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指哪三晋?


三晋指的是三家分晋,也就是战国初期的韩、赵、魏三个国家。山西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部以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扩展资料:

山西历史上前后共三次立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之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居全国之首,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保护400多处。

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精萃,其中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多聚于五台山;恒山悬空寺以逶迤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惊险奇特驰名;晋祠、平遥古城、霍州署、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组成了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和闻名全国的晋商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山西省政府——省情概况

三晋——山西、太原地区

【三晋来历】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跻身诸侯之列活动于中华舞台;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晋,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西面的太行山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东临太行山,西临吕梁山,南临黄河,北临长城。它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接壤。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都知道,河北省被称为“燕赵之地”,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地”,陕西省被称为“三秦之地 ”,湖南省被称为“三湘大地”。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这里的“晋”主要指周朝时期的晋国。晋(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349年)是周朝的一个附庸国。晋朝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其鼎盛时期覆盖了今天的山西省、陕西省的东部和北部、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河南省的西部和北部、山东的西北部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省基本上属于晋国。此外,晋国的国都,如曲沃、晋阳、江、新疆,基本上都在山西省。

晋都曲沃主要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阳主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国之于山西,就像秦国之于陕西,齐鲁之于山东。“三晋”或“三晋之地”的称谓与“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有直接的关系。在《史记》、《战国策》等史书的记载下,晋平公后,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公元前453年,汉、赵、魏三国共同灭了智氏家族,晋国被割据。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魏、韩、赵三国由于是晋国,统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韩国、汉国和赵国的疆域都包括在山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对于魏、赵、韩这三个诸侯国来说,他们的都城都在山西这个地区。具体来说,在韩国,春秋时期,朝鲜君主的祖先都是晋国的官员,任用在韩原。春秋末期,韩贞子移居平阳。战国时期,平阳成为朝鲜的第一个首都。平阳相当于山西省临汾市赵国的都城起初在晋阳,后来迁往河北省邯郸。晋阳之战,赵襄子在晋阳击败智氏家族,将魏氏、韩氏分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710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