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古今

一寸多少厘米2023-04-18  16

约翰逊曾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

古今中外,印证了这一说法的人不在小数。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曾记得瑞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台湾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在北京奥运跆拳道女子第二量级铜牌战带伤奋战,虽然最后未能赢得奖牌,却感动了全场观众,更获得举世的敬重。台湾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今天表示,对于苏丽文在场上奋战不懈的拚斗精神,马英九和所有的台湾人一样深深受到感动。马英九早上打电话给苏丽文向她表示,苏丽文展现运动家的精神,比得到金牌更令台湾人骄傲。马英九也致电苏丽文父母,赞许苏丽文的表现。台湾民进党立委薛凌今日也表示,她已经行文给行政院,建议政府除了颁授“国光奖章”给苏丽文外,希望能以“国家英雄”来欢迎苏丽文等奥运选手返台接受致敬,授予“卿云勋章”,并将苏丽文的英勇行为纳入国中小学教材来教育下一代。输掉了比赛赢得尊重,虽败犹荣。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所以只要我们有信念,懂坚持胜利就掌握在我们手里。

持续每天跑步当然会改变一个人,不仅可以使身体更健康,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马英九坚持跑步42年,跑量超过15000公里。马英九的跑步原则有三:不弃赛,不休息,不退步。

他认为,跑步运动对人生有重大提示:凡事都要有准备、人天生不平等、不要怕输在起跑点。“长跑的道理与人生有很多是相通的,他常常以“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不要怕输在起跑点上”来勉励年轻人。

如果你跑步一年下来,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变化,变得平静且有力量。体力也好很多,一些繁杂的小事无法耗掉你的耐心。

当你在做一件长久的事情的时候,你那个感觉就如跑步,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力和专注力,去应对自己眼前的局面,这个过程很过瘾。

如果你开始跑步,很快,相信你会喜欢上跑步。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2008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去中国化’,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2009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2008年“就职演说”、纪念“823炮战”50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9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5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马英九对中华文化的重视,找到了两岸人心交流的突破口,根据马英九前前后后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文化上潜在的力量,这需要挖掘。

第二、两岸的和解首先需要文化上的沟通交流,从这一点出发,两岸人民都需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上审视两岸文化交流。

第三、文化具有广泛的特性,这一特性足以深入到两岸人民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来看,马英九的视野具有一定的高度。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将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愿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就此,蔡武提出四点意见与建议: 

第一、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在两岸成功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深入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协议。

第二、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

第四、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作用,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两岸文化的同源性也可以消除两岸隔阂,增进两岸共识,增强两岸团结。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各项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目的。 

为此,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具体交流。

第一、我们应该采取那些能够使两岸同胞有更多接触的交流形式,比如,宗教、影视、旅游、新闻、出版等文化交流就能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些方面的交流。

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的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发展两岸的旅游文化交流:实现旅游信息网络化,通过设立网页,提供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服务信息; 

第三、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探亲、经商,但是绝大多数的台湾同胞仍没有机会来大陆。他们对于大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可见,新闻媒体对介绍、宣传大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两岸新闻交流可以更好地增进两岸民众的沟通,有助于消除隔阂,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展两岸的新闻交流:加派在两岸互访的记者;加大关于对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报道,丰富报道内容,吸引更多观众;拓展两岸新闻界的联谊活动,开展两岸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第四、两岸文化的交流,从人员对象讲,应是全面性的,越广泛越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谁掌握了他们,谁就掌握了未来。能否加强对台湾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能否增强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凝聚力,是能否实现两岸统一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台湾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第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让交流无国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使两岸的文化交流跨越空间上的障碍,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更加有利、和谐的氛围。

两岸文化交流在新时期理应得到更加突发猛进的发展,这就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739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