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的妈妈喜欢吃黄豆,有次因为生病的原因没法吃整颗黄豆。刘安便命人把黄豆磨成粉,加水熬成豆乳,再加入盐卤调味,没想到竟然成了块状,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豆腐花。据说,这就是豆腐的起源说法之一。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有所提到,“ 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根据生产豆腐时用的凝固剂不同,还可以将豆腐大致分成卤水豆腐、石膏豆腐、 内酯豆腐 、酸汤豆腐这四大类。其中前三种豆腐比较常见,酸汤豆腐因为产量小、难储存等原因,在市场上已经鲜少能看到。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早已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国产豆腐的地方非常多,这其中有8个地方,较为出名。当地产的豆腐,也是各有各的本事。
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豆腐产地的话题,一起来看看,这8个地方都在哪里?产了哪些名豆腐?你的家乡有没有上榜?
淮南,地处安徽中北部,淮河之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市。提起淮南 美食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淮南的牛肉汤。经过长时间熬制的牛肉汤,配上粉丝和干丝,清香可口,吃起来叫一个美味。其实,除了淮南牛肉汤,当地还有道名菜,淮南豆腐宴,选用的主料豆腐,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自淮南地区的八公山豆腐。
相传西汉时期,豆腐发明人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尝试用八公山的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结果丹药没制成,倒是做出了豆腐。后人将其称作“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细腻嫩滑,做出的菜肴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非常诱人。
宜宾,隶属四川省,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结合处,素有“中国酒都”之称。大名鼎鼎的白酒品牌五粮液,正是产自四川省的宜宾市。除了是知名的白酒产地外,宜宾当地产的沙河豆腐也非常出名,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沙河豆腐产自宜宾的高县,当地人很早就喜欢做豆腐,吃豆腐。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沙河豆腐在进行一番改良后,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制作沙河豆腐选用的是当地产的优质黄豆,以及上龙山的山泉水,吃起来带有浓郁的豆香味,回味无穷。
剑阁,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结合部。在剑阁县城南部,有个非常出名的景点——剑门关,是世界上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自古就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法。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剑门关豆腐,正是产自这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途经剑门一带,因为较为疲劳,寝食难安,随从便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唐玄宗吃后胃口大开,还将当地产的黄豆封为“皇豆”。剑门关豆腐软硬适中,韧性较好,吃起也是滋润爽口。
资中,隶属四川省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是孔子老师苌弘的故里。产自资中罗泉镇的罗泉豆腐,既是当地知名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泉气候温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大豆的生长。加上水质较好,做出来的豆腐,品质自然不会差。
在制作过程中,罗泉豆腐选用的是来自溶洞深层的优质泉水来浸泡大豆,再经过手工石磨研磨制成。罗泉豆腐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带有浓浓的豆香味,吃起来也是细腻嫩滑,咸淡适口,具有白、嫩、细、绵4大特点。
洛南,隶属陕西省商洛市,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产自洛南地区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洛南豆腐,是用当地无污染的洛河两岸山泉水,和本土优质大豆加工制成,具有非常悠久的 历史 ,还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膳贡品。
关于豆腐的发明人,民间流传的说法还不少,前面有提到是淮南王刘安,其实在洛南一带,还有豆腐是战国时期孙膑发明这一说法。相传孙膑的母亲年纪大了,牙齿咬不动食物,孙膑便想用大豆给母亲做吃的,但是煮出来的豆浆始终无法成团。孙膑的师弟庞涓暗中使坏,将一盆酸菜汤悄悄倒进了豆浆里,没想到竟然凝结成了块状,也就是现在的豆腐花。
榆林,地处陕西省的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也是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的交界地。产自榆林的榆林豆腐,是以当地产的优质黑豆和榆林桃花水为原料,经过传统的酸浆点浆工艺制作而成。
榆林豆腐的独到之处,在于用的不是卤水或石膏制作豆腐,而用的是做豆腐后沥出的 富含乳酸菌的汁水做凝固剂。做出来的榆林豆腐色泽洁白,质地软嫩,韧劲较足,口感清香爽口,还带有甘甜味。2010年,榆林豆腐被正式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甘泉,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素有“美水之乡”之称。甘泉地处洛河岸边,土壤肥厚,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宜大豆的生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甘泉豆腐,选用当地产的双青豆和“美水泉”的山泉水加工制成。
双青豆是一种从外皮到豆粒都呈绿色的一种大豆,产量较少,比较少见。美水泉的泉水清澈透亮,甘甜味美。优质的大豆,加上天然的泉水,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豆腐制作技艺,自然也就酝酿出了甘泉豆腐的独特品质,吃起来是嫩滑可口, 让人唇齿留香。
