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杂,又称“牛杂碎”,是牛内脏的统称,是发源于老广州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
据说,上古一位大王在先农坛亲耕祭祀农神时,突然天降大雨,大王看到当地百姓饥馑,立即下令屠宰亲耕的牛,将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叶、牛肠、萝卜等放入锅中。百姓食后醇正鲜美,味道甚好,至此流传下来。
1. 先把牛肉、牛百叶、牛喉用盐姜酒腌上,牛肉还要加油和淀粉,腌半个钟以上。切片切条任君选择。牛肚和牛板筋太韧,懒嚼的也可以忽略不做,或者用高压锅加酒和葱结压过再切。2. 热油干锅,先炒牛肉半熟盛出。
3. 红椒切片,芹菜切段也过油锅,放一点盐,炒熟盛出。
4. 重新起锅,爆姜和老蒜,再小火炒化蕃茄。先炒牛肚和板筋(如果有的话)。
5. 炒到8成熟入牛百叶和牛喉,入蚝油(美味的关键!)百叶和牛喉8成熟时入红椒芹菜、牛肉。
牛杂汤用鲜品牛大汤、牛小汤、牛杂等,经严格的预处理操作,采用传统工艺,用牛杂煮制出白色的杂汤,同时,牛杂被充分煮熟,再经现代加工技术生产出牛杂汤类产品。产品包含杂汤包、牛杂包及调料包。食用时将杂汤和牛杂放入锅内烧开后,再加入调料包充分调匀即可食用。产品具有杂汤应有的良好色泽,更重要的是具有牛杂的良好风味,鲜香可口,百食不厌。
此物原为冬日多食,不分节令,遍街头小贩推车售卖。【原料】
牛杂(牛肺、牛肚、牛肠、牛粉肠、牛脾几种)1500克,浅色酱油15
克,深色酱油15克,精盐15克,红糖25克,老姜35克,面鼓酱(或柱侯
酱)30克,葱白10克,蒜茸10克,白酒10克,八角10克,陈皮5克,桂
皮10克,甘草10克,草果10克,丁香2克,植物油30克。
【制作】
1.将牛杂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以中火煮沸,去除血秽,取出,
再用清水洗净。
2.将八角、陈皮、桂皮、甘草、草果、丁香用一块白布包好扎紧。
3.旺火烧热炒锅,下油,放面鼓酱、蒜茸、老姜(捶碎)、葱白爆香,
烹白酒,放清水2000克,随即将牛杂和佐料包放入,先以旺火煮沸后改用中
火熬煮至烂,制成后的牛杂约750克。
4.用剪刀将牛杂剪成块,加入卤汁上碗即成。食时要足热,否则失去特
色。可以辣椒酱作佐料。
【特点】
香滑绵软,味浓汁厚
牛杂火锅
西关牛杂火锅因主要涮食牛杂而得名。流行于四川各县。吃法是点火涮菜沾碟食之。特点是麻辣鲜香、牛杂软糯、无 腥膻味、锅品档次不高、适合大众。其前景因不同地区而宜。味型为麻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