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名字是哪个朝代确定的青岛名字演化介绍

皮日休2023-04-22  19

青岛是很多人度假的首选地,因为青岛气候一年四季都比较均衡,最关键的一点是青岛靠海,满足了很多人对大海的向往。不过你知道青岛这座城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么其实青岛的名字是在明朝时期才确立的,当时的山东还不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地方,不过沿海城市天生水资源丰富,所以青岛也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青岛的名字演化,以及在古代非常知名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来到这里,很多人都会问,这座城市的名字是咋来的呢

北方省份的人,特别喜欢去海边,大连和青岛这两座城市是首选。对于每日汉字的编辑来说,特别喜欢青岛,这里空气湿润,景色优美,让人陶醉。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因为紧邻大海,十足的海洋性气候,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来到青岛,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为啥这座城市叫做青岛呢旁边就是黄海,为啥不叫做黄岛,或者红岛、黑岛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青岛的历史说起。根据史料记载,在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但是,那个时候,青岛还没有这个名字,而是由即墨指代。不过,如今的即墨已经成为青岛一个区。顺便说一下,如果来到青岛,一定要到即墨看看“即墨故城”,因为这座古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唐宋时期,青岛迅速发展起来。因为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1891年,清政府在这里驻兵,青岛由此建置。不过那个时候,青岛的名字叫做胶澳。

如今的青岛有7个市辖区,3个外伍县。以前经常用辖区的地方代指青岛,比如说清朝初年叫这里为胶澳,而真正有青岛的名字的时候,则是在1898年。一战前夕的1897年,德国派兵侵占了胶澳。1898年3月6日,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当德兵侵入胶澳后,决定给这里改个名字,想来想去,决定叫这里为青岛。为什么呢因为在当地有一个关于青岛的爱情故事。

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上面的雕塑,一个女子弹着琴望向大海。这位弹琴的女子就是这段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琴妹,家住姜家庄,丈夫叫渔哥。夫妻俩非常恩爱,日子过得非常甜蜜。

这一天,渔哥去深海打鱼,突然狂风大作,跌入海底。琴妹惦记着出海的渔哥,吃饭不香,合眼难眠。她抱起古琴来到海岸边的大礁石上,面朝发了狂的大海弹了起来。

原来,渔哥被海底的鲨鱼怪抓了起来,而原因非常简单,鲨鱼怪看上了渔哥的媳妇琴妹。鲨鱼怪说出了喜欢琴妹后,渔哥非常生气,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应该想个办法,把这个消息告诉琴妹,于是就假装同意,说自己回去劝劝琴妹。这样,鲨鱼怪派海蛇带着渔哥返回陆地。

一连3天3夜,琴妹站在海礁石上。当她看到渔哥后,泪流满面,而渔哥面色凝重,说:“琴妹,鲨鱼怪要抢你去。你别管我,赶快远走高飞吧!”琴妹听见了,如同睛天霹雳。渔哥使尽气力,把琴妹推回到礁石边上,一面拚命扯住海蛇和水怪,不让它们接近琴妹。海潮越卷越猛,越扑越凶,眼看就要吞没姜家庄了。

琴妹满脸泪痕,弹起了古琴,突然琴妹身上披着的一条纱巾,变成了两只雪白的翅膀。琴妹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海鸥,腾空而起。忽然,她对准海浪中的鲨鱼怪和海蛇,抛下了古琴。古琴立刻变成了一块大石头,把鲨鱼怪一伙全都镇在离姜家庄不远的海水中了。顿时,海面重新平静下来,快要淹没姜家庄一带的海潮退去了,乡亲们保住了。

那块古琴一般的石头从此就成了一座小岛,因为它是古琴化成的,仍像一把浮在海面上的古琴,乡亲们都管它叫琴岛。琴岛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来往的渔民、客商没有一个不想多看它几眼。天长日久,琴岛就出了名,可是名字也叫走了音,从琴岛变成了青岛。

此后,附近的姜家村也改名叫做青岛村。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胶澳志》记载:“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

当德国用青岛这个名后,青岛的名气越来越大,建国后依旧延续这个名字。如今,青岛常住总人口9290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03728亿元。无论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觊觎胶州湾:提前一年制订计划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其中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3月踏上齐鲁大地,开始了3个月的实地勘测。他的到来,对于山东来说,是殖民者罪恶的开端,是德国殖民统治的前期准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以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并开始制订占领计划。1896年德国东亚舰队海军上将梯尔匹茨乘“皇帝号”驶抵胶州湾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国海军一份占领胶州湾的计划就送达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详细、可行的程度都令人惊讶。