石屏,隶属云南省红河州,是非常出名的鱼米之乡。 美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专门介绍过石屏当地产的石屏豆腐。石屏制作豆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逢年过节,当地人还有赠送豆腐的习俗。在石屏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见到豆腐摊。民间还有“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的说法。
和其它很多地方用卤水或石膏制作豆腐不同,石屏豆腐采用的是天然地下水作为凝固剂,俗称“酸水”。做出来的豆腐,细腻滑润,豆香味十足,油炸后色泽会变成金黄色,非常有嚼劲,再搭配上酱汁,真叫人垂涎三尺。
【懒喵心得】
上面提到的8个地方,安徽淮南、四川宜宾、四川剑阁、四川资中、陕西洛南、陕西榆林、陕西甘泉、云南石屏,都是我国非常出名的豆腐产地。产自这些地方的八公山豆腐、沙河豆腐、剑阁豆腐、罗泉豆腐、洛南豆腐、榆林豆腐、甘泉豆腐、石屏豆腐,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可以说是经过评选,比较出名的8种豆腐。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我说,一方水土也能养一方豆腐。决定豆腐好吃与否,有三大关键因素,选用的大豆、水源,以及豆腐的生产工艺。上面这8种豆腐,在这3个方面优势满满,可以说是各有各的本事。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于点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你认为哪里的最好吃。
1、云南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云南省石屏县特产,石屏地下井水点制的豆腐克服了采用单一凝固剂点制豆腐的所产生的缺点,却又综合了各单一凝固剂的优点,改善了传统凝固剂点制的豆制品易脱水、易酸败、品质不稳定的缺陷,大幅度提高了石屏豆腐的口感、品质。以其细腻滑润,嚼之有劲,香味异常,富有乡土气息而著称。
2、安徽淮南豆腐
淮南豆腐是安徽省淮南市汉族传统豆制品,其中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它久负盛名,百吃不厌,被称为十全食品,质密细白,既嫩且韧,色味俱佳,以 清、净、香、雅著称,四季可食。相传,淮南王刘安和八公在八公山上炼出长生不老的神丹妙药发明了豆腐。刘安欣喜若狂,当即把神丹放入豆腐里,搅拌后大口地吃下,顿时身轻如毛,飘然升天成仙。
3、河南开封洧川豆腐
说起洧川豆腐,在当地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洧川豆腐与众不同,其表面呈琥珀色,刀口纯白,质地坚硬,手拿斤把块往地上甩,不出水、不毛边、不变形,该豆腐可用秤钩挂,也可用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煮不化,并且越炖越筋。
4、陕西榆林豆腐
榆林豆腐,陕西省榆林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榆林豆腐是用榆林桃花水和当地优质黑豆磨制,经过炕晒、脱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压制八道工序制作而成,其独到之处是用酸浆(即制作豆腐后沥出富含乳酸菌的汁水)"点"豆腐,而不用卤水和石膏,这样就保持了豆香和桃花水的原汁原味,所出的豆腐色白、软嫩、细韧。清香爽口,并有微微甘甜留唇。
5、湖南攸县豆腐
攸县的豆腐名气远扬,有香干子、桃水的百叶豆腐、皇图岭的水豆腐和丫江桥的油豆腐,攸县豆腐生产历史悠久。据《攸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就作为一个行业而繁盛,誉满三湘。攸县许多豆腐师傅都是祖传父教,世代为之。制作的豆腐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从用水、选豆、磨豆、蒸煮、点膏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了质量,以其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而颇受欢迎。
6、四川沙河豆腐
沙河豆腐,四川省高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沙河豆腐起源于解放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很多沙河人喜欢做豆腐、吃豆腐,沙河豆腐具有皮绵肉嫩、色泽纯净的特点。可烹制近百种美味菜肴,因其香、脆、嫩、鲜、酥、麻、辣、烫等特色。
7、陕西洛南豆腐
洛南豆腐,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洛南豆腐是在农村用古老的手艺制作,用石磨磨浆用浆水点的豆腐。大豆用清水浸泡一天后,大豆充分泡水发胀,用L型石拐磨磨出生豆浆。豆浆过滤,入锅烧制八成熟,用浆水点浆,烧开,捞出豆腐脑,过包压制,控水,成型。口感柔软、鲜嫩、滑爽,有筋性,块形完整,手感绵软,组织细腻,有弹性。
8、陕西白水豆腐
白水豆腐,是陕西省白水县的一种美食特产。因口感上好,而知名于省内外,白水豆腐是久负盛名,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白水豆腐白、细、嫩、筋,豆味香浓。刀切豆腐或片、或块、或条,茬白而细,软而筋,煮在锅里时久不烂,放油锅煎炸而色黄、虚软,吃起来既绵又筋。
9、内蒙古正蓝旗奶豆腐
正蓝旗奶豆腐,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蓝旗奶豆腐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蓝旗奶食甲天下"之美称。正蓝旗奶豆腐色泽呈白色或乳白色,乳香浓郁,质地紧密。
10、新工艺内酯豆腐内酯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传统的豆腐制作,多采用石膏、卤水作凝固剂,其工艺复杂、产量低、储存期短、人体不易吸收。而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生产豆腐,可减少蛋白质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地增加了产量,且豆腐洁白细腻、有光泽、口感好、保存时间长。
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最有名,王致和臭豆腐起源: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黄山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
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
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飒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扩展资料
菜品特色:王致和臭豆腐是以黄豆为原料,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点卤、前期发酵、腌制、灌汤、后期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其中腌制是关键,盐量和佐料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臭豆腐的质量,盐多了,豆腐不臭;盐少了,易造成腐乳的糟烂甚至腐败。
另外,因腌制时用的是黄浆水、凉水、盐水等,使成型豆腐块经后期发酵后呈豆青色。王致和臭豆腐历史悠久,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