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版的儿歌“一人巷、二沟头、三里墩、四步井、五步桥、陆洪闸、七佛殿、八里庙、九华山、十里坊。”这就是老南通城里一到十的地名。
一人巷
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两人相遇必要侧身而行方可通过,故得此名。在和平桥西侧北向(现四季花园酒店处)。
二沟头
位于望江楼西边,通往市三中的小巷,叫“二沟头”。
三里墩
三里墩现在应该知道的人最多,现为三里墩社区隶属于崇川区,地处文化教育区域,外环东路、教育路纵横穿过社区。
四步井
四步井在旧城内西北隅(现寺街北头上),位于老城区。
五步桥
五步桥现今随城市发展而消失在历史中,如今还能在清代《通州志》中有记载。
陆洪闸
现在是陆洪闸镇,位于新城区,现已旧貌换新颜,是南通市区历史最为悠久的老镇之一。
七佛殿
原在城北今轮船码头仓库处,又名七佛庵,建于宋初。1951年建水陆码头时,因该庙无人,征得当时佛教界抗美提朝工作委员会同意,七佛殿被拆除,神像移天宁寺火星殿,木料等亦由天宁寺保管。
八里庙
八里庙在井栏庙和李观音堂之间的古亭河西畔,距南通市城隍庙正好八里路,故称八里庙。八里庙其实是一座土地庙,并非是八里大的庙。据传,八里庙始建于唐朝末期,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这个名字应该比较好理解,古人用来计算路程而命名,用以计算离城有多远。
九华山
九华山其实就是今九华镇。
十里坊
十里坊现位于港闸区唐闸街道,周边比较有名的就是十里坊小学了。
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名,有些已经消失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有些还焕发着新的活力,被更多的人熟知。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是南通的地域文化载体之一,是一种文化象征,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反应了当地的特色和人文风情,是我们江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是南通地区的民谣:一人巷
二沟头
三里灯
四步井
五步桥
陆洪闸
七佛殿
八里庙
九华山
十里坊
1 一人巷,
二沟头,
三里墩,
四步井,
五步桥,
陆洪闸,
七佛殿,
八里庙,
九华山,
十里坊。 (总而言之最后面有的)
2 南通有三塔,
角分四六八。
两塔平地起,
一塔云中插。
3 一宗彰唯识,
三塔耸云天。 (这个算不算啊?)
4 还有一个名歌叫“南通号子”,可以在网上找了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