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八达岭长城的小伙伴,都会被它那雄伟所震撼,其实它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内蒙古清水河县的东南部,不仅保存完整,而且规模浩大,尤其是栜木塔村附近呈现东西方向的,长可达10余里的栜木塔长城气势最为宏伟,可以说是内蒙古境内最雄伟的明长城。
内蒙古有着全国最多的长城绿玉资源,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朝代的长城,而明长城是中国最后修建的长城,我们知道清朝政府是不修长城的,他们用了汉朝最流行的和亲手段,通过跟蒙古族的和亲政策,成功赢得了这个强大的后援,可是明朝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们最初通过徐达常遇春成功地把蒙元从北京城赶到了蒙古高原上放牧,然后修建了一系列高墙,企图阻止他们再次回来,这些长城充分利用了天然资源,高山、黄河,其中在主要关隘处都修建了重要的防御工事,其中清水河一带辉煌的长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的。
其实对于这段长城,虽然解决旅游开发价值,但是内蒙古还没有把它打造出来,而它的邻居山西已经在另一侧修通了高速公路,游客想要欣赏雄伟的明长城,可以从哪里过来,而这段长城虽然隶属内蒙古清水河县,却没有为它们带来任何收益和效益,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长城首先是要保护,它作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隔离墙,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从古自今,这两种生产方式互相影响,一直在长城的两侧,沟通和交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它们都在互相融合,如今这里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让游客不仅联想,其实长城并不能阻止什么,只能延缓而已,而与它不远处的昭君博物院,则更加的有魅力,同样是解决矛盾,和亲的效果可能比长城更好。
内蒙古长城和长城文化内蒙古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长城区域,今天拥有全国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长城古迹。从先秦一直到明末,包括战国时魏、赵、秦、燕和此后的秦、汉、北魏、北齐、隋、辽、金、明等历代长城在内蒙古都有遗迹可寻。
在我国拥有长城的16个省区市中,内蒙古的长城在5个方面居全国第一:一是种类最多,有历代长城12种;二是长度最长,历代长城相加总里程约1.5万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三分之一;三是修筑历史最长,前后跨越2000多年;四是修筑朝代最多,有12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五是分布地区最广,遍布内蒙古全境12个盟市约80个旗县区。
内蒙古长城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内蒙古长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历史、建筑、地理、风俗、交通、生态、通讯、文学、艺术以及民间文化、民族精神等广泛的内容。几千年来,内蒙古长城文化承载和传递着无数沧桑历史变迁的信息和启示。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讲,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内蒙古长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平的文化、进步的文化,它推动了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