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龙泉山围成“中央公园”:成都都市圈的四市同城策略


2020年,“成德眉资同城化”成为热门话题。

尤其是在7月27日召开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后,推动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3市的同城化,成为构建成都都市圈的关键之举。

2019年,上述4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占四川省比重达46.1%。四川省发改委表示,成德眉资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并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建成现代化都市圈的区域。

成都市表示,推进这一同城化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与传统城乡结构, 探索 “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形成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区域经济生态。

如果将视野放大会发现,当前成渝两地正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不仅有利于做强做优成都极核功能,也有利于引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实现四川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有机融合。

决定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通勤问题。

“但成都都市圈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情况则是两者倒置,重视中心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而与周边城市的市郊通达性相对落后,不仅造成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也减缓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性。”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骆玲认为,成都都市圈应该向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迈进。下一步,成都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解决“通”的问题,更要解决“快”的问题,形成15-30分钟通勤圈。

这也成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7月27日,成德眉资4地政府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关于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协议》。该外环铁路总长约450公里,将把4座城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德阳市位于成都东北部,因“三线建设”布局现代大工业而建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8月14日,德阳市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以构建“9高13快13轨(9条高速、13条快速通道和13条轨道交通)”交通体系,打造“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有专家表示,德阳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快融入成都,成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此外,成都都市圈在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蓝图已定。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加强4市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等快速交通对接,加快建设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郊)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打通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等高铁大通道,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1小时通勤圈。

刘璐认为,单一城市有区划和边界,但都市圈却没有具体的地理边界。“我们可以进行规划,但谁能最终入圈,决定权在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关联程度。”

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初期,以核心城市率先发展为标志,通过吸引各种要素,如人、财(投资)、物(项目)的聚集,增强其竞争力。但经济的本质是追求要素的最高回报率,因此当核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资本会推动资源要素自然向周边流动。

“路网密度、时效性是影响资源要素流动的关键。”刘璐说,若成都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成都都市圈的范围还可能继续扩张。

刘璐认为,中国提出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高铁化”,也增加了资源的流动范围,这不仅扩大了核心城市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将缩短都市圈发展的过程。

都市圈是经济地理概念,同城化则是其具体的要求。

成都都市圈内的4座城市,围绕在龙泉山脉的四周。过去龙泉山是天然的屏障,但在成都宣布要跨过龙泉山“东进”发展后,龙泉山的部分地区被规划为城市森林公园。一种有趣的提法称,若4市成“圈”,则中间的龙泉山将为都市圈的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过去通常指一座城市核心区内的大型公共空间,站在都市圈的角度,将一座山视为中央公园,实则反映了4座城市同城化的决心。

不过,成都都市圈的同城化,走过了10余年的漫长路程。

眉山市在“十一五”后便开始积极推进融入成都战略,并在近年以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为桥头堡,大力推进与成都的各项产业、交通基建的合作。资阳市在2005年就提出“劈开龙泉山脉,敞开资阳大门”,以融入成都,但直到2018年11月才与成都召开了“成资同城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德阳市也是在近几年提出成为成都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计划。

尽管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眉山、资阳固定电话就与成都一起共享区号028,但10年后,三座城市才真正开始坐下来讨论,要如何推动更多层面的“共享”。

四川省 社会 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文帅表示,衡量一个都市圈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包括内在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城市化率、交通一体化程度、公共服务这五方面。

7月31日出台的《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布局。

其中提出,将在成都都市圈内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成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德眉资延伸。如推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建立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协同互认和社保、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合作机制,以及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等。

用地指标方面,将支持4市统筹用地指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按规定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同城化发展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积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

在资金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4市商业银行互设分支机构,推动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鼓励省、市国有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或建设基金,推动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成都都市圈内的4座城市,还将合力打造都市圈品牌。联合开展品牌策划和形象推介,发挥产业联盟、创新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国内外大型展会平台,不断扩大影响力。

