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张邈、张杨、刘岱、袁遗、桥瑁手下有哪些文臣武将

圆生菜2023-04-22  31

张邈手下有其弟张超丶卫兹(张邈部下,与曹操一同讨伐董卓,战死。)丶臧洪(虽说是袁绍部下,但曾舍命前往救援张超。)丶刘翊(张邈部下,吕布入兖州时,张邈背叛曹操,暗迎吕布,派刘翊对荀彧说:''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被荀彧识破,后无记载。)丶董访(董昭之弟,张邈部下)丶陈容(臧洪部下,与臧洪一同被袁绍所杀。)张杨部下有董昭丶杨丑丶薜洪丶缪尚丶眭固等。刘岱部下有王彧丶许汜丶王楷丶王肱丶徐翕丶毛晖等人。袁遗丶桥瑁的手下连我都找不到!

当然是有的,只不过袁绍、袁术的名气比较大,大家的注意力才会全放在他们的身上。

在三国时期,袁家可以说名声显赫的大家族,有着“四世三公”这样发达的背景。但是通常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就这两位颇有名气的袁家人,还被曹操评价为“色厉胆薄”、“冢中枯骨”。可见曹操对这两个人根本就看不上,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其实除了袁绍袁术,袁家还有其他的人,也是比较厉害的。比如袁绍的堂哥袁遗,袁术的弟弟袁叙、袁胤。

袁遗比袁绍要大几岁,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长安令,后来又做了太守,在从政这件事上还是比较顺遂的。张超曾经这样夸赞过袁遗,说他“有冠世之懿”。意思就是赞美他什么都知道,非常博学,读书非常多。就连对袁家一向都看不上的曹操,都夸赞过袁遗治学十分勤勉。这一点还是让人觉得挺惊讶的,曹操这个人向来是爱憎分明,对不喜欢的人绝对不会进行什么“商业互吹”。看来他是真心敬服袁遗的学问。袁叙、袁胤一直追随袁术,袁术死的时候还是袁胤给他抬的棺材。后来袁胤投降了孙策,还带着袁术留下来的妻儿家人,也算是为袁术处理好了身后事吧。

在那个时期,袁家的势力是非常大的,不止有袁术、袁绍两个人才。细细研究的话,袁家还是有一些其他比较厉害的人物在的。

《三国演义》里没有孙融,有的是孔融,就是让梨的那个孔融,确实是弄错了。

十八路诸侯分别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错误段落原文(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流星马探听得,报入袁绍大寨里来。绍聚众商议。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绍乃分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操引军往来救应。八路诸侯,各自起兵。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吕布带铁骑三千,飞奔来迎。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1、袁盎

袁盎,《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

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2、袁安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东汉名臣。袁安自少承袭家学。最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荐,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他御下极严,能使官民畏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

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卒于永元四年。

3、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4、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建安二年称帝,建号仲氏 ,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5、袁宏

袁宏,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

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篇。今存《后汉纪》三十卷。太元初年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宏

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群雄对董卓的讨伐战,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一直以来,很多人只大概知道十八路诸侯有袁绍、曹操、袁术、孙坚等少数几人,而对具体的十八路诸侯到底都有谁,他们的势力范围又在哪里,以及是否真有十八路之多,等问题就不一定都很清楚了。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这十八路诸侯具体如下: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

袁术

袁术 (?-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初期的割据军阀,出身于官宦名门,袁绍之弟,趁乱世称天子,却得不到支持,最终屡次兵败后吐血而死。董卓入洛阳后,卓欲废汉帝,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惧祸逃往南阳,遂有南阳之众。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于是刘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百姓患之。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191年),东汉末年的军阀与政治家。字文节。颍川郡人。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拆信用的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生卒年不详),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孔伷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的第三镇。

