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所有才智的人,继续对文学的探究,并为中国创下赫赫战功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要怎样理解一个中国人渴望了很久,又突然降临的诺贝尔奖带来的震撼效应?我觉得还要等待过一阵时间之后,慢慢沉淀下来,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学界渴望诺贝尔文学奖的焦虑,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渐渐地,不可避免地融入世界,正在成为世界公民的一员时,产生的认同性焦虑。文化如此,文学也如此。而这次诺贝尔奖的“突如其来”是一种有效的缓释剂。在感到高兴、欣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具有宽广的包容心,更丰富的知性和彼此宽容的交流。莫言的文学成就是建立在他的卓越文学语言、结构和表现能力上,以及他的丰沛人性关怀上。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个世界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很推崇。他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末就被介绍到国外,迄今已经有近二十种语言的译作在海外发行。
莫言故乡是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大栏乡,在他的早期短篇小说《白沟秋千架》里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这个词。莫言通过“高密东北乡”创造了一个类似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这样的文学地理世界。
每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相应也有各种不同的争议。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社会相对地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具有包容性的一种体现。但文学奖的直接评价尺度,主要是对作家的艺术成就的评价,而不是选拔道德圣人或者政治斗士。莫言的文学创作,一直以来都深入地反思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也一直都对社会上的不公正有着深刻的批判。他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是对基层干部迫害百姓的控诉,他的小说《欢乐》是对乡村青年苦闷生活、普通村民被土地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社会现实的生动表达,他的小说《生死疲劳》是对土改政策的深刻反思……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多元的莫言。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在这片普通而神奇的土地上,以“我爷爷”余占鳌为代表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们上演了一出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大剧,一如**《红高粱》里“酒神曲”吼诵时的高亢鹰扬。在文学的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同时,已经极大边缘化的文学,能不能通过这次诺贝尔文学奖而有所提振,并为中国文化转型积淀更多的内涵,这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做过临时工(棉花厂)、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总政文化部创作员等职,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大栏乡三份子村(莫言在《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中,一说自己出生于1956年春)。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
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01、农民的儿子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对莫言说:“讲起诺贝尔奖,你(莫言)跟我走了不同的路,我们的出身也完全不一样。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
一席话引得台下哄笑声一片,也让莫言的身世,就此浮现在公众面前。
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农村的生活带给了莫言五彩缤纷的童话。小时候的莫言,与大自然时时来一个亲密接触,高密县的乡间地头,处处留下莫言成长的痕迹。
亲近自然的同时,莫言也不忘替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莫言样样手到擒来,妥妥是父母的小帮手。
这样无忧无虑的“放养”生活,莫言一过就是十年。十年间,莫言深入田间地头,用心感受普通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976年,莫言带着他对故乡的深深眷念,踏上了参军之旅。来到部队后,莫言先后历任班长、保密员,而后被任命为图书管理员。
部队珍藏的浩如烟海的图书,成为了莫言的精神食粮。莫言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疯狂地阅读百家经典,一口气将图书馆中上千册文学著作全部读遍,其中不乏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等名家之作。
大量的阅读,带给莫言如涌泉般的写作灵感。1981年,莫言初试牛刀,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文章一经刊登,立刻引来无数读者的好评,也让莫言,从此走上了写作之路。
02、文坛巨匠
1984年,时任解放军艺术大学文学系教师的徐怀中无意间看到莫言的作品《民间音乐》,同为作家的徐怀中,立刻被莫言的文采深深打动,并因此破格给予莫言报考解放军艺术大学的机会。
在徐怀中的帮助下,莫言顺利成为文学系的一名新生。
在校期间,莫言笔耕不辍,最终凭借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一举成名,文学圈甚至专门在北京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莫言在文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986年,莫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小说《红高粱》,引发文坛轰动。一时间,街头巷尾处处都在谈论莫言的新作。
莫言仿佛一夜之间,便火爆全国,热度几可媲美如今的网红达人。
或许是《红高粱》太过出名,就连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张艺谋,也忍不住用这部作品拍摄了同名**。而《红高粱》就这么在火爆文坛后,再为影坛新添一抹经典的底色。
