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多年都没人敢挖呢?

藏宝阁2023-04-22  13

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年都没人敢挖?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少有的从基层爬到权利巅峰的皇帝。在其称帝期间,人们逐渐摆脱了元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历史上每个皇帝都很重视自己的陵寝,有些甚至穷其一生修建陵墓。明朝主要的陵墓就是明孝陵和明十三陵中,其中十三陵埋葬了13个皇帝,而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朱元璋也很重视自己的陵寝,他和马皇后的陵寝在南京,叫明孝陵,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生前选择的陵寝位置在玄武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这可是一个风水宝地,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命令民工开始修建自己的明孝陵,开始修建的第2年马皇后就去世了,所以马皇后被提前葬入了明孝陵。马皇后的一生以“慈孝”出名,奉行“以孝治天下”,封号“孝慈高皇后”。所以把这个陵墓命名为“孝陵”。

明孝陵的修建先后动用了10万多人,到永乐三年正式修建完毕,经历了整整25年的时间。其面积达170万平方米,也是规模较大的陵墓之一,内部参照了唐朝和宋朝帝王的地宫设计,整个建筑恢宏大气。

当年陵园刚建成时还放养了数千头梅花鹿,每个路都有银牌标志,还印有“盗宰者抵死”的字样。建成后为了保护陵园,安排了一万多人专门来看护陵园。

一直到今天,明孝陵经过了600年的战火纷飞,除了墙漆有些剥落,墙体局部轻微坍塌,个别地方出现细小裂缝,其他都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破损。当然地宫中的宝物也一样完好无损。

那明孝陵为何能够安然度过这600年而无人盗掘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建造结构特殊

可见明孝陵的设计堪称完美。明孝陵本身就是由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改造而成,与以往的石头皇陵建造都是从上向下扒开,一直扒一个深穴,然后在这个深穴内建成一个陵寝,建好后再封顶不同。明孝陵建造时采用的是对着山体横向凿开,把内部挖空建成一个悬宫,然后再把这个横向墓道封好。这样的建筑更加坚固,如果没有炸药盗墓贼想从顶部盗墓那是行不通的。

这样的一个横穴式设计,横向墓道就是通向陵墓的唯一通道,寻找墓道更像大海捞针。

设计者采用了古代流沙防盗的方法,那就是在墓顶上人工填充了鹅卵石层,一旦受到震动,鹅卵石便会发生滚落,鹅卵石滚落就有可能把盗贼活埋,这也是增加防盗的措施之一。

3、掩人耳目

为了防止盗墓,还有一个迷惑人的事情:朱元璋死后,出殡当天有13支送殡队伍同时出发,这13支队伍车马、人数、规格都相同, 除了少数几个知内情的外,其他人就不知道哪一个的棺材中是朱元璋了。

3、时代原因

明朝初期守护皇陵的军队就一万多人,朱元璋死后都是他的子孙作为历代皇帝,出于他们对朱元璋的爱戴肯定对皇陵倍加保护。

到了清朝,清政府为了收买民心特地下令保护明十三陵及明孝陵,尤其是康熙继位后,还派人保护明孝陵。

一直到了民国,孙中山也带着官员到南京明孝陵,祭拜这位明朝开国皇帝。 到了民国蒋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就在南京市区附近,自然就使得明孝陵得到了有效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中国日益强大,国民素质提高,国家也大力保护文物。作为我国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建筑和石刻的最高成就。明孝陵被列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点,理应受到特别保护。

综上所述,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明孝陵才得以保存至今。这600年来,并非无敢挖孝陵,而是这些年来这里根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盗墓者的机会,如果遇到孙殿英那样的盗墓者,多坚固的陵墓恐怕都难逃一劫吧!

朱元璋一生跌宕起伏,做到了从穷乞丐到皇帝的社会地位转换,如此巨大的改变,导致朱元璋对权力的狂热几近疯狂。但是,他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心理,又让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生前如此,死后亦然。

我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生前享受了万人之上的权力,死后也希望有着奴仆千万、金银无数,于是,他们将皇陵修建得富丽堂皇,媲美生前的宫殿,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的寝陵就是明孝陵,这个寝陵的名字和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有关。

明孝陵始建于朱元璋登基后的第十四个年头,开建第二年,马皇后就去世了,同年九月,马皇后被提前葬入明孝陵。由于,马氏一生“慈孝”,奉行“以孝治天下”,谥号为“孝慈高皇后”,故将此陵墓取名为“孝陵”。

