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草莓种植基地
地址:吴中区临湖镇前塘村
价格:100元/人。商家会给一个4.5斤提篮,进去随便吃,出来还可以带一篮子。 公交:62路、502路到三塘村下。
自驾:友新高架向南到底,右转弯进入东太湖路,直走转入东山大道,到三塘村公交站即到。
2.西施草莓园
地址:吴中区光福230省道(高木桥)与银矿路口往西500米
价格:20元/斤
说明:该园的老板提醒,上午10:00到下午2:00的游客较多,建议大家趁清早去采摘。 自驾:百度导航搜索“西施草莓园”或导航“光福镇高木桥”即可,门口有西施草莓园的大牌子。
3.苏福公路
地址:苏福公路旁很多草莓大棚
价格:20-30元/斤不等,价格可面议,比较公道。
自驾:东起盘南路,西经木渎,止于光福。
4.小张生态草莓园
地址:东山镇渡口村现代农业科技园小张生态草莓园
价格:分为2种,可以蹭吃加外带2斤,价格60元。少量品尝直接称重价格为18元/斤
说明:小张草莓生态园其实也是集草莓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端农业科技园,园内也有小番茄和时令蔬菜可以采摘称重,棒棒嗒。
5.苏州西山太湖畔的“百果园”
地址:西山草莓园,太湖之滨西山岛
价格:分为边吃边采和只采带走型。前者为25元门票,草莓价格为20元/斤,只采带走型价格为20元/斤。
说明:西山真的是个“花果山”,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单就草莓来说,品种主要有红颜、章姬。这几年也开始尝试香蕉草莓,就是所谓的美香痧草莓。西山草莓园的奶油草莓精挑细选,主要供应各大生态超市,深受草莓爱好者的喜爱。而且草莓园内有农家乐,口味地道,带孩子的家庭建议体验农家乐后参观西山景点。套票价格为100元/人(含草莓园门票、农家乐、景点套票)。
驾车线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西)(苏州东山西山方向)——西山出口下(右转)——环太湖大道——太湖大道——林屋洞景区
6.太湖东山农家果园
地址:位于太湖边东山古镇后山周湾。这里不少果园都是开放给游客采摘的,非常适合自驾前往。
自驾:友新高架——吴中大道——湖滨大道——尚锦村小长湾
7.丰润园生态农庄
地址:胥口镇环太湖大道与新太路交叉口(三德大酒店)游客可享餐饮娱乐一站式,园内还有烧烤,真人cs等游乐体验。。
价格:门票5元,草莓称重价15元/斤
自驾:沿东山大道行驶2.7公里,右转进入吴中大道,后沿吴中大道往西开到底太湖边右转,一公里左右可到达。
在白塔埠城后村有一座古城遗址,占地几十亩,城墙保存完好,全部是土堆积起来的,至今还有三四米高,宽也有米把,可见当时的规模了。这城墙是哪里来的?有传说吗?有!传说这是春秋战国时候建的城,是母子城。当时诸侯割据,各霸一方,有一个大官家被抄,人也被杀了。他老婆带着一子一女和家丁外逃避祸,路过白塔埠城后村时,天近傍晚,忽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一行人只好伏地避风。风停沙住,他们起来一看,发现了奇迹,风吹来的黄土,在平地上围成了一个十几亩方圆的四方形,正好是城墙的外形。母亲认为一定是老天爷有意安排的,就决定在那里筑城避难。他用带来的钱财雇佣当地人挖土筑城,城墙高10多米,城里又建房产屯兵住人。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又按照同样的规模建了另外两座城,一座建在赣榆县沙河附近,叫北土城,由儿子居住把守。另一座建在东海县驼峰乡,叫南土城,由闺女把手居住,母亲则住在城后村这座古城,自然而然地,三座城就成为了母子城了。母亲和儿子、闺女约定,三座城要团结一心,共同防御,以点燃烽火为信号,一城有难,其他二城要全力营救。