巨野教案:德国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进入1897年,德国把巡演舰队驻扎在中国沿海,伺机发动侵华战争,又派水质工程师弗兰西斯前来考察胶州湾的水质情况,看能否用做军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蛮横地“通知”中国政府:“我们保留帝国军舰在今冬必要时停泊胶州湾。”这实际上就是占领前的战书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发的巨野教案,则成为德军出兵胶州湾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时间,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回看巨野教案,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19世纪,世界列强把垂涎中国变成侵略实际步骤,派出大量“马前卒”传教士来华。仅据山东一地统计,当时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其中很多都成为侵略活动的据点。胡绳在1952年所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就揭露说:“他们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人 ,所以教会成为群众愤怒的对象。”巨野教案中的两名传教士也是因欺压平民引发不满,才被杀害的。

清军零抵抗:德军不费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凶,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企图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刚刚代替梯尔匹茨担任远东舰队司令的棣特利希海军少将:“全部舰队立即开往胶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坚决地去获取最充分的满足。此行目的必须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后,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舰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领舰队驶入青岛前海。“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周兆利说,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7时许,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发布了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并分头占领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中午,棣特利希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没开一枪一炮于14日下午三时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随后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屈辱的条约

“给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试图与德国展开谈判,但没有任何对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总理衙门一直谨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后,清政府内部一片愕然。山东巡抚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还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但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记者 王法艳

胶州湾风云备忘录

至少自1869年起,德国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对胶州湾及周边进行调查研究,当年3月,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齐鲁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对山东境内矿藏、贸易、交通等都进行了详密考察,并于 1877年向德国政府提交《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议在此建筑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胶州湾。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谕德国外交部: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巨野教案以巨额赔款,并立即追缉严办凶手,舰队必须占领胶州湾并采取严重报复行动。德皇在信中说:中国人终于把我们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给我们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时许,德国士兵在晨雾迷蒙中登上胶州湾陆地,中午过后,章高元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慌忙中竟将14门钢炮丢给了德军,清政府营建了7年多的胶澳海防基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陷。就这样,胶州湾落入日耳曼之鹰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岁的李鸿章已无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澳99年,整个山东也成为其势力范围,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青岛的别称是:岛城、琴岛、胶澳。

一、“岛城”名称来源:一半在海中,一半接陆地,半岛形式。半岛也是岛,所以在半岛上的城市就叫“岛城”。

二、“琴岛”名称来源:

1、其一是地形环境说,自从日本修了那条防浪坝后,从空中看小青岛就像一把古琴,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琴岛。

2、其二是自然现象说,据《琴岛诗话》记载:“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声铮铮如琴声之故”。意思是说,小青岛的山像琴,大海是它的琴弦,在海风的弹拨下,涛声就像美妙的琴声。

3、其三就是谐音字说了,“青”字在发音上属于后鼻音,“琴”是前鼻音,很多人前后鼻音不分,也就把青说成了琴。当然谐音推广琴岛,当属青岛的第一本章回体“谴责小说”《桃园梦》,这里面就把“青岛”写为“琴岛”,《桃园梦》的影响甚广,也使琴岛这个名字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青岛,山东省地级市,简称“青”,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岛城

百度百科 - 琴岛

百度百科 - 青岛

市北区历史

清朝前的历史

西周时代,市北区属东夷地。 春秋战国时期,市北区地域属齐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市北区属琅琊郡。 市北区

西汉时期,市北区属不其县辖域。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后的41年,市北区属长广县。 从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起,至明末,市北区境域一直属即墨县。

清朝后的历史

清末,市北区境域属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 1891年6月14日,清廷内阁明发上谕,允准在胶州湾设防,青岛建置。随青岛的建置,市北区才有了建置的基础和条件。最早组成市北区的5个村子是大鲍岛村、小鲍岛村、孟家沟村、杨家村、扫帚滩村。 1900年,德国侵占胶澳时期,德国当局把租界分为内界和外界两大区,大鲍岛、小鲍岛、孟家沟、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等,属青岛内界区域。1901年,台东镇已初具规模。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日本将占领区划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当时,市北区地域属青岛区。 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胶澳后,将青岛市内划分为青岛市街、台东镇、台西镇,其他各地均称乡区。市北区地域属青岛市街。同年,将台东镇改为台东区,台东区正式建置。 1929年,南京政府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南京政府将青岛市划分为6个区,市北区属第二区,台东区属第四区。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青岛特别市将市区划分为7个直辖区和3个行政办事处。市北区和台东镇均属直辖区。 市北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于1946年3月17日,将全市划为12个区,在其中的4个市区中,正式使用了“市北区”这个名称,这应属市北区建置之初。 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实行警保统一,将青岛市划分为6个市区和6个乡区。市北、台东两区在市区之中。 1949年5月,在莱阳县建立台东分区军政委员会。6月2日,青岛解放时,随解放军入城接管台东区工作。 1949年6月,台东区人民政府建立。 1950年3月,台东区人民政府改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台东区区公所。 1950年7月,恢复台东区人民政府。 1949年9月,成立市北区人民政府。 1950年3月(民政局资料为1949年12月),改称市北区公所(即市政府派出机构)。 1951年7月,改称市北区人民政府。 市北区

