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黑漆漆小门一点都不起眼,但一走进宅门眼前豁然开朗——好大一个院子啊!四棵高大的石榴树中央立着白石老人的雕像,京式宫廷建筑是我对白石老人故居的印象。又大又圆的石榴红绿相间,暖暖的阳光照在饱满的石榴上,让我直流口水。
故居内部放着一张实木长桌。屋内并不华丽,只有两桌、两椅和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床,桌上放的文房四宝看起来非常破旧,但也别有一种情趣。
在故居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白石老人的石榴,我好想拿棒子把石榴打下来吃啊!
1
误入齐白石故居,是旅途中一个小小的美丽的意外。
那次我自驾游,沿着107国道,漫无目的,走走停停。
途经湖南湘潭,看到“齐白石故居”的指引牌,便转了个弯,前去看稀奇。
下了107国道,几分钟车程,上了个小山坡,前行约一公里,就到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一下车,突然就想起少时背诵过的《桃花源记》(晋代陶渊明的名篇)。
齐白石故居,在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土坯墙面,茅草盖顶,面朝一方荷塘,后依一座小山,旁边是绵延十几里的平旷稻田。此情此景,俨然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不免生出几分羡慕。
该处故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共有7个房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景点,名头很大,但管理很佛系,没有围墙,工作人员也时有时无,比较随性。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在此出生,并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迁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为齐白石奠定了绘画及日后成才的基础。
齐白石出生在贫苦农家,少时只读了半年私塾,便辍学在家,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做。12岁随叔祖父学木匠,15岁改学雕花,20岁时已成为技艺精湛的雕花能手。这期间,他得到一本《芥子园画传》,反复临摹,学会一些基本画法。以后又结识当地文人,勤学苦练绘画、诗文、书法、篆刻,曾靠替人绘肖像、卖画、刻印为生。
中年时,齐白石有过几段“游学”经历。他自家乡“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巨川,取法自然,汲取素材,作下大量写生画稿。随着眼界的开扩,他技艺精进,创作的诗、书、画、印更为可观,已由民间画工进入文人画家的行列。
2
1917年,南方军阀混战,齐白石为避乱,离开湖南老家,来到首都北平,在琉璃厂南纸店挂单,卖画、刻印,维持生活。然而,对这位满身泥土气息的布衣画家赏识的人不多。备受冷落的齐白石认识到,只知步古人后尘,没有出息,下决心来个大转变。
“予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事也。”他写道。为了开辟艺术新路,齐白石竟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那时,他已经59岁高龄了。转变画风,需要极大的勇气。
齐白石接受好友陈师曾的建议,汲取明清写意画家徐渭、朱耷、石涛及当时的吴昌硕等诸家画法,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熔民间画与文人画于一炉,大胆创造,实现了“衰年变法”,形成笔法凝重、意境奇特、构图拙简、赋色艳而不俗的独特的新的山水画风格,登上国画艺术的高峰。
后来,齐白石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人称四绝。
晚年,齐白石声名大振,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与徐悲鸿、张大千一起,成为中国近代画坛的三位大师。他又和著名画家傅抱石被合称为“南北二石”。
3
除了湖南湘潭这处乡村故居,齐白石还在北京有两处旧居存世。
一是南锣鼓巷附近雨儿胡同13号院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齐白石曾在这里短暂居住。2012年,辟为纪念馆对外开放。
另一处是辟才(路标用字)胡同西口跨车胡同13号,齐白石在这里住了约40年。他去世后,继续由子孙们长期居住,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两处居所相距约5公里。
齐白石的重要作品,大多是在跨车胡同13号完成的。
1937年后,他在跨车胡同家中共作画有2万多幅。57岁至66岁的10年间,他又作画1万多幅,刻印3000多枚。除了三万余幅画作,出版各种画集近百种,他还留下诗词三千余首,以及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90岁以后,仍然从事书画、篆刻活动。
1957年9月16日,白石老人在北京与世长辞。逝世后,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4
游览齐白石故居,回顾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的成长经历,让我感慨良多。
从齐白石乡村故居,可以想见他早年的贫困生活。他的成长成名,是一个农村寒门弟子逆袭的励志故事。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他杰出成就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自律。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齐白石几乎天天都在作画,“不教一日闲过”。“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正是他砚耕不息的真实写照。
齐白石高寿,活了94岁,这是画家之福。绘画不同于文学写作,需要多年刻意练习得来的娴熟的技能以及丰富阅历,更倚重时间的馈赠。在艺术史上,很多文学名家英年早逝,留下煌煌大作,却鲜有年轻画家取得同等名望或业绩。齐白石59岁高龄顿悟,改变画风,开辟新路,摆脱了民间画工的桎梏,熔民间画与文人画于一炉,终成一代大师。如果不是高寿,齐白石或许根本来不及进行这种“试验”,更与“大师”头衔无缘。文艺创作者,要好好活着,要长寿。
齐白石表现出来的高洁品行、民族气节,也让人动容。1937年“七•七”事变后,靠卖画为生的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日寇入侵北平时,他画了《群鼠图》讽刺日本侵略者;为了抨击旧官僚的腐败,他画了《不倒翁》和题有“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图。
我在齐白石的多幅作品中,看到了“杏子坞老人白石”字样的落款。杏子坞,正是齐白石出生地,是湖南湘潭的一个村庄的名字,其怀乡之情,一路绵延到他晚年。
眼前的这处乡村故居,以及这里的一草一木,想必曾经无数次进入过齐白石老人的梦乡,最终又融入他的万千画作中吧!(韩志/文图)
齐白石故居是北京的景点,齐白石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一共有两处,一处是目前开放为纪念馆的雨儿胡同
,一处是这里。故居室一座带跨院的三合院住宅,齐白石从50多岁到逝世前一直在此居住。故居中的3间北房是当年的“白石画屋”,因屋前安有铁栅栏,又称“铁栅屋”。北房檐下悬挂有齐白石篆刻的长3.3米、高0.84米的篆体“白石画屋”横匾,大字尚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