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夏至节气 二十四节气夏至简介

必须的2023-04-23  50

什么是夏至节气 二十四节气夏至简介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在中国人的观察里,夏至的物候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这三类物候在传统中国同样有极不寻常的意义。鹿跟先民相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政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鹿是爱情的象征,鹿皮是古人婚礼当中的重要贽礼,是年轻人结婚时少不了的东西。

为什么夏至是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谚语

夏至不热,冬至不冷(陕、赣)

夏至未到莫道热,冬至未到莫道寒(赣、川、鄂、冀)

夏至闷热汛来早(冀)

有关夏至的气象谚语还有不少,如下:。

吃了夏至饭(面),一天短一线(赣、冀、晋)

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鲁)

夏至加端阳,田里不打粮(陕)

五月夏至头,担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风;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赣)

夏至无雨三伏热(川)

夏至无雨干断河(贵)

夏至无雨六月旱(湘)

夏至不雨天要旱(皖)

夏至无云三伏烧(陕)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首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这是刻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一首《夏至九九歌》。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当然啦,我国地域广阔,民间各地流传的“九九歌”也不一定适用,但是入伏后,天气炎热,这是普遍的趋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 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 冬至 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养生 方法

起居调养方面

夏至节气的时候,人们应该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衰的变化趋势,适宜早起晚睡。由于夏季太过炎热,所以容易中暑伤气,如果汗泄太久,很容易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 措施 ,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饮食调养方面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运动调养方面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 太极拳 、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的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冬病夏治方面

夏至节气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比如支气管炎、气肿、慢性气管炎等疾病一般在冬季发作较为频繁,而到了夏天发作却很少或者基本不会发作。着明显是以夏季的气候条件充当了自然的医药,也顺应了“天人相应”的道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相对那些因寒冷而发到夏季转轻的疾病,中医提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十分有意义,这些患者在夏天如针对疾病采用吃中药、食疗或穴位帖敷疗法均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夏 至习俗吃什么: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夏至饼是一种半月形的饼,外形和北方的面食“韭菜盒子”相像,但取材和做法不同。老家的人,习惯从田间地头采来艾草的嫩叶,将其在石臼里捣碎,与麦粉和在一起,再在饼中间加入适量的甜豆沙馅,将饼放在烧热的锅里烤熟。夏至饼其貌不扬,吃起来却清新爽口、甜而不腻,乃老少皆宜的正宗绿色食品。现在,即便不是夏至,也有人会去做这种饼,解解馋,消消遣,体会一下家乡的味道。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相关 文章 :

★ 夏至节气分为哪三候2022

★ 24节气夏至期间的气候特征

★ 关于立夏节气气候特点

★ 夏至节气有什么特点

★ 中国二十四节气夏至的介绍

★ 夏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含义

★ 夏至节气的由来及养生

★ 夏至的传统习俗及天气特点

★ 夏至节气什么意思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导读:夏至节气就要到了,对于这个节气,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知道这天开始之后,就可以计算三伏天到来的时间了,还知道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候,那这是不是夏至的寓意呢?想知道夏至节气简短的含义,就来瞧瞧我对夏至节气的含义介绍吧。

夏至节气简短的含义

它指的是我国传统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夏季的第四个时令,依次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至105°的时间段被认为是夏至。日期大约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进入该时节后,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节气的含义介绍

炎热将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的意思。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热将至的意思,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们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的意思。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在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长长达15个小时左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它是整个夏季中白天时间最长而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一般是6月21-22日。

夏至后,每天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天文学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夏至之后北半球白昼时数逐渐减少,同时夏至到来之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古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一说,夏至时节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也正是江淮一带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也是指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也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夏至过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现在已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有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腻,要多吃杂粮已寒其体,不可过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也要适量,不可过多,以免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热化生风,激发疗疮之疾。

夏至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这个节气狭义上其实是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例如今年就在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农历的五月十二。其中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汉字中的“至”,也就是最、极端的意思,它属于夏天里天气炎热的标志性节气。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来历典故

其实它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这个节气。根据古籍《恪遵宪度抄本》就有对它的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古时它的别称为“夏节”、“夏至节”,人们会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记录:“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到了周代,夏至祭祀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写道:“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从以上所述都可窥见该节气的来历。

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 夏至 日。夏至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夏至节气的来历和风俗简介,欢迎阅读!

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夏至习俗

夏至面

夏至节吃凉面的习俗是周代最为流行的汉族风俗,有一句 谚语 是“ 冬至 馄饨夏至面”,为什么要吃夏至面呢那是因为夏至的时候,新麦刚刚登场,新磨的面粉也刚刚上市,因此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而且夏至的新面是最香的时候。

老北京夏至最爱炸酱面

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都很旺。无论是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因为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而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夏吃蛋的 传说 故事

南通民间传说,早先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每年的 立夏 节,才苏醒过来,带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

于是,孩子的母亲们哭哭啼啼,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娘娘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说:“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这样吧,我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谁记号,干万不得胡来。”

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但是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气呼呼地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们吃,立夏吃蛋的风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夏至节气的来历和风俗简介相关 文章 :

★ 关于24节气夏至风俗活动

★ 夏至节气的来历

★ 夏至的来历

★ 夏至节气的传统习俗活动

★ 关于夏至的传统习俗介绍

★ 2022年夏至初伏时间表

★ 2022夏至节气详细介绍

★ 夏至八大传统民间风俗

★ 夏至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 小暑节气的简介及风俗

导读:芒种之后,全国各地可以说已经开始在渐次的进入夏季,此时南北地区的温差也是在进一步缩小,而我们不久之后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光,从节气上来说,芒种过后,夏至便接踵而来,只是大家知道夏季节气的含义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夏至节气。

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一年白昼最长。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至”是“极”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长至”。过了夏至,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

关于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夏至的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与立夏有什么区别不同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

夏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呜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这天,除食面食外,中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一些地方还有食狗肉的习惯。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夏至节气 二十四节气夏至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夏至节气 二十四节气夏至简介、什么叫夏至这个节气、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76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