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雕像不是大英博物馆的,而是白金汉宫门口的,白金汉宫门前的广场上高高地树立着“胜利女神”的金像,下面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汉白玉坐像,四周还有一组青铜铸成的雕像群。
胜利女神尼姬(Nike):是胜利的化身,尼姬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 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
尼姬(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是维多利亚(Victoria)。
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女儿,也是克拉托斯(力量)、比亚(强力)和泽洛斯(热诚)的姊妹,他们都是主神宙斯的同伴。尽管出身泰坦族,她在泰坦战争中还是站在奥林匹斯神一边,为他们带来胜利。
在传统的描述中,尼克常带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并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并不仅仅象征战争的胜利,而是代表着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_,经常作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
在艺术作品中,她通常同化于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腊的雕塑家通常将她塑造为娇小的带有翅膀的形象,栖停于另一个神的手臂,或是从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样高飞于天空。
她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
在她最著名的肖像中,如卢浮宫内的《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她表现为裸体或是穿有盔甲的带翅女神。在希腊的陶器上,她被描绘为站立、飞翔或是跨步,有时候是在祭坛上倾注祭酒。
她的附属物通常是花环、双耳罐、小瓶和香炉。在意大利西部的希腊殖民地上她通常出现为乘坐战车的形象,在另一些地方她表现为拿着武器或奖杯,或是演奏里拉(lyre,古希腊的竖琴,有五弦至七弦)或笛子。
尼克经常与雅典娜一起受到崇拜,因为在前490年马拉松战役中希腊战胜了波斯之后她们两个被着重联系起来。雅典的帕台农神庙中供奉的雅典娜巨像据信也刻画了尼刻,并且帕台农建筑群中也包含了一个献给雅典尼克的神庙。
有时,雅典娜被描绘为携有尼克附属物的形象。根据保萨尼亚斯的纪录,雅典尼克被表现为不带翅膀的形象,大概人们希冀如此可以阻止胜利女神离开这个城市。该神庙还存留下了这个神的一个形象:解鞋带的尼克(Nike Slancio)。它曾经位于神庙的胸墙上,现存于雅典的卫城博物馆。
扩展资料
作品特点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
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奈姬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
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奈姬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
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胜利女神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胜利女神
“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展”已于3月1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前往中国办展。与中国公众见面的272件稀世文物中,有从被喻为“人类摇篮”的坦桑尼亚奥多维遗址挖掘到的200多万年前的史前工具,有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达碑石,有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和伦勃朗的画作,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及日本、韩国、印度、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然而,唯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藏”的中国文物。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 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据说如果加上1973年并入大英图书馆的部分,该馆收藏的中国书刊有6万多种。
藏品展出的政策和现实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统计,该馆拥有七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500万名参观者,其中有多少人到中国厅参观很难统计。但只要去参观就不难发现,中国馆的参观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尤其是近年来到英国的中国团组越来越多,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厅成为团组在伦敦必不可少的活动。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往往只是在这个位于博物馆尽头的中国厅匆匆一瞥。
记者第一次到大英博物馆参观是2004年10月,至今来过4次,每来一次情趣就减少一次,因为厅内的展品基本上没有更换过。据介绍,因为英国政府拨款减少,加上游客减少,该馆财力紧张,从1992年以来,中国厅的文物就很少被更换过。财力吃紧还导致职位减少,而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财力吃紧也致使该馆无力开展中国文物的巡展和文化交流。这些状况都是有悖于该馆的办馆政策的,即展品必须经常更换,让库存文物与公众见面,以确保展馆吸引回头游客。大英博物馆财力吃紧由一件事情就可见一斑:1990年由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才有了现在这个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中国展厅,否则,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也许照样放在老旧的藏室里任凭虫吃鼠咬。
大英博物馆3月份首次到中国办展,中国老百姓可以一睹其久负盛名的藏品,了却一桩心愿。尽管藏品向所有公众开放是大英博物馆秉承的三大原则之一,但对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到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在费用和签证等方面都困难重重。遗憾的是,此次他们不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珍品。
其实,这只是拉开了大英博物馆到中国展出藏品的帷幕。去年9月,大英博物馆以及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就宣布与中国签约建立博物馆协作项目。大英博物馆计划将世界各国的收藏品送往中国展览,中国将重要文物送到英国展览。这次北京展之后,大英博物馆还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亚述帝国与艺术:大英博物馆馆藏古亚述艺术珍宝”展,200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英国与世界”展览,并将出版收藏的中国画。
大英博物馆给自己的定位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艺术、自然历史和科学的理解和认同。由于财力等缘故,大英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打了折扣。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英国对中国的关注日胜一日,开展对华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此次大英博物馆首次到中国举办展览的一个细节是,展览得到了近年来大力拓展在华业务的某英国银行的赞助,这种企业树立市场形象的公共关系技巧无可厚非,不过解读止于此是不够的。
原址保护原则与文物回归的可能性
很多中国参观者看着那些祖先的杰作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时归故里?这次“世界文明珍宝展”的消息公布后,人们在问:为什么不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也不包括瓷器和所有权有争议的藏品?
