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涉世家

主题词2023-04-23  30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二、段落结构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三、课文分析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开始,先交代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然后重点介绍陈胜。“尝与人佣耕”,点明他雇农的身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个行动,一个神态及两句对话,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第二部分(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先交代征发贫民戍边的时间、人数和陈胜、吴广在队伍中的职务,然后叙述起义原因。“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在“亡”(逃跑)与“举大计”同样是死的情况下,在束手待毙与奋起反抗斗争之间,他们做出了“举大计”的抉择。这里的叙述,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政治远见。

往下,作者运用对话,详写陈、吴二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制定策略。“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根本原因,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陈涉提出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的威信。他确信,只要义旗一举,“宜多应者”。显示了他有勇有谋。

最后,叙述了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才智。

第三部分(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头一句话先写吴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再写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障碍,为下面动员、组织起义作了准备。文章对并杀两尉的描写极为简练、生动,用“挺”、“起”、“夺”、“杀”“佐”几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接着,写动员群众。陈、吴二人抓紧群众“激怒”之后的时机,“召令徒属”,进行宣传动员,号召起义。他们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分析,又指明了斗争方向(“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也就是要为国而死),结果徒属皆“敬受命”,点燃了反抗斗争的怒火。

往下,用简练的语句,交代了起义军的名义--树扶苏、项燕的旗号;标志--“袒右”;号称--“大楚”;誓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组织领导--陈涉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最后,写起义军在陈涉、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及迅速壮大的形势。起义军势如破竹,地方守令闻风而逃。终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四、写作手法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全文共写了三次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3.根据人物不同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研读:

本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失期,法皆斩”,写起义背景。“屯大泽乡”介绍了起义的地点,“为屯长”,是号召徒众的有利条件。“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导火线。第二层,从“陈胜、吴广乃谋曰”到“吴广以为然”,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陈胜首先对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体现了陈胜高人一筹的谋略。第三层,从“乃行卜”到段末,写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置书鱼腹和故作狐鸣,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某些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讲述时,学生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朗读: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比较·辨析”的第三题(口头)、第五题(书面)。(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

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之1.之垄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4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不可说

“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1-4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

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2)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应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1.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

2.乃行卜:于是去问卜

3.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

4.(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

列出“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比较了“数有功”、“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要求:提摄出每段主要内容。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电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讲时要注意“序”,即弄清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锻炼口述能力。

二、理解选材详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

提问:检查课文和填充第四题第1小题情况,明确填充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在此基础上口头讲述。

二、新课内容

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

2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爱人”至“收而攻蕲”),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1)写法上;剪裁得当。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经过。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2)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有文学才能。(3)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令众人听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先杀尉而后发号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以下写乘时而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鸽之志”,同时,也见出条理。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实属至当。(这里只点一下,下边还要说到)

三、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自读茅盾短篇小说《大泽乡》。

二、比较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茅盾在1930年写了短篇小说《大泽乡》。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农民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对反动统治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现据1980年人民文学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复印(或誊印),发给阅读。

二、。新课内容

学生阅读《大泽乡人要求:默读2—3遍,把它与《史记·陈涉世家》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可从题材、体裁、写法等方面考虑,在文字下边画线(单横线、曲线按各人自己使用习惯),左右空白处也可用文字简记要点。不必出题限死回答内容,要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自由驰骋,并由此引发学生兴趣。读后先小声议论,然后发言。教师在学生议论时巡回了解情况,以便帮助小结。小结、归纳,其大端可如下举:

1.题材:相同,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反秦。

2.组材:课文是从传记节选的,材料比《大泽乡》多。《大泽乡》是短篇小说,它所选取的是一个“横断面”,集中于大泽乡起义,不像传记还写了起义以外的事(如里籍、佣耕、进军、称王等等。)

3.体裁:《陈涉世家》是传记,必须叙写传主的一生事迹,因而篇幅的长短取决于传主生平事迹的多寡。《大泽乡》是短篇小说,篇幅的长短受体裁特点的限制。

4人物:《陈涉世家》按史传体例,一开头就叙写传主概况(本篇因需要而兼及有密切关系的人,但这并不能看作是“合传”),以传主的事迹贯串全篇。大泽乡})先描写环境,由押送的军官先“出场”,然后在故事情节展开中,主人翁陈胜才出场.有时一个场面描写别的人,主人翁可以不出现。

5.写法:《陈涉世家》遵循“史”的要求,注重“实录”,尽管文4咆写人的对话、行动等等,但目的不在于描写,只为了叙事,更不作想象,不运用文艺创作上的手法。《大泽乡》中有景物描写,或用来交代情节发展的环境,或把这种描写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起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刻画人物形象,予以合理的想象。例如,第一部分写两个军官的性格,写他俩的思想活动,与颗百成卒对立;第二部分写成卒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写军官暗地里商量坑杀戍卒;第四部分写起义的场景。

