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有什么好玩好吃的?


作为中国东南旅游胜地的永安,拥有三个4A级景区——桃源洞、鳞隐石林、天斗山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称号的九龙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赞美永安为福建小香港。吉山: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以历史文化、抗战文化驰名八闽。清康乾时期,吉山村文风大盛,建有萃园、淇园、图南山馆等九座书院。抗战时期,福建省主席府邸就落户此地,羊枣事件也发生在这里。中国新闻界国际军事评论家就在这里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山明水秀、小桥流水人家是吉山的乡村名片。

贡川古镇:古称大儒里,名称为宋高宗皇帝所赐。只因两宋时期,贡川陈姓家族就出了陈瓘、陈渊两位理学家,世称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贡川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陈氏大宗祠。笋帮公栈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会址。

笋竹节: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漫山遍野的竹林、历史悠久的制笋业,使得永安成为闽西八大干――笋干的主产地。永安的笋干被称作闽笋,笋帮公栈是中国现今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

安贞堡:清代建筑,位于槐南镇洋头村,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土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国古建筑专家学者誉为闽中建筑奇葩。

永宁桥古戏台:清雍正二年建,该桥两端一处为灵元宫,祀奉赵公元帅神位,另一处为戏台。戏台墙壁记载有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年间十几个戏班演出的剧目,剧种有大腔戏、小腔戏、木偶戏等。这种集桥梁于戏台为一体的古建筑在福建省十分罕见。墙壁上书写的剧班和剧目又是研究福建省戏剧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文庙: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有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等建筑。内设抗战进步文化陈列馆、儒家文化陈列馆等。

大腔戏:明代中期诞生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的古老戏曲,属江西弋阳腔的一个流变。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作大腔戏。2005年大腔戏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剧目有明代四大传奇之一的《白兔记》等。

打黑狮:又称傩面舞,是永安青水畲族乡的一项独特民间武术舞蹈表演。打黑狮的原意是镇邪驱傩,现已成为节庆期间的一种民间表演活动。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安市东三十七公里处。全区山地面积为一百二十五公顷,原始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构成天宝岩保护区景观资源的主体,使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桃花涧:桃花涧发源于永安市上坪乡龙贡村和荆坪村的高山,自东向西流经铜盘村,进入桃源洞景区后注入沙溪。桃花涧幽寂深邃,原始古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缠绕在群峰碧岭之间。古时桃花涧两侧盛长桃树,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满涧流红,因而得名。桃花涧漂流从铜盘村开始经百丈岩后到达桃源洞口,全长7公里,是桃源洞游览之精华。小涧两侧青山若屏,山环水绕,相映成趣。来这里漂流,犹如置身童话世界,可以感受到惊、险、奇、趣。主要景点有:迎宾潭、三蛙唤雨、神龟冥想、幽谷长潭、虎峡潭、水上一线天等。

九龙湖:九龙湖因溪流九龙十八滩而得名,是建造安砂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面积33平方公里,蓄水6.4亿立方米;湖区东起安砂,西至清流嵩口坪,长达百里。湖上船只畅通,两岸林木森森。每当春夏季节,九龙湖大坝溢流,湖水从92米高处倾注而下,形成瀑布。

安砂双塔,在安砂镇下游五里外的九龙溪两岸山头,左为步云塔,右名仰世塔,两塔隔河相望,其势威而美,故有双塔挺立锁九龙之说。

桃源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5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

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这在国内同为丹霞地貌景观的景区中为数不多,也是桃源洞最为佳绝的景观。

贡川古城:贡川古城位于距桃源洞风景区10公里处的贡川镇。镇内古城墙至今保留较好,它建于明嘉靖年间,原长约3100多米,现遗留1300米左右,高约7米。明末城堡内建有书院,藏书十万册。城墙外的胡贡溪上建有会清桥(廊桥的一种),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

鳞隐石林: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附近还有新石林、翠云洞、寿春岩、洪云洞、十八洞、石洞寒泉六个景片。这里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最高的36米。据考证,在距今五千万年以前,这里原来是海底,由于地壳运动,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石林景观(喀斯特地貌)。

