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春的森林2023-04-21  28

长城的西起起点是甘肃省岷县,终点是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起点是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终点是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长城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扩展内容:

1、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3、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

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

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长城就在这里入海。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焦山长城、三道关长城、九门长城等路段。

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西南角,它是以嘉峪山命名的,嘉峪山建在嘉峪山脚下,它是明长城的西部起点。

现在的长城因为不同于秦汉时期的长城,所以起终点也有争议,长城的西端始于临洮县,现在被认为是甘肃省岷县。人们一直认为长城的最东端是河北省秦皇岛的山海关。而关内,关外,就是以山海关为界。

长城的建筑方法: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接着司马迁又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制砖技术不断发展,明代砖制品产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

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虽然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万里长城最东端的起点是虎山长城,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扩展资料: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服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迩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里,遗留下来众多的名胜古迹,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162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