据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回答媒体相关提问时指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世界各国的文物,也因此和许多国家一直在打官司,可能人家也有顾虑吧。”但英国卫报3月3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里格说,中英两国政府是鼓励文化交流的,英国也未对展品的选择设立任何限制,“我们会特别高兴把这些藏品借给他们,但他们并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我们的理解是他们有比我们更好的中国艺术品。”
这并非是各说各话。关注文物的人都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针对这个公约,2002年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对这个宣言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将文化“环球化”的做法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余孽,那些流落异国的文物都没有经由现今人们所认同的合法渠道。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对此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谴责这个宣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 原则抵触,与正义公理相违背,践踏了曾经遭受侵害的国家与民族的正义权利。他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世界上47家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164万件,流失在各国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大概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是在战争中流失国外的。他们提出用分类索还的方法,即从合法买卖中流失的文物应由国家出资购回,被掠夺走的文物则应无偿归还。
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希腊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他们认为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尽管大英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但他们仍然坚持这些文物应该留在自己手上,理由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这种文物所有权纷争的典型例子是该馆收藏的56块雅典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带的归属问题,这是近年来所有文物归属权争议中最著名的案例。
该文物是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与建筑残件,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当时的英国驻希腊大使洛德·埃尔金伯爵在1810年将这些文物运回大英博物馆,1816年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出,故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1829年,希腊第一次向大英博物馆提出归还这些神庙雕刻的要求,此后历届政府一再向英国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施加外交压力,但均无果而终。雅典申办2004年奥运会成功后,希腊政府和民间团体“英国归还大理石雕委员会”进一步向大英博物馆施加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并提出以贵重文物交换借展的解决办法,但大英博物馆一如既往地断然拒绝。麦克格里格馆长表示,埃尔金大理石雕永远不会归还给希腊,也不会借给希腊展览,它留在目前的地方最好,有更宽广的历史含义。他希望希腊能接受一个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复制品。他说:“大英博物馆是人类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它可以保存世界所有文化成就。”
自豪与羞耻相交织的复杂感受
这些年英国媒体偶尔也有关于中国文物的报道。除了中国文物在伦敦的拍卖行受到追捧的现象外,还有文物被盗毁的报道。如2004年10月4日,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收藏的9件中国文物失窃事件,价值约达6 万英镑,其中包括一个制作于公元前1000年的用于祭祀的小罐子。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馆15件中国文物失窃,均为制作于公元700年至公元 1400年间的珠宝饰物,大英博物馆发言人称“显然都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2006年1月,一名男子在剑桥博物馆参观时自踩鞋带绊倒,将摆放在楼梯窗台一套价值10万英镑的中国瓷瓶撞碎,这套产于17世纪晚期或18世纪早期的瓷瓶一直是该馆的著名展品。
要在英国看中国文物,最好还是去大英博物馆。其门类齐全的藏品使中国参观者除了感到震撼外,往往还伴生出复杂的感受。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举办了一个网上听众反馈节目,在内容各异的诸多留言中,有一位听众的留言可谓具有代表性: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里面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东西,我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二是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其实,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辉煌文明的遗物,何尝又不是有着类似的命运。敦煌的“王道士”因为泄露了藏经洞而备受国人怪罪,记者在大英博物馆里却仿佛看到“王道士”的影子在世界各地都有,不独为中国特产。鲁迅曾说,不能自保者也保不住祖先的遗物(大意),单单怪罪“王道士”对反思保护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英博物馆要到中国举办世界文明珍宝展,对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遗产不是一次很好的启示吗?
来源: 《光明日报》
馆藏精品: 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石雕,拉美西斯二世头像
著名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藏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文物
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抢来的。)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目前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
大英博物馆一隅
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希腊罗马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铜尊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编辑本段镇馆之宝
「亚尼的死者之书」(公元前1300~1200年)通常为长卷形式,依财富多寡,分成数个,甚至更多的段落。流传至今最有名
死者之书
的为「亚尼的死者之书」,最有名的段落则是「秤心仪式」。编辑本段罗塞塔石碑
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
罗赛达石碑
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编辑本段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这块价值高达150万英镑的美女雕像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物,现在成为大英博物馆最新的镇馆之宝。
“黑夜美后”被认为是巴比伦、吾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或尼尼微(古代亚述的首都)民间匠人的作品,是用赤土烧制而成。这一地区是现今伊拉克文明的摇篮。
这块“黑夜美后”浮雕长19英寸,宽14英寸。30年代,一名被认定是黎巴嫩人的商人伯尼将它带到了伦敦。自那个时候起,大英博物馆就一直想买下它。大英博物馆的专家在8日表示,终于将“黑夜美后”买到手后,他们激动得全身颤抖,因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市场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近东文物。
浮雕上的美女有翼,全身赤裸,戴着角状的头饰、项连和手镯。她的一只手持正义棒,一只手持正义圈。她的脚呈爪状,踩在狮子身上,身边是两只象征阴间的鹰。仍能辨认出的黑、白、红、黄线条说明它原来是一块装饰非常精美的浮雕。
大英博物馆成功收购“黑夜美后”后不久,丹麦专家瑟科尔德·贾科布森对它进行了研究,认为浮雕中的美女原型可能是一名高级妓女,而浮雕可能是4000年前挂在巴比伦妓院外面的标识。
大英博物馆古代近东部的研究专家多米尼克·科伦表示,浮雕上的人物不是巴比伦主宰阴间的女神艾里什基加尔,就是他的妹妹——宇宙女神伊什塔尔,她的角色类似于希腊神话里的阿芙罗狄蒂,也就是爱与美的女神。科伦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是妓院的标志。它表现的可能是伊什塔尔,有人称她为妓院女神,但我想,浮雕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艾里什基加尔,也就是阴间女王。”
