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阳关大道,阳关大道原指通向西域的路。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西域的大道,后来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阳关大道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又称之为“阳关道”。阳关大道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其原文含义为在通往西域的阳关道路上。
阳关原先是西汉武帝时期所设置的关城,在现在的甘肃敦煌市西南大约75公里的地方,但历经千年沧海桑田之后,便只剩下遗址和残存的烽火台了。
阳关大道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出玉门关者为北道,出阳关者为南道。宋以后因和西方的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看今日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初的车水马龙。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
“阳关大道" 。原来是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道路。后来泛指宽阔的长路。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未来或光明的前途。“阳光大道'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 原文为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意思是在通往西域的阳关道路上。向四周望去。满眼都是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古代通西域的必经关口。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i ]关之南故名。和玉i ]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出玉门关者为北道,出阳关者为南道。
阳关大道是指通向西域的大道。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县 ,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大诗人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西出阳关地势开阔平坦,-马平川,万里无垠。后人用来形容人生道路平坦,前途广阔远大。
《送刘司直赴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友人刘司直赴边时创作的一首五律。原诗内容为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此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联“绝域阳关道, 胡烟与塞尘" ,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这两句是写这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 -望无垠,满目凄凉。
这首诗将史事融入送行时对路途险远的渲染中,全诗从写景到说史,又从说史到抒情,曲曲折折,而于字句之间流淌不绝的,则是诗人对于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中国有句俗话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意思是你和我各干各的事情,互相不要干扰对方。相对独木桥的窄小,阳关道显然更好,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