第四镇:兖州刺史

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汉兖州刺史、刘繇之兄、汉齐孝王之后。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初平中,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问程昱。岱乃召见昱,问计,昱劝助绍,岱从之。后瓒大为绍所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生卒年不详),字公节,泰山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汉末期东平寿张(今山东阳谷)人。“少以侠闻,振穷救急”(《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被称为“八厨”之一,与曹操袁绍都有交往。董卓之乱时,为陈留太守,与袁绍等共同起兵讨董,在汴水为董卓击败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关于张邈叛变的原因,一说是他害怕曹操终究会听袁绍而杀了他,一说是与陈宫对曹操因私仇而杀了名士边让不满。)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桥瑁(150年-191年)字符伟。桥玄族子。《演义》中作“乔瑁”。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东汉末年任东郡太守。曾参加了董卓讨伐战,后为刘岱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说:“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但在罗贯中所注的《三国演义》中,将号召诸侯共讨董卓写成曹操所为。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字伯业,(?-192年?)袁绍之兄,曾任长安令、山阳太守、扬州刺史,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最后为袁术所败,因部下背叛而被杀。曹操称其“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矣。”(年纪渐长仍能坚持好学不倦的,就只有我与袁伯业了)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鲍信(152年-192年),泰山郡平阳县人(今山东省新泰)。鲍丹之子,官至破虏将军、济北相。东汉灵帝时任骑都尉,何进死后,因对董卓感到危惧,而劝谏袁绍先发制人,但袁绍未采取行动,遂返为故乡。后协助曹操,加入反董联盟军,也因此,胞弟鲍韬于汴水一战败死。联盟解散后,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遂迎曹操为兖州牧。于青州视察战场时,遭黄巾贼袭击,战死,享年40岁。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并辟命鲍勋为丞相府掾属。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讲武,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建安元年(196年),为袁谭攻击,城被攻陷后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

最后就是,盟主也不是袁绍,而是另有其人,当时各路诸侯并没有齐聚洛阳城下,而是陆续行动,其中刘岱、孔伷、张邈、桥瑁、张超等五人在酸枣会盟,这主要是因为广陵功曹臧洪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将要盟誓时,这些刺史、太守们互相谦让,谁也不敢先登坛主盟,让来让去便都推荐臧洪,臧洪便整衣升坛,歃血宣读盟词。他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无不激动。这些在《三国演义》都成了袁绍的戏份儿。

曹操,字孟德,又一字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权臣,少小无行,喜欢飞鹰走兔,不是个好学生。他叔叔看不惯他的行事风格,经常去他老爸曹嵩面前打小报告。有天,曹操见叔叔走过来,故意装羊癫疯发作,口吐白沫,口眼歪斜,演技十分到位。他叔叔看了吓了一跳,赶紧报告曹嵩。等曹嵩到了后,曹操又恢复正常。曹嵩问曹操:刚才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有没这事情?曹操说:儿子不为叔叔所喜,这事情是叔叔造谣。从此后无论他叔叔怎么告状,曹嵩也再不理会。曹操从此无拘无束地过着逍遥的日子。曹操的多诈其实是从小就养成的,所以惯于用兵。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也就是诈术。

慢慢滴,曹操也长大了,期间也结交很多朋友,比如袁绍,袁遗,许攸。袁绍当时志向也远大,因为门第高贵,家族中四代出了三公,也就是司空,司徒,司马。袁绍的堂哥袁遗也得到曹操很高的评价:长大而能好学者,唯吾与袁伯业。不过早年曹操名誉不太响亮,有人建议他去见桥玄何颙,因为这二人素传具备鉴定人才的眼光。桥玄见了曹操后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的人不能平定,可能这个责任会落在你身上,你要好好努力。又听说许子将会算命看相,许子将说:你呀,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于是曹操很自负,开始深自砥砺,努力学习各方面技能,尤其对《孙子兵法》深有研究。

