上述原因,碧山寺广结善缘;聚集高僧名师,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全国佛教界有名气,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一定的声誉。过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碧山寺都有高僧给各地来的僧人设坛讲法。到冬天,又是给寺内僧人讲经说法的时间。史载,经常盘桓于寺中的十方僧人“有三百余人”。来自国内外的僧侣居士会聚一堂,各抒己见,研究佛法,学习空气非常浓厚。民国年间,在国内外佛教界颇负盛望的虚云、圆瑛、印光三位法师都曾在碧山寺开座讲坛,他们还出国讲经传法,美国的禅宗就是虚云弘扬的。女居士施剑翘,为生父报仇,于1935年亲手击毙孙传芳,后曾来此修行。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师就曾任碧山寺住持,并在寺中宣扬密宗奥旨。原中国佛教会的监事胡子笏居士曾在寺中创办“五台山佛学院”,最后就圆寂于碧山寺。现任美国佛学研究会会长、纽约大成寺住持的寿冶法师也曾在碧山寺挂锡,近年还给碧山寺捐赠资金。

碧山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寺区林荫蔽日,寺前流水潺潺,景色绝佳。古人曾有诗赞曰:“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

白云生翠崦,明日下寒泉。”全寺一共四重大殿,占地面积24亩,有殿堂楼房50余间。

碧山寺的木牌楼为三楼三门,牌楼正面横梁上,嵌有“清凉震萃”的匾颓,上面又挂一愿,题“清凉圣境”。过牌楼,第一进大殿是天王殿,殿建五间,正中供弥勒坐像,两侧立四大天王,与弥勒像靠背的后门正中立有韦驮菩萨。与其它寺院天王殿的装置不同,所有圣像都置于木龛和壁窗内。元代名僧金壁峰、明代名僧古月禅师,都曾坐在这里讲述经法。至今,寺院对面的山上尚有二位高僧的墓塔。

第二进大殿为毗卢殿,又称雷音宝殿,殿内主供毗卢佛。

佛教称佛有法身、报身和应声三种变化,毗卢佛是法身,释迦牟尼是化身,法音如雷音,故名雷音宝殿。殿两壁供有十二菩萨,左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妙德、普眼、弥勒、威德在、净诸业障、圆觉六菩萨;右壁从后墙角向门宙前依次排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辩音、普觉、贤善首六菩萨,门两边也立于驮菩萨和伽蓝菩萨。伽蓝菩萨传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公——关云长的法身。此殿,韦驮、伽蓝二菩萨护法,佛和十二圆觉菩萨济济一堂,俨然一幅听讲经法场面。殿左山墙外壁,嵌有一块明历年间的石刻题词,有诗四首,其中一首云:“眼昏不辨天花落,口说前朝事可凭,铁棒五郎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说的是杨五郎的故事,传说杨五郎出家先投碧山寺,后又到太平兴国寺。五郎常用一根长七尺,重八十一斤的`铁棒,曾用此棒击杀辽将韩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碧山寺尚有五朗战袍,现仅存五郎半截铁棒于显通寺中。

第三进大殿为戒堂殿。此殿三间见方,外加檐廊,单从前檐看,就有二十三排每排三叠的华拱,殿顶为单檐歇山顶,形样硕壮华美。殿脊两端的吻兽面对面,张着大口吞住正脊。

右端的吞脊兽背留有剑把。殿脊上排有仙人、龙、风、狮子、天马、海马、斗牛等十样小品,象征吉祥和咸严。殿内正中设有青石砌成的戒坛,长5.1米,宽5米,高1.2米,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戒坛。戒坛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最早弘扬律宗的法聪曾于这里开讲《四分律》。后来各代,这里一直是传戒的地方。现存的戒坛为明代遗物。戒坛上供有一尊缅甸石雕玉佛,玉佛通体洁白,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高约1.5米,姿态凝重圣洁,雕工极其细腻精湛。传说,民国年间,有一江西老修行与一老僧同去印度朝佛,经过缅甸,共请了三尊玉佛回国,一尊置于上海,建了玉佛寺,一尊置于武汉归元寺,另一尊即此。大殿两旁排列的十八罗汉,都是一色金身,系由特殊工艺制成,统称漆沙罗汉。塑制时,先做好沙模,再在外面由沙、布、胶层层粘贴,成型后把内里的沙掏空。采用漆沙工艺制成的罗汉,体轻而坚固,很适于远途请运驾迁。

最后一进大殿在靠山脚下的一处高台下,单另为一个小院,大殿面宽五间,上下两层,原为藏经殿,曾存有雍正十三年四月八日(1735年)刊印之三藏经全部,计7500余卷。佛坛上正中供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背后,又有高大的弥勒佛像,头都伸到二层阁楼上。弥勒佛的塑法,不是盘腿打坐,而是作生的姿势,双腿自然下垂,脚蹬地下,称为“弥勒下生”。