大英博物馆ins是不列颠博物馆。
经查询环球时报资料,大英博物馆在ins的名称是:不列颠博物馆,简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馆,即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艾尔米扎西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法国卢浮宫卢浮宫(法语:渡厄·卢浮宫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建于1204年,曾是法国的皇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它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塑而闻名。现在它是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为新老两部分。宫殿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24公顷,由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与万宝宫齐名。2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又称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街以北的拉塞尔广场。该博物馆建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宝,以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都是罕见的。大英博物馆拥有800多万件藏品。由于空间限制,99%的藏品没有公开展出。2018年8月10日,大英博物馆举行私人仪式,向伊拉克驻英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归还约5000年前的8件物品。3艾尔米扎西博物馆艾尔米的扎西博物馆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住宅。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买了250幅伦勃朗和鲁本斯的画作,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厅“艾尔米·塔西”(以法国老隐士命名,意为“隐秘的宫殿”)。该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让-巴蒂斯特·吕林燕·德拉莫斯·让·巴普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设计,并以其命名,占地约9万平方米。4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美国第五大道第82大道,远离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纽约海登天文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回顾自然界其他动物的历史,满足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即外太空的好奇心,而大都会博物馆则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扩展信息:四大博物馆藏品:1法国卢浮宫卢浮宫有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被誉为世界三大瑰宝。它拥有40多万件艺术藏品,包括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古代东方、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从古埃及、希腊、伊特鲁里亚和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国家的艺术品,既有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也有数量惊人的皇家珍宝和精美画作。2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品最初来自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古手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收藏的8万多件文物和标本。1823年,英国国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在过去的200年里,该博物馆继续收集来自英国和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等古代国家的文物。古埃及艺术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大英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方艺术和文物博物馆。该博物馆拥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10万多件文物。其中,中国陈列室占据了3号馆的半壁江山,展品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唐宋时期的瓷器、明清时期的玉器都有。仅来自中国的稀世珍宝就有23000件,其中大部分都是无价之宝。比如中国各个朝代的书画、刺绣,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其中最珍贵的有《女史真图》、宋代罗汉三色画像、敦煌经卷、宋明名画等。商代铜像是两只连体的羊,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像管,造型非常漂亮精致。还有一件宋代瓷酒壶,底座和责任周围有一朵莲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是不可多得的珍品。3艾尔米扎西博物馆有八个部门270多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以及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大量油画和雕塑。其中,有15000幅绘画,12000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万枚硬币和徽章,以及224000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和象牙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陈列在350多个展厅,如毕加索的立体画展厅、意大利和法国画家展厅、俄罗斯服装展厅等。4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330万件来自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代和新几内亚的艺术珍品。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宅、武器、盔甲、乐器等。博物馆不仅展出绘画和雕塑,还展出地毯、乐器、服装和装饰品。五个展厅分别是: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IOO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
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7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大英博物馆镇馆三宝是:
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
1)《亚尼的死者之书》,公元前1300—前1200年。
这是埃及的先知在一块石碑上面画的画儿,是埃及馆的镇馆之宝。
公元前1300-1200年。收藏家佛里斯班士于1887年在尼罗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发现,是众多以草纸记录的《死者之书》当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所谓《死者之书》,及记载死者为获永生所必经的各种磨练、审判、所需的咒文以及到最后获得永生的画卷,通常以草纸绘成。
2)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是个高约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黑色玄武岩,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çois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3)“黑夜美后”被认为是巴比伦、吾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或尼尼微(古代亚述的首都)民间匠人的作品,是用赤土烧制而成。这一地区是现今伊拉克文明的摇篮。
这块“黑夜美后”浮雕长19英寸,宽14英寸。30年代,这块价值高达150万英镑的美女雕像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物,一名被认定是黎巴嫩人的商人伯尼将它带到了伦敦。自那个时候起,大英博物馆就一直想买下它。大英博物馆的专家在8日表示,终于将“黑夜美后”买到手后,他们激动得全身颤抖,因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市场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近东文物。
浮雕上的美女有翼,全身赤裸,戴着角状的头饰、项连和手镯。她的一只手持正义棒,一只手持正义圈。她的脚呈爪状,踩在狮子身上,身边是两只象征阴间的鹰。仍能辨认出的黑、白、红、黄线条说明它原来是一块装饰非常精美的浮雕。
以上就是关于大英博物馆门口的雕像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大英博物馆门口的雕像叫什么、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藏品、大英博物馆著名的东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