北陵:位于永安市西南5公里处,集古代文化、抗战文化、佛教文化、吉山酒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摩崖石刻、竹筏游览、春谷山庄、沙滩烧烤、抗战遗址、清代民居、天然泳池、宝应寺等10余个景点和休闲垂钓、旅游马车项目。

甘乳岩风景区:地处小陶镇大陶洋盆地的西陲,位于永安到连城205线中段,距国道8公里。现已开发可供观赏的有众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长百米的大石厅可容纳千人集会,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级瀑布为同类溶洞所罕见。

永安小吃永安多文化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永安小吃文化”诸多小吃均以米、麦、豆、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风味以甜、咸、香为主,特别喜欢蒜头辣味。做工尚称讲究,食之回味久留,其中最具特色的小吃有:煨豆腐(烫嘴豆腐)、果条筒、磨浆果、米冻峰、糍粑等。

炉煨豆腐,冬夜佳食

永安著名小吃之一,通常称之烫嘴豆腐。其制法是将豆腐块置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将豆腐煮成蜂窝状,使之入味。煨好后,热豆腐小块蘸酱油、蒜头、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味道香甜。

竹叉果条,源远流长

竹叉果条在永安已风行数百年,至今盛行不衰。竹叉果条特点是色白细嫩、蘸食鲜美。其做法:选用生产期长的稻谷、细加工碾白纯片,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盘内,浮于大锅开水上蒸熟,卷成圆柱形,即成果条筒。可蘸酱油、蒜头、辣椒、芝麻油等做成的调料食用,也可炒食。既价格便宜,又清凉可口。特别在夏季可代替冷饮,是永安城乡居民普遍所喜爱的小吃。 磨浆果 将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入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浓浆, 再用手工做成一个个直径2 ━4CM的圆子,置于放有香草的竹篮中入锅蒸熟, 即可食用。

米冻蜂 大米加水浸泡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稀浆,再把稀浆放到米筛上,筛到装有清水的桶或盆里,变为许多蜜蜂大小的粒子,捞起后加入葱、香菇、瘦肉、虾米等调料煮熟,食之鲜美可口。

圆子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浓浆,用手工做成直径1━1.5CM的圆子。圆子象征吉利,永安一带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等都要吃圆子,冬至这天,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吉利圆子更是家家桌上不可少的。糍粑把糯米用木制饭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烂,取出揉成一个个大小适度的糍粑团,加糖即可食用。或放入竹箩中滚粘上一层糍粑粉(黄豆炒熟磨成粉,掺入红糖制成)即可。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永安芋包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菜芋洗净入锅煮熟去皮,与木著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沾手,制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等做成的熟馅,置入已沸的水中煮到膨胀并浮于水面即熟,蘸酱油、老酒、猪油、味精、葱花等即可食用。芋包软润滑香,为永安民间传统小吃。

永安的特产有:

1、永安贡川草席

永安贡川镇种植莞蒲草编制草席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贡川草席就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明代中期,贡川草席畅销八闽。2008年,永安贡川草席制作工艺被认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永安吉山老酒

永安吉山老酒,其历史悠久,酿制手法独特:其一取得天独厚的廖溪软水(少矿物质之溪水),用时须为拂晓阳光尚未照射之前的隔夜凉水;其二糯米应精选不间粳籼,红曲质优足干;其三糯米饭炊熟后粒粒散开,不结团、凉冷透心;其四酒坛须不染什质,密封不漏气。

3、闽笋干

闽笋干是以明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前后历时约45天精制而成。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是“八闽山珍”之一,上等的笋干肉厚质嫩、片宽节短、笋花明显、色泽金黄,而且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香气,闻之使人满口生津。

4、永安莴苣

受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影响,永安莴苣具有肉质色泽翠绿、脆嫩、汁多、纤维少,茎粗、皮薄、不空心、可食用率高,香气味浓郁,亚硝酸盐含量低的特点,独特风味、品质优良。

5、安砂淮山

安砂淮山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清朝末期福建永安县安砂镇就开始种植。20世纪80年代培育出安砂大叶薯和安砂小叶薯品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24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