过去,五台山碧山寺还有许多佛徒捐献的宝物,除前面已叙的“缅甸玉佛”外,最著名者还有华严经字塔和四大部经字塔。前者现陈列于显通寺后高殿中,后者已失。

佛教发源于尼泊尔,在两汉的时候传入中国,距今快两千年的时间,在中国留下了不少的佛教名山,中国的五大佛教名山,你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五台山——文殊菩萨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是佛教的第一圣地,五座山峰高耸,所以得名五台山,传说中原是神仙的居所,曾为道家场地,后来却是供奉文书菩萨之地,在历史上五台山也曾吸引了九位皇帝亲自于此拜谒。

现在山中禅寺众多,雄伟庄重,建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多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普陀山——观音菩萨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是供奉观音菩萨之地,它是在一座海岛之上,现在去这里旅游还可以见到身着僧袍之人,它不仅自然风光迷人,人文古迹也是多不胜数。

登上普陀山,远眺的时候可见周围小岛星罗密布,海水幽蓝,天空澄澈,比人间天堂西湖还要美上三分。

峨眉山——普贤菩萨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是普贤菩萨的供奉之地,峨眉金顶的日出和云海都是一绝,登上峨眉山可遥望皑皑雪峰,奔腾江河。

峨眉山的佛教发展历程已近两千年,山上寺庙僧侣众多,古建筑也保存完好,同时峨眉山的武术也是中国武术名流之一。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黄山的一部分,著名的天柱山也是其中的一座,是避暑胜地,也是佛教无法名山之中香火最盛的。

九华山曾经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王安石都成为其入幕之宾,并留下著名诗篇,吸引了海内外游客。

雪窦山——弥勒菩萨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的称谓,在雪窦山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雪窦寺,建于晋朝,到如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都颇负盛名,如今在寺中还能得见宋朝理宗皇帝赐予的御书。

佛教早已在中国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如今许多人都有遇寺拜佛烧香的习惯,佛家的名山你去过几座呢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zt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 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

2 回复: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

3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戏,惹人注目。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

4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 ,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于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于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于是“九华名遂闻于天下”。稍后,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历史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形成于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于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文化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戏,惹人注目。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

佛教中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位菩萨各自的道场,便成为日后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 

佛教认定中国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著名的 活动场所,位列“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文物荟萃,珍品云集。全山现有各种寺庙50余座,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4座,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20余座。我国保存下来的木结构建筑,最早的是 唐代遗物,全国仅有两座,皆在五台山。五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层峦叠嶂,出岳交错,形如虎踞势若龙蟠。奇峰怪石,峭崖秀洞, 清泉碧池,滴水涓流,随处皆是。而洞旁树盛,泉边花浓,满山覆 岭,都是葱绿,俨然一座高山公园。全山植物品种多达六百余种, 其中优质牧草近四百种,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达二百多种。 复兴的寺院 公元845年,“会昌灭法”的事件发生了,五台山上的佛教寺院几乎悉数毁灭。仅有佛光寺内的这座“北魏祖师塔”和南禅寺这座三间形制的小庙,躲过了那次劫难。 金阁寺变迁 金阁寺在唐代供奉文殊菩萨,而明代改为供奉观音菩萨。这种唐代的文殊道场,而到明代则改为观音道场的寺庙,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寺庙中,是不多见。帝王的行宫 清朝的康熙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有四次下榻在真容院,乾隆皇帝也曾多次在此住跸。再后来的嘉庆皇帝依然住在这里。这些经历,使得这座寺院成为少有的用红墙黄瓦装饰的寺庙。 五台山牌楼 牌楼来源于中国汉代的里坊制,它是中国门洞类建筑中所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五台山上的寺庙门前也有精美的牌楼,它门就犹如一个符号,标明的意义就是 “帝王恩宠”。青庙改黄庙 公元1705年的一天,康熙皇帝下诏,将当时的罗睺寺、菩萨顶等十座青庙,改成黄庙。这使得五台山上出现了独有的青庙、黄庙汇于一山的现象。

浙江省的普陀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全球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因山之名 普陀洛迦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说法布道的地方。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普陀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全球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缘自观音 公元863年,日本遣唐的僧人慧锷将观音圣像迎回日本。遇到疾风巨浪,从此观音菩萨像就有了一个名字:不肯去观音。潮音丝路 公元八世纪,一条从中国江南地区通往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海上航线逐步形成。中国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正是由于这条海上丝路埋下的机缘。 山风禅韵 做功课是出家人一天最重要的事,也是普陀山寺院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在这朝朝暮暮的念诵声中,普陀山迎来又送走了一代代的高僧。 香路佛国 短姑道头是普陀山上一座古老的码头。在现代码头起用之前,它是香客登上普陀山唯一的入口。来这里朝拜观音菩萨的人,必须从此登岸上路。 普济禅寺 雍正年间建造的普济禅寺,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已成为普陀山佛教活动的中心。这座寺院曾经倍受雍正皇帝的重视。

安徽省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自汉代以来,以历了儒、释、道的汇宗,有着灿烂的辉煌的文化沉淀,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山势磅礴,云雾缭绕,景色清幽,翠竹满坡,古刹林立,聚阴阳之气,汇日月精华。诗仙李白游山时,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山上现存的14具肉身菩萨更令世人惊叹。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想出家当和尚,请问哪里的寺庙较好全部的内容,包括:想出家当和尚,请问哪里的寺庙较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旅游必去的几个寺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13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