曹操后面成为洛阳北部尉,做了五色棒,凡是犯了法都抓来揍。当时皇帝宠幸十常侍,权力熏天,可是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叔夜间带刀行走,违背了禁令,当场被曹操处决。因此洛阳的治安在曹操治理下还是相当不错。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等要废灵帝,立合肥候,邀请曹操入伙,曹操预测他们必败,坚决拒绝,后来王芬计策果然失败。其先见之明如此。后来何进召董卓进京杀太监,董卓废了献帝的哥哥弘农王,立了献帝刘协。董卓邀请曹操入伙,准备让他做骁骑校尉,曹操拒绝后弃官逃跑回家,招募军队准备反对董卓。曹操年轻时候还是忠于汉朝,属于有原则和有血性的好青年,说他是坏同志不仅是不厚道的,而且违背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因为人是会改变的。当年汪精卫也去刺杀清朝摄政王,属于奋不顾身,名满天下,谁可以料到后面竟然成为大汉奸?论及近代,彼时曹操作为只有蔡锷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可与之媲美,可惜没有小凤仙之类侠女相助,曹操仓仓皇皇如丧家之犬,回到故乡。

此时,袁绍也因为董卓随便废立君主闹得很不愉快。董卓说:刘氏的种没有必要留着了。袁绍极力反对,董卓那时军权在握,大骂袁绍:臭小子,天下的权力都在我手上,我现在就要这么做,你试试董卓的刀锋利不锋利?袁绍也拔刀:天下强横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吗?旁边的大臣从旁劝解,袁绍也从京城出逃到渤海。曹操袁绍两个人都反对董卓,其实那时候两个人稍微顺从一下,或者依附董卓,搞个出将入相封侯也不是难事。只是古代的人也挺有气节,觉得董卓做事情不厚道,且依照道理倒行逆施的政权不会持久,所以二人出发点是一样的。

再后来,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陈留太守张邈等十家地方军联合起来反对董卓,推袁绍为盟主。袁绍等人畏惧董卓军力强大,而且还有吕布武功盖世,不敢轻易进军,每天就是摆宴喝酒。只有曹操自己带兵进攻董卓,因为兵力悬殊战败。后面盟军自相残杀吞并,联盟也就失败了。曹操和袁绍还互相讨论了以后的战略,袁绍说:我依靠燕赵之地,联合乌桓,可以和天下争衡。曹操说:我任用天下的智力,则无所不可。从这两句话其实看出二者格局差距蛮大,袁用力而曹用智。虽然政治路线不太一样,两人当时关系还不错,袁绍还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虽然不是啥好地方,但是好歹也有自己一亩三分地。此时袁绍和自己堂兄弟袁术闹得不愉快,袁术和河北公孙瓒结盟。袁绍就联合曹操把袁术等人击败了,这时候关系还是蛮不错,像对好基友。

曹操后来攻击袁术,打击陶谦,战胜吕布。汉帝封他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认为自己家世和资历在曹之上,现在班次在曹操之下,深感耻辱,不接受太尉封号,曹操就把大将军让给袁绍,维护两人表面的和平,这个时候两兄弟开始有点互相看不顺眼了。

曹操认定刘备是他以后真正的对手,《英雄志》记载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见事而迟,必不动也。于是紧急攻击徐州。刘备赶紧向袁绍求救,让他攻击许昌,来个围魏救赵,令曹操腹背受敌。恰巧袁绍的小儿子生病,袁绍接待刘备的使者说:我最爱这个儿子,现在方寸大乱,没法出兵。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被袁绍轻易放过了。所以曹操这样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从德行讲,曹操应该不如袁绍,但是袁绍性格上的缺陷非常致命,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由此可见曹操对袁绍了解的很深,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曹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又能测度人心,如此方能驾驭得了部下。

等到袁绍儿子康复,曹操也刚好收拾完刘备。这时袁绍才想着去袭击许都,审配郭图主军事,逢纪田丰沮授当参谋,这些都是人才,可是分成两个阵营,一帮支持袁绍长子袁谭,另一帮支持次子袁尚。田丰建议袁绍:曹操用兵非常厉害,虽然他们人少,我们人多,但是还不可轻敌。我有一个计策,我们先固守,然后不断出游兵扰乱曹操的粮食生产,这样他们很快就疲惫不堪,我们再来收拾他,肯定可以赢。何必冒着风险和人他决战呢?袁绍不听,田丰就一直劝。最后袁绍认为田丰扰乱军队士气,就把他拘禁起来,不让他随军。田丰是袁绍最重要的军事谋士之一,提供的见解也是非常恰当,可是袁绍未出兵先自去智曩。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军打仗,说:天助我也,我们会战胜袁绍。

