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袍帽子上两条长长的叫凤翅紫金冠,取材于白冠长尾雉。
翎子,也叫雉尾,尺寸很长,一般一米三四的样子。在传统戏剧表演中,两根大野鸡(白冠长尾雉)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
扩展资料:
一、外形
1、长度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翎子,是由白冠长尾雉雄雉的长尾制成的,一般在四至五尺间,还有一种非常讲究的翎子,是“六十四朵花”的尺寸。
什么是“六十四朵花”呢这就是在一根翎子上有探浅不同的花纹六十四节,其长度大约在六尺左右。可是:就现在各剧团所用的翎子来看,这种“六十四朵花”的翎子巳非常少见了。
2、颜色
斑斓美丽,把它配戴在头上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演员还可以利用它体长、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质地,依靠自己身体的一定动作,使翎子产生动势。
还可以用手把它弯成各种形态,来配合加强自己的身段表演。那千姿百态的翎子技巧,对于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很好的渲染作用和美观作用。
二、用途
在中国戏曲界统称为“翎子”的物品,是一种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头盔上所要插戴的装饰物——雉鸡(实际应为白冠长尾雉)的尾羽。
在中国山西的一种地方戏蒲剧中,有一种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这种装饰物配合身法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 古时候的官员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并由翎毛能看出等级高低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翎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翅紫金冠
三国时期的周瑜和吕布,可称得上是一代英雄,在古装戏中扮演他们的演员,头盔上配戴着一对长长的羽毛,更增添了大将的威武风度,演员们还不时地将这对羽毛握于手中,边唱边舞,做出各种姿态,借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这对长羽毛称作“雉鸡翎”,是雄性长尾雉的尾羽,最长者可达1400厘米左右,是我国鸟类中尾羽最长的鸟。
我国有4种长尾雉,即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其中黑长尾雉仅产在台湾省,而白冠长尾雉为广布种。
白冠长尾雉又称地鸡、山雉或山鸡。雄性的头和颈白色,并有一个黑色环: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金**;尾羽上有黑色和栗色横斑。它们性情胆小机警,平时多单独活动,只要遇有危险情况,就毫不迟疑地立即鼓翼急速飞逃。由于尾羽很长,起飞时先高飞,待超过树冠后,马上以两倍于普通雉的速度向前飞去,且边飞边叫,惊恐异常。
长尾雉的活动仅限在600~2000米的高山地区,而不在300米以下的地方。栖息地两侧是悬崖陡壁的山谷。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飞行本领,当由一棵树飞向另一棵并准备降落时,它可以骤然停止,利用它的长尾作控制,把身体向后一转,依靠尾羽和翅膀抵住空气,一下子平平稳稳地落在树枝上,羽毛丝毫不受任何损伤,真象一名技术高超的“杂技演员”。
长尾雉主要以松、柏的果实为食。春天一开始就进入繁殖期,此时雄雉之间为争夺配偶经常展开格斗。常见有一二只雌雉与一只雄雉相配。巢很简单,就在草地上的浅窝处,甚至内里很少有铺垫物。每次产卵7个左右,卵呈油灰色。目前长尾雉可以人工饲养,每年可产卵40~50枚,并可用人工孵化。
在鸟类中尾羽最长的,应首推日本长尾鸡,它的尾羽最长的能够超过7米以上。这种鸡生性懒惰,不喜欢活动,平时将它关在一个小鸡舍里,把尾羽垂挂在鸡舍外面,定时由饲养员提着它的长尾巴,到舍外散步。每当它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时,长长的尾羽下垂到地面,非常美丽。长尾鸡为什么能长出这样长的尾羽呢?据记载,大约在三百多年前,住在日本上佐大筱村的农民,用山鸡及日本特产的一种山鸟,与东天红鸡杂交出一种长尾鸡,此事被当地统治者藩主知道了,他特别喜欢长尾鸡,于是颁布了一道命令,可以用长尾鸡的尾羽,代交租税;对于饲养出尾羽特别长、颜色特别美丽的,发给饲料。从此,当地农民都饲养起长尾鸡,并想方设法,使长尾鸡的尾羽长的越长越好。经过多少年来的人工选择,才得到了今日的长尾鸡。
1、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常年生活在海上,繁殖期间居住于海岛或岩壁上,为居留性鸟类,不迁徙。分布于北太平洋和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中国钓鱼台群岛有分布。由于人类利用、渔业误捕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其种群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斑嘴鹈鹕
斑嘴鹈鹕为鹈形目鹈鹕科鸟类,又名“淘河”、“塘鹅”。全球性近危。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不确定。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华东及华南沿海从江苏至广西、云南南部、海南岛。山东偶尔有过境记录。
3、鲣鸟
鲣鸟是一种热带海鸟,与塘鹅有亲缘关系。它们早出晚归,非常勤劳。渔民也常跟着它们追捕鱼群,亲切地称鲣鸟为“导航鸟”。繁殖于西沙群岛,于中国南海为地区性常见种。冬季有时至东南沿海,在香港及台湾东南部的海上有记录,白腹(红脚)鲣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血雉