整个明孝陵的建造,先后调用民工数十万人,耗时二十五年方才完成。

一三九八年,朱元璋驾崩于南京城,之后,朱允炆遂大臣们将帝后合葬于明孝陵。一直到一四一三年,明孝陵中的圣德碑才建成,整个明孝陵才算大功告成,先后耗时三十余年。明孝陵的面积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建筑恢宏,是以唐朝、宋朝两代帝王的地宫为参照基础,再加上,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要求增益而成。地宫围墙内高楼巍峨,檐宇壮丽,亭台相接,南朝几十所寺庙均被围入其中。从中山门到陵墓西北边的城墙有四十五余里,守卫五千余人。并且,陵园内种满了松树,养殖了上千头梅花鹿,因为,当时梅花鹿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长生鹿”。

帝后合葬的地宫俗称为“宝城”,是一个直径约四百米的圆形地宫,周围有砖石整齐砌成的壁垒。对于整个明朝来说,南京的明孝陵是大明朝代的发源地,是明朝所有皇帝的祖宗之本,所以,备受尊崇,后世帝王每年有固定的祭祀活动。不仅如此,凡是遇上国家大事,例如:册立太子、册封皇后等,皇帝都需要派遣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祭告。

到了清代,虽然,有满、汉文化之争,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为了笼络广大汉人,以加强自己的统治,他们依旧对明孝陵尊敬有加,实施保护政策。一六四五年五月,满、汉交替之际,江南平定之后,清朝豫亲王多铎进驻南京城,差遣数百工匠将整个明孝陵重新修葺。同年七月,多铎又派遣四十余名官员来到明孝陵专门为其守陵。

康熙即位后,他多次南巡,每每到达南京之时,一定会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从甬道旁边经过,所有的人皆在陵墓外下马,步行而入,大臣们行三跪九拜之礼,在埋葬帝后的宝城前诚心跪拜,礼成之后,又从旁边的甬道走出。康熙亲自赏赐所有的守陵人,且在陵园之中禁止樵采,下令让当地的官员严加巡查。”

康熙的态度恭敬,礼数周全,出乎所有汉人的意料,当地的父老乡亲数万人,无不感动到哭泣。数十年后,太平天国的战火波及到南京,差点让明孝陵毁于一旦,但是,到了同治年间,曾国藩奉命着手修复明孝陵,足以见得,清政府对明朝开国皇帝寝陵的重视。一直到了民国,孙中山带着南京官员共同祭拜明孝陵,其重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

到了今天,在经历了六百余年的战火纷飞之后,围墙的墙体只出现了局部的坍塌和墙面红漆的零星剥落,个别地方也因为地基下沉而出现了裂缝,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破损。不仅如此,地宫之中的宝物不像其他皇帝寝陵一样被盗。难以想象,南京城在六百多年的时间里,甚至,经历了大屠杀时期日军,对南京宝物掘地三尺的寻找,明孝陵地宫却依旧保存完整。

那么,明孝陵能安然的度过六百余年,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明孝陵所在的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有些皇陵是从上往下扒开一个深穴,建好后再封起来,但是,明孝陵却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横穴式的方法虽然工程浩大,但却十分的坚固。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行不通。

横穴式设计使墓道成为盗墓贼的唯一通道,为了隐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费尽心机。墓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在正中间,而是偏在一边,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让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甚至,在封土堆下还有一层圆润的鹅卵,这类似于古代一种流沙防盗法。

并且,在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墓,出殡的当天有十三支送殡队伍分别从南京的十三个城门同时出发,并且,车马、人数、规格均相同,使人难以发觉,到底哪一个棺椁中才是朱元璋的真身,甚至,有传言说:在明孝陵的地宫中只有马皇后,朱元璋实际葬身于其他地方。

但是,到了一九九七年,文物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考古勘探,证实了明太祖朱元璋确实和皇后马氏一同埋藏于明孝陵。

明朝灭亡后,接下来的每一个政权都对明孝陵保护有加,再加上,明孝陵有着特殊的防盗措施,当时落后的盗墓工具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盗窃成功的,但是,若是碰上孙殿英那种直接用炸药来盗墓的强盗,明孝陵肯定是在劫难逃。

当时,明孝陵就在南京政府附近,炸药炸陵墓动静太大,一定会惊动南京政府,所以,盗墓贼就算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了。

所以,明孝陵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它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山西梅花鹿何时灭绝的

山西梅花鹿何时灭绝的原因

山西梅花鹿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类活动破坏梅花鹿的栖息地,使梅花鹿无处可去。

二是梅花鹿的捕杀和捕猎,使梅花鹿的数量不断减少。

三是梅花鹿的繁殖率低,加上人类的活动,使梅花鹿的繁殖率更低,从而导致梅花鹿灭绝。

四是梅花鹿的食物来源不足,梅花鹿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不足,使梅花鹿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五是病毒和病害的传播,使梅花鹿的数量迅速减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13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