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时为上午十点到十二点。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拓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巳时,是上午9-11点。
把9-11时间段三等分,头,中,未分别是其中三分。
时辰划分:
子时为23~1时, 丑时为1~3时, 寅时为3~5时, 卯时为5~7时, 辰时为7~9时, 巳时为9~11时, 午时为11~13时, 未时为13~15时, 申时为15~17时, 酉时为17~19时, 戌时为19~21时, 亥时为21~23时。
扩展资料
己巳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其十二时辰与现在24小时的对应关系:巳时为9~11点。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按六十甲子一直循环下去。
根据其固有的规律,为此古人也总结了一首五鼠遁日起时法口诀如下: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意思就是甲己日干的时辰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是上午9-11点。
把9-11时间段三等分,头,中,未分别是其中三分。
时辰划分:
子时为23~1时, 丑时为1~3时, 寅时为3~5时, 卯时为5~7时, 辰时为7~9时, 巳时为9~11时, 午时为11~13时, 未时为13~15时, 申时为15~17时, 酉时为17~19时, 戌时为19~21时, 亥时为21~23时。
古代时间计算: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