血雉,别名血鸡、松花鸡,在甘肃,因其胸侧和翅上覆羽沾绿,被称为“绿鸡”;因其羽毛形似柳叶,且沾绿,又称为“柳鸡”。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又称为“松鸡子”;又因其脚红色,称“红脚鸡”者最为普遍。主要分布于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部和西南部留鸟。
5、锦鸡
锦鸡是雉科中最华丽的种类,因雄鸟具有一身艳丽无比的羽毛而世界闻名。全世界仅有两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绝大部分都分布于中国,其中红腹锦鸡更是我国特产。由于野生种群数量现已较少,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6、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白枕鹤
白枕鹤体形与丹顶鹤相似,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边走边啄食。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白枕鹤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珍禽。
8、灰腹角雉
灰腹角雉体长68 厘米,猩红色颈及眉线与黑色头部成明显反差的角雉。共分化为2个亚种,指名亚种脸的裸出部为深蓝色,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贡山;藏南亚种脸的裸出部为金**,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的察隅、错那、墨脱等地。
9、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大型鸡类,体型大小和雉鸡相似。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茎、芽、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该雉分布于北纬25-31°之间,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
10、蓝鹇
蓝鹇又名蓝腹鹇、台湾蓝腹鹇、华鸡,是一种大型雉类。蓝鹇是台湾特有鸟种;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阔叶林或混生林中,行动谨慎,常常悄然无声地活动,不易见到。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也吃一些无脊椎动物。
11、黑头角雉
黑头角雉:雄鸟上体黑色,杂以棕灰色,各羽端具有白色大型卵圆斑。栖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内。以植物嫩芽、根、叶及种子等为食。分布于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流域。为留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2、角鸊鷉
角鸊鷉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等环境中,繁殖于整个北方温带的淡水区域,游泳时亲鸟常将雏鸟置于背部;冬季分散在约北纬30°以南,包括沿海水域,结小群活动。中国种群数量甚稀少,繁殖于天山西部,越冬在中国东南部及长江下游。
13、藏马鸡
藏马鸡也叫哈曼马鸡。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和压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常呈5-10只的小群活动。大多在开阔的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植物的叶、芽、果实和种子等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
这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中国特有的世界受胁物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均被列为易危种,并被列入CITES附录I。该雉分布于长江以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等省区,约在北纬25~31°之间,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 余姚慈溪人叫它为山鸡!
“齐天大圣”头上的两根鞭一样的东西叫雉翎,雉翎是京剧当中的道具,不是某个时代的东西。
雉羽是京剧中的一种线,又称羽和雉尾。制作山鸡羽毛的材料是由山鸡尾羽制成的,它有三四英尺长,长达七英尺。活鸡毛最好,死鸡毛不灵活。
两片羽毛是一对,根部有5至7层生丝彩色流苏,顶部有孔雀羽毛花,底部有春竹羽毛腿,插在头盔两侧的羽毛管中。
扩展资料:
京戏中庄严、正统的人物与文职官员一般不插翎子,如秦琼、杨延昭、岳飞等,戴翎子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物,俊秀英武的青年将帅,即为小生行当中的雉尾生。
如周瑜、吕布、杨宗保等,武艺超群、刚健婀娜的女将,如穆桂英、刘金定等;少数民族的王、侯、将、帅,如天庆王、金兀术等。
起义英雄或山大王,如黄巢、晁盖、窦尔敦;神话戏中的神将、妖魔,如孙悟空、巨灵神、白骨精;非正统王朝的武将,如曹操部下的八将均挂翎尾,如许褚、蔡阳;还有只插一根翎子的刽子手,含有贬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雉翎
以上就是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袍帽子上两条长长的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袍帽子上两条长长的叫什么、尾羽最长的鸟是什么鸟、中国珍禽有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