谋士沮授也说:我们北方钱粮充足,他们钱粮不足,我们人多,曹操人少,但是论勇敢善战我们不如南边曹操的部队。我方利于持久,对方利于速战。我方高垒坚壁,等对方粮消耗差不多再攻击他们,这样一来必然胜利。袁绍还是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沮授还提了其他意见:颜良文丑虽然勇敢,但是性格偏狭难以独任。看守粮草的淳于琼爱喝酒性格粗疏,要提防。袁绍说:我的大将岂是你能料中的。后来颜良文丑果然被曹操斩杀,导致袁绍军队气势颓丧,看守乌巢粮草的淳于琼果然被曹操搞了个黑虎掏心,因酒误事了,直接葬送了袁绍的整支部队。所以袁绍虽然会聚集人才,却不善于使用甄别人才,对部下的能力、性格优劣没有清醒的判断,要做到‘任天下英才而用之’谈何容易?论文臣武将能力,审配、田丰、沮授的谋略不在曹操谋士郭嘉、荀彧、程昱等之下,可惜袁绍不能使用。武将颜良文丑号称万人敌,也以轻进自取败亡,袁绍把一手好牌打的乱七八糟。

从战后的处置手段,曹操也高一个档次。袁绍败后,狱卒过来给田丰道贺说:您老人家料准了结果,回来主上肯定释放并且重用你。田丰说:主上外宽内忌,如果幸而战胜回来,也许会因为高兴饶我不死;而不幸这次失败回来后颜面无存,必然会杀了我。后面果然袁绍听信谗言将田丰赐死。袁绍好面子,知错而不能改,如果留下重用田丰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结果却自毁长城。反观曹操,击败了袁绍后巡检帐篷发现自己手下许多将领和袁绍暗通款曲,暗送秋波。按照道理这些将领要被诛杀或者废黜,可曹操把这些信件付诸一炬,让部下全部安心。他说:当时袁绍实在太强大了,我自己也觉得没啥把握赢他,大家多留条后路也没啥可以苛责。

若论相貌,袁绍仪表堂堂,身世地位也比曹操好。但是论谋略、格局、兵法、用人等,和曹操相差太远。袁绍的聚人能力很强,曹操称他为布衣之雄,他的谋士沮授被曹操抓住,竟然还想逃归故主,因此被诛杀。审配守城,箭如雨下,差点射中曹操。城破被俘,曹操问:你的箭为何这么多?审配回答说:恨少。临刑时候对刽子手说:我的主公在北面。遂面向北方而死。曹操都认为他是个义士,命令厚葬。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昂之士,袁绍得之而不能用,用而不得其当,手下又太早分裂成对立阵营,所以袁绍虽然以众击寡却丧败也是必然的。

曹操有次出征路过袁绍墓地,特意去祭奠,并写下祭文,文笔写的极为感人。一方面是为了收买袁氏的人心,另一方面也是英雄迟暮,想起当年的交情交恶交战,而现在一阴一阳相隔,当年的对手不复存在,定然感觉失落。其如东晋桓温路过昔年种下的树木,喟然长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世界上永远有阴阳两面,项羽之于刘邦、陈友谅之于朱元璋、蒋之于毛。没有另一个人作为对立面,他们会孤独的,也无法展现他们伟大的一面。所以《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这是很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今晚夜深,读完三国志和英雄志胡乱写了一通。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时期张邈、张杨、刘岱、袁遗、桥瑁手下有哪些文臣武将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时期张邈、张杨、刘岱、袁遗、桥瑁手下有哪些文臣武将、除了袁绍、袁术,四世三公的袁家真的没人才了吗、三国演义里有没有孙融(在第六回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3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