6中心:《陈涉世家》着意在反映史实,位泽乡》则突出了阶级对立、阶级矛盾的主题。

小结(讲述为主):读《陈涉世家》,仅仅从课文这个节选部分.已能初步领略到《史记》的特点:“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正因在史学、文学两方面都有高度的成就,所以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大泽乡》用短篇幅写大事件,作者匠心独运.还熔铸了一些史事于篇中,写得极其自然。例如,秦始皇36年,百姓怨秦而假借天上坠星为殒石的谣言,有使者夜行过平舒适中闻仙人说祖龙(指秦始皇)当死;大将蒙恬率大垦戍本屯边,是秦的一大苛政。作者又借用汉代梅福说的话(倒持太阿)来指斥秦的统治者,用这些史事来加强反秦的气氛,但又不同于传记中的人物行事实录。作者还在作品中写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句子。例如,“但是‘阎左”的践奴们的洪水太大了,太大了”,“地下火爆发了”之类。

原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型侍。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氏橘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歼租团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原文

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译文对照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为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涉世家

百科名片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本词条介绍的是《陈涉世家》中的选段,该选段被选为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关于《史记》中本篇的全部内容,请参阅词条“史记·陈涉世家”。

目录

介绍

原 文

译 文

重点字词课文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重点语句翻译

阅读理解

作者介绍司马迁

成语

陈胜简介

背景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关于《陈涉世家》:

主旨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墓介绍

原 文

译 文

重点字词 课文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重点语句翻译

阅读理解

作者介绍 司马迁

成语

陈胜简介

背景

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关于《陈涉世家》:主旨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墓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编辑本段原 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编辑本段译 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能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 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队伍里,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绸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绸子上的字, 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嚎叫一样叫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慌。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指指点点,都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发怒,让都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各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手下的人都说:“愿意听从命令!”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筑了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打下来。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战马一千多匹, 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陈胜就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

课文注音

夏(jiǎ) 辍(chuò) 垄(lǒng)怅恨(chàng) 鸿鹄(hóng hú) 闾(lǘ) 发闾左谪戍渔阳(zhé) 戍(shù) 当行(dāng háng)大雨(yǔ) 屯(tún)度(duó) 以数谏(shuò jiàn) 上使外将兵(jiàng) 行卜(bǔ)帛(bó) 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 间令(jiàn) 祠(cí) 篝火(gōu) 忿(fèn)恚(huì)尉 笞(chī)毋(wú) 藉第令(jiè) 宁有种乎(nìng) 袒 (tǎn)为坛而盟(wéi) 蕲(qí) 铚(zhì) 酂(cuó) 苦(hù)柘(zhè) 谯(qiáo) 身被(pī)会(huì)计事 六七百乘(shèng) 骑(jì) 稷(jì)长(zhǎng)吏 以应(yìng)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流放充军。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籍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身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 今义:或者,也许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或鞭子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动词,用朱砂。 法皆斩 法:名词做动词,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 。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称号)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是这样,对,正确)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 (指着)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者或……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篝火狐鸣,置书鱼腹。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9、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翻译: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翻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来成就名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将兵。 翻译:皇上派(他)到边疆带领兵队。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翻译: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间:私自,暗中。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11、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如果(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

编辑本段阅读理解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年少时就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③诈称公子扶苏 项燕④行卜 效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 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15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16“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 17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8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十二《本记》、三十《列传》、七十《世家》、十《表》、八《书》。《本记》是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列传》则是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世家》是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表》就是大年事表,《书》则是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后来班固写《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并去掉“世家”的名称,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为“列传第一”,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司马迁

司马迁

(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

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编辑本段成语

1篝火狐鸣 2伙涉为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苟富贵,无相忘 5披坚执锐 6揭竿而起

1、叙述陈涉的出身和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2、写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过程。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间接原因:“天下苦秦久矣。”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当时的有利条件:“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写陈胜、吴广杀尉起义和起义军胜利发展的经过。经历了并杀两尉、诏令徒属、为坛而盟 、势如破竹、自立为王等过程。

扩展资料:

《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

《陈涉世家》中描述的是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涉世家

“陈涉”是人名,又名陈胜~

“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种体裁,其实史记分着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因为陈涉,吴广发动全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意义非凡,所以虽然他不是王侯之类,但他的功绩非同一般,所以司马迁将陈涉的事例放在了“世家”里~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陈涉世家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陈涉世家、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陈涉世家原文译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73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