几年过去了,一直平安无事。一天,母亲突发奇想,想检验一下儿女的孝心,就下令让士兵点起了烽火。儿子和闺女得到信号,认为母亲这边一定出现了紧急情况,立即率领兵马赶来救援。到了一看,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才知道母亲是开玩笑的。也没有说什么,只好又退兵而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城真的被反兵围剿了,母亲又点起了烽火,想让他们赶来救援。儿子和女儿认为这次又是母亲开玩笑,就都按兵不动,母亲城就被反兵平了,接着儿子和女儿的城墙也相继被平。母亲城被破之时,母亲从城里的暗道逃跑,一直下落不明。暗道有多远呢,据说暗道建在城里的八角溜溜井里,井很深延伸很远,说是有人向井里扔了一个水牛滚子,远在六七里外的沈李村都能听到水响的声音。
城后城毁了以后,不知道哪朝哪代开始,城里又建起了一座庙,供奉着观音娘娘。可能是托古城的福吧,据说那里的观音非常灵验,声名远扬。特别是每年的阴历二月十九,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不约而同纷纷赶来进香,形成了固定的庙会。据目击者讲,直到解放前,庙会上的香客也达到了上千人。庙里还有9间房子,3间正庙,3间西屋,还有3间过道,里面住了2个和尚。现在,庙里的房子解放前就倒塌了,庙会也由于种种原因不再逢了,可是阴历二十九进香的习俗依然还在。
讲述人:徐正祥 90岁 徐正德 72岁
采录人:张守忠 李明 马春妹 徐国海
城后“烈节坊”由来
东海县白塔埠镇城后城古城遗址的北面,原来有一个烈节牌坊,直到文化大革命才被拆毁。这个烈节牌坊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段爱情故事。
清朝光绪帝登基前一年,白塔埠城后有个姓石的男青年,说了个埠后姓吉的姑娘,还没过门,姓石的男青年就得了怪病,怎么也看不好,看看不行了,两家就商量,让姓吉的姑娘提前过门,嫁到姓石家来,说是“冲冲喜”,喜事能冲去晦气,可以让姓石的早点好起来。可事与愿违,吉姑娘进门第二天,姓石的男青年还是死了。姓吉的姑娘悲痛不已,决心陪丈夫一起奔赴黄泉,就上吊自尽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吉姑娘当时没有殉情自尽,而是回到娘家终身未嫁。总之,在那个时代,吉姑娘的举动,算得上一个烈女了。姓吉家有个叫“吉大胡子”的,在外面做小官,是个油墨嘴子,能说会道,就去了海州府讲理,说应该把吉姓姑娘的事迹上报朝廷旌表。海州府州官听了“吉大胡子”的游说,二话没说,就把吉姓姑娘的事迹上报了朝廷,没想到,皇帝还真的颁发了圣旨,敕“烈节坊”匾一块,还从国库下拔了钱粮,专门负责建造牌坊。“吉大胡子”是个赌鬼,皇帝拔的钱粮几天功夫就给他花的差不多了。后来听说姓石家要告他,他也怕吃官司,就用剩下的钱粮简单建了一个石牌坊。牌坊呈门子形,有一人多高,建在城后城古城北面的南北路上,当地人叫它“石门”。门南面有两行字。第一行是“圣旨”二字,第二行是“贞洁淑女”四个字。门两旁还有一副对联,歌颂吉姓姑娘的烈性贞洁事迹。“烈节坊”东边的路旁,还专门砌有石桌,摆着香炉,供人祭拜,居然也香火不断,供果常新。
讲说人:石胜喜 81岁 徐正祥 90岁
采录人:张守忠 李明 马春妹 徐国海
白塔埠街“借集”的故事
白塔埠街虽然很繁华,可是早先逢集却不在白塔街(当时叫大埠子),而是在马小埠,那么后来又怎么搬到大埠子的呢,下面给你讲一个“借集”的故事。
