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
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比如说非常狼狈——落水狗,不堪一击——纸老虎,非常吝啬——铁公鸡,爱出风头——出头鸟,被人唾弃——丧家犬,在地方称霸——地头蛇,做事不认真——糊涂虫,
语速,熟语,词语的联系是:联系是都有一个语字
现代汉语中语速,词和字之间的关系没有特定关系。但是在表演中,语速的快慢是表达感情的很重要组成部分。百度知道
谚语和熟语的区别与联系
查看全部1个回答
ytrsld4
关注
成为第3位粉丝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熟语。熟语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另外还有一个判定依据是习惯用的词语的固定组合。格言、谚语、名言和警句如何区别
比如:“苍桑”和“哈尔滨师范大学”都不是熟语。因为“苍桑”是一个词;“哈尔滨师范大学”在结构上不具有稳定性。
那什么是谚语呢?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语言的词汇单位。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借简单通俗的话来表达和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有自身的特点,它是群众口语中那些广泛沿用和流传的、表达了实际生活经验或认识的、简练通俗的、具有句子形式的熟语。
知识性是谚语区别于其它熟语的一个根本特征,不具备知识性就不能称为谚语。
熟语
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比如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山望着那山高”,“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
>
熟语四大类包括格言、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1、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2、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3、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
4、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总结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熟语包括成语、习惯用语、歇后语三大类,本文就此作了简要分析,欢迎使用。
一、成语
(一)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如:
四面楚歌 歌功颂德 德才兼备 首屈一指 首当其冲 虎头蛇尾
生活中运用的成语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 成语的特征及其运用
1、意义的整体性
它是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的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的整体意义。
如:“油头粉面”,表现意义是“抹了油的头和擦了粉的脸”,实际含义是“形容人打扮得妖艳轻浮”。
“破釜沈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秘书工作网汉语知识栏目)
“虎头蛇尾”表面意义是“虎的头,蛇的尾”,实际含义是“做事有始有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除了要弄清表面意义与内部含义的区别之外,有些成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还要弄清成语的褒、贬义。
例:
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前面的带有褒义,而后面的一组带有贬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字数、词序、成分) 是定型的、凝固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份。
“殃及池鱼”不能变换为“殃及塘鱼”
“战略部署”不能改为“战略和部署”
当然,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不能写错、读错,这我们在“纠正错别字”时也讲过。例:
委曲求全——委屈求全(×)
不计其数——不记其数(×)
言简意骇(gāi) 不能读作“hài”
呱呱坠(zhuì) 把不能读“duò”或“duì”
至于成语的来源,大家只要看书稍作了解即可。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并且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例:
动宾式:耍滑头、耍花招、放空炮、开绿灯、揪小辫子
炒鱿鱼、扯后腿、钻空子、吹牛皮、绕弯子、傍大款
偏正式:铁公鸡、马后炮、过后计、空城计、铁饭碗、墙头草、下马威、耳边风、绊脚石
主谓式:天晓得
其他:巴不得 三七二十一
三、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例: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喻意歇后语
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①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例: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例:
快刀切豆腐——两边光(两边讨好)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问、知识(倒/讲) 不出来)
2、谐音歇后语
它的后一部分是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例:
飞机上吹嗽叭——响(想) 得高
和尚打伞——无岁(法) 无天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韭菜伴豆腐——一青(清) 二白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 了心
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笑里藏刀之人-笑面虎
见风使舵之人-变色龙
强横霸道之人-地头蛇
见识浅陋之人-井底蛙
没有原则的人--和事老
代人受过的人--替罪羊
思想陈旧的人--老古董
目不识丁的人--睁眼瞎
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
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
随声附和的人--墙头草
粗心大意的人--马大哈
做事外行的人--门外汉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熟语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常见的熟语有哪些、‘’语速,熟语,词语的联系是什么‘’、中国文学常识中的“熟语”包括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