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绢人


北京绢人

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

在古代,我国民间流行用竹、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表现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以后,这种扎制花灯的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彩扎工艺品,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的是,制作绢人的技艺一度失传了。

如今的北京绢人的诞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我国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同际玩偶展览会,文化部通过全国妇联把制作展品的任务交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于是他们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试制成功了五件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及时送展,获得好评。后来,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陆续试制出许多新作品,这种绢人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从质料上看,国外的人形头部,采用石膏粉,胶泥和木头做成,而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也因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绢,所以被人们称做“北京绢人”。

绢人的制作.要经过雕划、彩绘、缝纫、道具服装、头饰整理等十几道工序,不论哪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而高超的技巧。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精灵。经艺人的精巧安排和制作,件件制品都意趣盎然,特别由于抓住了人物””亮相”时一瞬间的神态.所以,不仅表现出人物的气质、性格.还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制作绢人的原料是丝、绸、绢、纱,以及铁丝、棉花等,即使是绢人的头部,也是罩蝉奖纱后,再描画点睛而成的。

最近几年,北京绢人艺人创作出结合实用的装饰品,以及作为历史人物资料收藏的陈列品,随着艺术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制作绢人的技艺越来越精巧,题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 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辽宁,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陕西)以上的地方都有 具体要联系当地的剧团或曲艺馆 还有淘宝也可以去看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06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