大埠子交通方便,人丁旺盛,却逢不了集,而里把外的马小埠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大埠子人都很着急,就想把马小埠的“集”讹来。大年初一这天,大埠子的冯大老爷找到马小埠姓伏的董事,商量说能不能把马小埠的集借给大埠子逢一天。冯董事头脑没转过弯来,不知道这“借集”的后果,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还提了一个作弄冯大老爷的恶作剧,说,借集可以,不过得让冯大老爷一步一个头从大埠子一直磕到马小埠子,才能借成。还请来城后城的和尚“鞠宏”做证。冯大老爷说行。马小埠子逢集逢阴历二、七。于是二人约定,大年初二这天,由冯大老爷五更头磕头,头一磕到马小埠子,立刻就宣布借集。说话是大年初一上午的事情,晚上,冯大老爷专门在家摆了一桌,把马小埠的2个董事,还有证人和尚“鞠宏”等一干人等全部请到,冯大老爷把大埠子能喝斤把酒的高手都请来作陪,几个回合下来,马小埠来的几个人就醉得人事不清了,和尚“鞠宏”收了红包,也睁一眼闭一眼。大埠子到马小埠有2里多路,要过2座小桥,其实大年初二那天五更天,冯大老爷根本就没用一步一个头朝前磕头,而是直接步走到过了第二座桥,在距离马小埠还有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才装模作样的磕起头来。两位理事喝得晕晕乎乎的,以为人家真的一路磕头过来的,一看冯大老爷到了庄头,就让打更的敲锣吆喝,让做买卖的全部到大埠子去。大埠子逢了一天集,那些做买卖的一看大埠子街面宽阔,交通便捷,绿树成荫,加上人也热情厚道,就私下串联,说不如就把集移到大埠子逢算了。初七逢集,大部分人都来大埠子了,马小埠街上撂棍都砸不到人了,几集下来,大埠子的集就固定下来了。从此,白塔埠街就一天天繁荣起来。
讲述人 周学寅 81岁
采录人 张守忠 李明 马春妹 秦玉伦
南塘村名由来
白塔埠镇前塘村是最近几年才由前顶村和南塘村合并而来的,在这之前,一直叫南塘。为什么叫南塘呢,这里是有原因的。
清朝初期,白塔埠大埠子以南,到马河以北一带,地势较洼,沂蒙山和黄山下来的水,都通过那里入海,所以就形成许多深水汪,大小汪塘星罗棋布,陆地很少。按照居住人口分布,这个地方又分为三塘:南塘以杨、吴、万、孟、刘、黄姓为主,包括杨万庄、小倪墩、大小孟庄一片。中塘以张、卞、李为主,包括前顶、张宅和卞庄。北塘以徐、伏二姓为主,包括大小徐圩、大小伏庄、王庄一片。由于年年发水,加上仅有的陆地非常贫瘠,所以当地人就非常贫穷。由于贫穷,此地响马多,人好斗,特别是民国时期,贼寇泛滥,东海西部地区人,一提起南北塘人,没有不怕的。就是当年日本鬼子轻易也不敢招惹南北塘人。据讲,当年日本鬼子进中国,有几个日本人经常来麦墩湖白吃西瓜不给钱,当地人敢怒不敢言。中塘有个叫伏小四子的,听说了,决心去治治他们。有一天,三个日本人又来白吃西瓜,吃好后把枪往一起交叉重在一起,开始躺瓜地睡觉。正当三人熟睡时,伏小四戴着一个伙伴,拿着特制的镰刀,冲上去,一人一刀,就结果了两个日本鬼子的狗命。第三个鬼子被喊声惊醒,撒腿就跑,才捡了一条性命。伏小四二人背上日本鬼子留下来的三条枪,沿着小孟庄跑回家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报复,找不到线索,估计伏小四就是小孟庄的,于是一把火就把小孟庄给烧了,制造了一起惨案。后来,政府招安,当地不少贼寇加入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地方治安逐渐好转。解放后,当地开始旱改水,大量种植水稻,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鱼米之乡。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民风也逐渐变得淳朴,厚道起来。
讲述人:董文相 70岁 徐毓如 86岁
具体如下:1、西阳村。
2、东阳村。
3、东台村。
4、前塘村。
5、前河村。
6、广兴村。
7、蛤蟆村。
8、红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