有专家表示,若成德眉资4市的同城化最终达到目标,则未来成都都市圈还可以继续扩大,变为“1+7”,纳入乐山、绵阳、遂宁、雅安。

包括乐山在内的四川省其他城市,近十年来也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研究如何融入成都都市圈。在这些城市看来,融入省会级都市圈,是地级市发展其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随着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体性生产部分逐渐外移,大都市的经济不断被服务业所取代或被虚拟化,强烈需要周边城市群对它的配套支撑,这为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成都都市圈的核心在于成都,成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其都市圈的“上限”在哪里。

成都都市圈的核心在于成都,成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其都市圈的“上限”在哪里。图 视觉中国

但数年来业界对于成都发展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即成都GDP规模在四川省占比过高,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有牵制作用。

2009年,当时提出的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而西部地区究竟是否也需要如此做,学界有非常多的争论,这一争论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出台后就一直未停止。

至于是否应该全力推动中心城市发展,反对者认为,大城市的发展会汲取过多的资源,而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整体的开发与发展。而支持者认为,正因为西部整体经济水平低,因此一定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此外,人口和各种资源、资本要素向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的现象,而四川省只有成都市能够有对要素的吸纳能力。

下一步,作为都市圈领头羊的成都市,应该如何发展?

成都在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的同时,也开始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成都用了近半年时间对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座城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与《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以此用以指导成都及其都市圈的建设。

关于东京的研究报告称,对标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区域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成都在轨道路网密度、系统层级丰富度、列车开行频次、交通接驳便利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作为报告的主要撰写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部教授严网林称,成都在发展都市圈方面,应该借鉴东京都市圈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综合发展的经验。如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由成都主导、德眉资协同,开展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

针对上海的研究报告则指出,“成都在发展中,需要学习上海的大视野格局,即着眼西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发挥链接全球网络和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此外,借鉴上海都市圈的经验,成都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则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互补,进一步优化成都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从四地现有的实力看,成都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活跃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德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眉山市和资阳市则分别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汽车 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方面具有较好基础。

但是,如何将4座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骆玲指出,成都都市圈内各个城市尽管地理空间紧邻,但经济、产业的实力差距仍较大。目前成都都市圈是以成都为单核的发展模式,周围尚未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出现,呈现以大带小格局。

此外,都市圈内的产业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同城化程度比较低,成都主导产业和其他城市的内在联系与对接不紧密,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覆盖率不高等。骆玲认为,衡量都市圈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业。

“都市圈的建设,不仅考验城市之间的产业、基建等硬实力合作与发展情况,也考验区域的软实力,如区域内部文化认同度,只有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度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内部的居民形成合力。”骆玲认为,成都到西安的高铁开通后,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至3小时,但基于两地文化的差异,要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非易事。

“上海非常明确,除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及少部分高端制造业外,其他产业都向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转移。因此,成都下一步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身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其他城市需要承载什么功能。”何乐晔说。

在都市圈内部,基于区域价值和成本差异,都市圈应该呈现逆序化的产业分布规律,如服务业在核心城市,制造业纾解到次级城市,而其他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进一步向外转移。

前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坚实基础。

到2025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

产业方面,将共同推动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共建世界级 旅游 目的地。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

4座城市还将共同编制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强化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作,构建产业功能区(园区)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产业链上企业的产业协作生态系统。构建都市圈“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新格局,共同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资阳眉山,作为率先实现与成都共用028区号的城市它们的同城化发展期待,远不止统一区号这么简单

1 月24日,参加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资阳代表团代表杨翠芳,26便从资阳抵达成都东站。“成渝高铁+地铁成都市内出行。数天前,刚刚结束的资阳市委三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成资交通一体化成为重要议题。

近年来,资阳依托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成都 天府国际 机场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成资一体化发展,签订《成都—资阳推进全面合作的意见》等合作协议15个,推进和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区域开发、金融、教育等重大合作项目23个。

在眉山,包括滨江大道在内,工业大道、岷东大道、天府仁寿大道均已开工,被称为眉山“四箭齐发”无缝对接成都,预计总投资180亿元。“再将已列入规划的站华路快速路南延线、红星路南延线计算在内,5年后,眉山与成都之间的车道将从14条增加至50条,且新增的车道均不需要缴纳过路费。”眉山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说。