1994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函(1994)32号”、省政府“鲁政函(1994)74号”文件批复,对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5月12日,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以“青发[1994]17号”文件《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台东区,将原市北区和台东区及部分四方、崂山区域合并,形成新的市北区。

编辑本段市北区历史沿革

区名由来: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1994年4月23日,青岛市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将四方区的吴家村、错埠岭2个街道办事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杨家群、河马石、夹岭沟、曲家庵子4个村和中韩镇7号线以西的区域划归市北区。市北区人民政府移驻原台东区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市北区辖16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04213人,各街道人口:冠县路街道19044人、泰山路街道17242人、胶州路街道25696人、热河路街道31180人、辽宁路街道25705人、黄台路街道27397人、华阳路街道22095人、登州路街道35613人、利津路街道29598人、延安路街道 35810人、威海路街道 30175人、北仲路街道 34424人、宁夏路街道 35378人、教化路街道 36356人、辽源路街道 55932人、合肥路街道 42568人。 2001年,全区总面积2863平方千米。辖16个街道,1个社区居委会、102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 市北区在地图上的位置

46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99万人。 2002年,全区总面积2863平方千米。辖16个街道,1个社区居委会、108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4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5万人。 2003年,全区总面积2863平方千米。辖16个街道(冠县路、胶州路、热河路、辽宁路、黄台路、华阳路、登州路、利津路、延安路、威海路、泰山路、北仲路、宁夏路、敦化路、辽源路、合肥路),1个社区居委会、110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4679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7万人。有少数民族28个,3183人。 2004年,全区辖16个街道及浮山后社区,共有107个社区,473万人,总面积2863平方千米,设在区外的新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3平方千米。冠县路街道:面积147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234万人。泰山路街道:面积325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22万人。胶州路街道:面积055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约31万人。热河路街道:面积072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301万人。辽宁路街道:面积046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27万人。黄台路街道:面积071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26万人。华阳路街道:面积21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21万人。登州路街道:面积123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349万人。利津路街道:面积072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5万余人。延安路街道:面积116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346万人。威海路 市北区

街道:面积057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296万人。北仲路街道:面积089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43万人。宁夏路街道:面积12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3万余人。敦化路街道:面积151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414万人。辽源路街道:面积479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44万人。合肥路街道:面积78平方千米,辖1个村委会和8个社区、282万人。浮山后社区:面积256平方千米,辖4个小区居委会、4万人。

青岛”本是指胶洲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就是今天的小青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胶澳志]中说:“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为什么叫青岛村,未见记述,但从我国地名命名的特点来分析,是不是可以说青岛村是以近“青岛”得名的,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岛命名了。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决定在胶澳设防,胶澳就是现在青岛市区当时的名字,调派登洲镇总兵章高元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国侵占的前半年多,胶澳镇的商贸店铺已达60余家,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国派兵侵占了胶澳。1898年3月6日,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据[胶洲湾]一书记载,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范围也只有现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青岛也只是整个胶澳租界地中的一个区。

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直属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后颁布[胶澳商埠章程及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这个青岛市也只是胶澳商埠的一部分,并受胶澳商埠的监督。直到1929年,胶澳商埠局撤消,原胶澳商埠的辖区被命名为青岛特别市,从这时起,青岛这个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区。此后,尽管所辖范围时有变迁,但青岛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在,青岛市辖范围一万余平方公里,计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即墨,平度,胶洲,胶南,莱西五市。

可见“青岛”这个名称是由岛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区名,最终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岛的发展历程。

青岛,简称“青”,山东省地级市,副省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 。

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明嘉靖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广志绎》中。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总人口92905万,地区生产总值1103728亿元。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并建设港口和铁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扩展资料:

青岛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1、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

2、青岛茶山风景区位于平度市城北20公里,北接大泽,东邻崮山,最高峰海拔560米。2010年7月9日经国家旅游局审批茶山为4A级旅游景区。2010年7月9日经国家旅游局审批茶山为4A级旅游景区。

3、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60号,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海洋世界综合体,于2006年7月竣工,其中一期核心项目极地海洋动物展示和表演馆、海洋博览与科普展示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红岛休闲渔村位于红岛街道西大洋社区西南端近海地带,是一处集旅游观光,耕海牧渔,渔家民俗,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区,素有“碧海蓝天一片绿,鸟语花香旅游地”之美誉。

5、琅琊台风景名胜区隶属于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为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2010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琅琊台为AAAA级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茶山风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岛休闲渔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琅琊台风景名胜区

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明嘉靖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广志绎》中。

青岛所在的海湾因岛得名青岛湾,由此入海的一条小河也被称为青岛河。青岛河口于明万历年间建港,称青岛口;河两岸的两个村落分别得名上青岛村和下青岛村。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扩展资料:

青岛的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2、地质特征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

3、地形地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青岛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4、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5、水文

青岛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

以上就是关于青岛的名字是哪个朝代确定的青岛名字演化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青岛的名字是哪个朝代确定的青岛名字演化介绍、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青岛的别称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3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