说来张艺谋拍摄《红高粱》时,为求尽量符合原著,还特地去莫言家登门拜访。那天张艺谋早早出门赶车,谁知却在路上不慎将脚夹破,只得提着一只鞋,狼狈万分的出现在莫言楼下。
那时莫言住在单位宿舍中,张艺谋弄不清莫言的具体门牌号,索性就在楼下高喊莫言名字。过了一会,只见莫言悠悠地从厕所旁边出来,造型比张艺谋实在好不到哪去。
两人一见面,当即相视一笑。莫言直言张艺谋看起来,很像他们村里的生产队长;而张艺谋则笑称,莫言的形象更像他们队里的会计。
两个形象“接地气”的男人,谈起剧本的修改倒是分外认真。忙完工作后,两人商量着照张相作为留念。于是便有了史上难得一见的“光膀子”合影,算是将偶像包袱扔出了九霄云外。
03、诺贝尔奖得主
合影之后,张艺谋忙着拍**,莫言忙着写小说,两人渐渐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了独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
偶尔,莫言也谈及张艺谋的新作。比如张艺谋的作品《过来》上映时,莫言便第一时间赶到影院支持,还公开表示张艺谋的这部作品十分走心,看得莫言当场泪洒影院。
说这句话时,莫言已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了。可以说,当莫言将诺贝尔奖杯捧在手中的那一刻,不但代表着莫言个人的成功,也值得让整个中华民族骄傲。中国籍作家,终于成功地站上了世界顶级领奖台。
诺贝尔奖的加持,让莫言再次名噪天下。一些崇拜莫言的家长,不惜千里迢迢,专程带着孩子探访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县,只为沾一沾莫言的文学气息。
曾经的偏僻小乡村,就这么成为了网红旅游景点。但高密县的乡亲似乎对突如其来的访客并没有太大兴趣。有些早已习惯了农村恬淡生活的老人家,甚至对家长大军肆意踩踏田间庄稼,亦或是所谓的挖莫言家门口的土“沾贵气”的作法颇有微词。
家乡意外爆红的消息传到莫言耳中时,这位诺贝尔得主也只能无奈地在媒体上呼吁,请求游客们不要打扰乡邻,还家乡一片平静的天空。
但莫言的呼声又怎比得说家长们培养“文曲星”的愿望,于是,数不清的家长依然如过江之鲫般涌入高密县。
而此时莫言自己,也已经成为各大资本争夺的明星,只能身不由己地在他人的安排下,出席许多与写作无关的商业活动。
据公开资料显示,获得诺贝尔奖后的1500天里,莫言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更是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
唯独,再无一本佳作问世。
04、我只想安静写作
若说无暇写作只是暂时性的波折,那作品未能入选语文教材则是莫言长久的遗憾。早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莫言就因为作品偏向魔幻现实主义,多次引发巨大争议。
比如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丰乳肥臀》,就曾刺痛了一些网友敏感的神经。虽然莫言的本意是通过这部作品,歌颂母亲的伟大。但在一些网友看来,单是书名,已经足够引起保守人士的不适了。
于是,网友们毫不犹豫地举报《丰乳肥臀》书名与内容太过直白,违背国人的传统礼仪。这直接导致莫言的这部作品一度被列为禁书,无缘出现在读者面前。
与《丰乳肥臀》风格相似的其他作品,靠着莫言诺贝尔得主的巨大光环,好不容易躲开了被禁的命运。
但网友们却以这些作品内容不雅,少儿不宜为由,强烈反对将莫言的作品收入学生教材中。
一些激进的网友,还向各级主管部门递交批判莫言作品的信函。
舆论压力之下,莫言的作品最终无缘教材。不过,莫言本人对此却十分淡然。正如他在《檀香刑》中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曾有人说:“单以文学作品来论,莫言该得十个茅盾奖!”
诚然,莫言的文学造诣清音幽韵,但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却让他的身上聚集了太多打量的目光。
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对莫言高标准严要求,一旦莫言的作品稍有不合人心意处,无数指责的声音便纷至沓来。
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的可贵之处,或许正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莫言作品在世人眼中的惊世骇俗之处,说不定正好体现了他作品的可贵。
可惜,传统的礼仪与国人特有的含蓄,让莫言的作品总显得与人们的生活有些格格不入。以至于莫言在拿下诺贝尔奖后,作品依然无缘登上语文教材。
所幸莫言对此倒十分佛系,他曾经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焦点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莫言的作品得奖与否,登上教材与否,又何足道哉。只要涌动的热情在他心中,锦绣的文章在他笔下,这便足够了。
毕竟,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莫言称故乡为“血地”,他认为创作有一个情感的根基,情感的根基就在你最熟悉的地方……孙犁在荷花淀里,老舍在北京的小胡同里,{沈从文}在凤凰城里,马尔克斯在马孔多镇,乔伊斯离不开都柏林,我当然就是在东北高密乡,这是他论文中的“源于故乡”
《讲故事的人中》莫言提到的文学创造的理念是: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艺术可以升华为文学艺术、纪实文学,通过人物的刻画,让观众既深刻。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身着胸前刺绣着“莫言”两字红色篆刻图案的深色中山装,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听众,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演讲结束后,嘉宾都被莫言的故事感动,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外媒评价其讲演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
扩展资料:
在《讲故事的人》中的多篇演讲里,莫言常常从自己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讲起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他在高密农村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这片土地培育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更是他多数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
莫言演讲开始前说:“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的夫人生了一个小女孩儿,这是一个美丽故事的开端。”对新生命诞生的祝贺开启了莫言此次文学讲座的内容。
在长久热烈的掌声中,莫言结束了与自己创作有渊源的事与人的故事。结束时,莫言再一次向鼓掌的听众深深鞠躬,表达谢意。演讲结束后,嘉宾都被莫言的故事感动,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
以上就是关于文学奖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文学奖对文学创作的意义、莫言简介、莫言和张艺谋“俗”照曝光!农民儿子得诺贝尔奖,莫言经历了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