交通提速

搭上成渝客专 资阳融入“半经济圈”

2015年12月26日,成渝客专正式运营,资阳至成都仅需 26。资阳市区域合作办副主任曾钢说,成渝客专让资阳真正融入成都“半经济圈”,未来规划建设地铁18、19号线两条轨道交通,让成都和资阳实现公交体系同城化。

曾钢办公桌对面墙上新贴上的地图中,未来成都和简阳的城市边界已经模糊。“资阳正从交通上完全融入成都。”曾钢右手在地图上比划了3条线,三岔湖快速通道、成简快速通道、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已通车,“成都经济区环线简蒲段、成都经济区环线德简段开工建设。”

曾钢十分肯定的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落户简阳,资阳与成都在公共交通上将无缝对接,资(阳)潼(南)高速也在加快进行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成都至天府国际机场的地铁18号线,并延伸至资阳。”简阳至机场至仁寿的快速通道,则实现资阳和眉山快速连通。

截至目前,眉山与成都之间,包括成乐高速、国道213线、省道103线等道路在内,供车辆通行的车道共计14条。

按照设计,工业大道和岷东大道为双向六车道,滨江大道和天府仁寿大道为双向八车道,再加上规划中的成都站华快速路南延线和红星路快速路南延线的八条车道,五年之后,成都与眉山之间的车道数将增加至50条。

“四条大道建设只有一个标准:有特色无落差。”眉山市重点交通建设办负责人介绍说,有特色,指的是四条大道均将融入眉山特色,即注入城市名片“东坡文化”,沿线绿化则体现“千湖之城、绿海明珠”的生态理念。无落差,则指的是四条大道全部为新建公路,全部与成都的建设标准一致、直接对接天府新区核心区、直通成都主城区。

“上述道路全部为城市大道,将起着城市道路的功能,因此,这些大道均不会收费。”眉山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天府新区综合交通规划》构建的“一环九射”交通外配套快速路系统网络中,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将连接眉山。眉山正全力推进成乐高速扩容,对接成都双流机场二通道启动仁寿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仁寿临港经济区。

产业提速

2008 年,成都、资阳两地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启动建设了全省第一个合作园区——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定位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冶金及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临空空港产业等。目前,累计完成了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22公里,建成项目32个,完成投资52亿元。

曾钢介绍,按照成都经济区领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天府新区资阳片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布局发展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

曾钢介绍,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和资阳“两城”协同、空港经济区和天府新区“两区”互动、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两场”联同,加快打造国家级内陆航空港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综合保税区和内陆自贸区。资阳也将主动承接成都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

眉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周光普介绍,眉山将按照“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区域同城”的要求,建成与成都铁路、公路、水路、机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承接成都产业专业,做大现代农业,打造成都农产品配送基地。

十三五期间,眉山将推进区县融入成都。东坡区和青神县,将依托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和岷江航运,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从中部整体融入成都。彭山区将结合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成眉工业园区建设,从北部融入成都。仁寿将推进全域天府新区建设,打造视高经济开发区,从东部连片融入成都。

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具体行动与实施路径有以下这些:

1、同城化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同城化规划体系初具雏形。

2、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3条市域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签署共建合作协议,成资S3线可研获批、有望在年内开工,制定打通城际“断头路”行动计划并启动首批15个项目,动车公交化稳定推进。

3、先行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初步建立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建设协同机制,上半年开工产业协作项目79个、完成投资70亿元,7个毗邻区(市)县间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方案集中发布并启动实施。

4、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组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抓紧筹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联合发布同城化城市机会清单。

5、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有序推进,社保就业建立起“4+1”同城协作体系,成都率先取消对德眉资三市的异地就医提前备案程序,成都养老服务性床位补贴政策延伸至德眉资三市,开通天府市民云资阳平台、眉山频道,组建“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服务专窗”。

扩展资料:

从地缘优势来看,成德眉资区域属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四市中心城区均位于轨道交通半小时经济圈和高速公路一小时经济圈,近年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能级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组织中枢。

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眉山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资阳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口腔装备材料等产业也具有较好基础。

参考资料: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聚力建成成都都市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776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