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点,意大利时间是1点(夏令时2点)。
根据北京时间(东八区)与意大利区时(东一区)的换算公式为: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
故已知北京时间为8点,意大利时间(非夏令时)=8:00-(8-1)=1:00;如果意大利是夏天,则意大利采用夏令时为东2区,意大利时间=8:00-(8-2)=2:00。
扩展资料:
时区划分方法: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
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大利
看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也许认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夜里是不会出太阳的。可是我国古书中却记录了许多夜里出太阳的奇异天象。《汉书》中记录了汉武帝延二年夏四月戊申,即公元前139年6月11日夜里出太阳的事。《晋书》中记录说,晋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乙卯,即公元318年11月16日夜里出太阳,高三丈,中间有绿红色;另一古籍《江南通志》中还指出,这天夜里太阳出于南斗方位。《建康志》记录说,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即公元520年10月25日夜里,东方出太阳,呈现红色。《嘉定县志》中有夜间出太阳的记录: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554年5月23日二更之时,在西天出太阳,高万丈,不久就落下去了;《吴县志》也记录了这次夜里出太阳的事。《海盐县志》记录道:清顺治十年闺六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653年8月16日夜里三更时,红色的太阳出现在东北方,直径一二尺,当月亮升起后不久,它就隐而不见了。
关于夜里出太阳的事,不仅我国古书中有记载,外国文献中也有记载,如有的文献记载了公元163年意大利有过夜间出太阳的现象。
对于中外文献中记载的夜里出太阳的怪事,一些科学家予以否定并作出各种分析。
我国学者庄天山认为,夜里出的“太阳”实际上是一种冕状极光。太阳表面不断向外发出一束高速带电粒子流,它们来到地球大气层的高层,使大气中粒子电离发光形成“极光”。极光有多种多样,在条件适当时,射线结构的极光会成为一个边缘不明显的圆形发光体,叫“冕状极光”,颜色是红色的。人们很容易将红色的冕状极光误认为是太阳。极光还会向东西方向漂移,且高度越大,速度越快,所以冕状极光看上去也会有东升或西落的现象。
有些中外天文学家如迦尼、克劳密林和我国的朱文鑫认为,意大利夜间看到的“太阳”其实是哈雷慧星。他们是按哈雷慧星回归周期推算的,可是查西欧文献并没有有关这方面的明确记录。
有些科学家认为,夜里出“太阳”是一种对日照现象。据莫尔顿和布莱克韦尔、杜赫斯特等人观测研究,春分和秋分前后,在和太阳位置相对的黄道附近,即在所谓的反日点上,会有轮廓不甚分明的圆形亮斑,呈暗红色,这就是“对日照”。由于它很暗,所以月亮一出来,它就消隐了,但没有月亮时,它的外形有点像太阳。
10月31日凌晨3时。
夏令时,表示为了节约能源,人为规定时间的意思。也叫夏时制,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使用利弊
高纬度地区由于夏季太阳升起时间明显比冬季早,夏令时确实起到节省照明时间的作用。
不少零售商对夏令时持肯定态度。美国的糖果商院集团已经游说美国国会将夏令时延长到11月,因为万圣节是糖果销售最旺的季节,而家长们不希望孩子们在天黑以后还在外面游逛。
有人认为夏令时对患有夜盲症的人大有好处。除了节约了电,也让人们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