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界于东经106°23′至107°05′,北纬25°41′至26°17′之间,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8千米,总面积2471.79平方千米。惠水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213.4毫米,水热同季。
截至2021年10月,惠水县辖3个街道、8个镇。惠水县人民政府驻涟江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惠水县常住人口为395878人。2021年底,惠水县户籍人口数48.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1%。
惠水县的地形地貌
惠水县位于黔中高原的南部、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峡谷,地处苗岭南端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县境属岩溶坝地地貌和侵蚀常态地貌,岩溶面积占惠水县总面积的31.4%。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千米。
惠水县北高南低,最高处是东北部的龙塘山,海拔1690.7米,最低点在涟江南流出境的打场河,海拔666米,高差1024.7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惠水县境属亚热带黔中高原黄壤带区,由于地质、地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很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惠水县
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1994年),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
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
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县域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个乡,总人口42万,少数民族占58%。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较多,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农业县。
现居民族有汉、布依、苗、回、壮、侗、水等18个民族。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是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境内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154毫米,无霜期278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000—1325小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多种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水县
贵阳市惠水县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系大西南通向大华南、大岭南的咽喉要津,既是贵州的南大门,又是贵州南下出海的最近通道。
全州下辖12个县(市)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惠水区位优越,紧邻贵阳和贵安新区,距贵阳仅30公里,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纽带,是“一圈两翼”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惠水县的建制沿革
1949年11月24日惠水解放。25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惠水县隶属贵阳专署。
1952年10月4日成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月隶属贵定专属。
1954年3月19日改称为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改称为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956年5月,隶属安顺专属;8月,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月,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称惠水县。
1958年10月,县改属贵阳市,1963年9月,复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黔南州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惠水县人民政府—走进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