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汉族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一说起陶器,荣昌人就一脸骄傲和自豪。
荣昌-安陶的新生
赵罡
7月24日下午,骄阳似火,在重庆市文化委的协调安排下,重庆市非遗处调研员潘利陪同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副院长钱锦华等研培回访工作组一行九人前往荣昌进行工作回访。
经过2小时车程,来到了荣昌安陶博物馆,荣昌区文化委副主任张辉文等当地文化工作者接待了工作组一行,对荣昌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荣昌陶”泛指重庆荣昌地区生产的陶器,但主要集中于安富街道(古名磁窑里)一带,且艺术价值高,文化内涵深厚,所以“安陶”因此从本质上代表了荣昌陶器。安富境内陶土储量非常丰富,境内有一条长15公里、宽2.5—4.5公里的陶土矿带,陶土总储量7048万吨,平均厚度1.2米,比重2.65吨/立方米,泥色为红、白色。泥料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含水率、烧失率低,且埋藏浅,地层稳定,极易开采。这样丰富的陶土资源,为安富制陶业兴旺发达准备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早在汉代,荣昌陶就已经开始较大规模地生产。1998年,重庆文物考古专家在刘家拱桥一带两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批古代窑场遗址,经鉴定为宋代荣昌陶窑遗址,距今已有800—1000年的历史。2005年对此进行试掘,挖出大量宋陶和元陶,完整无缺的有盏、碗、盘、碟等。同时,在原安富陶器厂附近发现明清时代龙窑遗址6处,阶梯窑、平窑遗址18处。千百年来,当地一直有“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等民谣流传至今。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刘家拱桥一带烧窑制陶的盛况。当时,陶器生产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工艺精湛,主要生产了以龙形陶盏、亮壶孔雀蓝釉花坛、青白陶瓷钵为主的陶艺产品。悠久的生产历史,赋予荣昌陶器更多的文化底蕴,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区和江苏宜兴市、广东佛山市一起并称三大陶都。
一直以来,荣昌陶器主要生产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由于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人们因此给了荣昌陶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馨”这9个字的评价。荣昌陶的泥料特别好,微量元素丰富,有“泥精”之称;荣昌陶土天然地分为红泥和白泥,两种泥料能够相互糅合,形成红白相间的花纹,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与其他陶器不能上釉不同,荣昌陶能够上釉,做工精美更有价值;其特有的剔刻手法,也别具一格。上世纪70年代,制作精美的荣昌安陶一度辉煌,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世界各国政要,并代表中国著名工艺品赴日本、锡兰、智利、巴西等国展出,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国营大厂安富陶器厂在上世纪末的短短几年间悄然没落,老工人大量流失。随着国有企业退场,这些年安陶市场就像一盘散沙,由于创新能力匮乏、外观差、资金严重不足,几乎沦为了泡菜坛、土酒瓶的专用名词,在市场影响力上早已不能与其他三大名陶同日而语。较于其它陶都而言,在技艺发展与创新、市场开发与推广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它陶都。
近年来,重庆市文化委非常重视荣昌陶的发展,出于“挽回安陶日渐式微的市场竞争力,也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耗费巨资开发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不如盘活一个有深厚底蕴的老品牌”的思路。荣昌区投资700多万元在荣昌区安富镇建起了占地27亩的陶都博物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科技教育、观光旅游、文化鉴赏于一体。拥有汉、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陶器精品2000多件,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对荣昌陶的前世今生有了整体的了解,但同时也体会到荣昌陶的辉煌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创新的作品和富有设计感的日用品并没有大量出现。不过,值得欣喜的是,荣昌陶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的大好局面,很多当年国营厂的老工人都重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带徒弟,搞生产。目前有近4000从业人员,而且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年轻人,去年总产值已经达到30亿元。
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工作组一行前往政府集中规划的陶瓷创业园,整个创业园中目前已经入住40多家品牌手工制陶工坊,政府提供了免费的使用年限,并建设了公用的窑炉车间。学员罗莎和郭祖燕的工作室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运营,工作室不仅可以出售成品也是陶器制作的场所,两位学员的父母都在工坊中进行手工生产,她们虽然都是90后,但是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继承家族的手艺,以传承荣昌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回访过程中,学员展示了培训后的新作及产品,表示在苏州的学习,开拓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回来后,她们开始创作更能体现现代生活的咖啡杯、随手泡等陶瓷咖啡、茶饮器具,回访工作组一行对学员作品进行了点评,现场解答了关于市场推广等相关问题,并对今后的研发工作寄予了期望,希望学员可以走出荣昌,去往景德镇,宜兴,龙泉,德化等陶瓷产区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工作组一行向荣昌文化委领导提出,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向文化部非遗司申请为从事荣昌陶行业工作的骨干技术人员组办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研修班,以提高荣昌陶的整体设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生活,促进荣昌陶的振兴。
荣昌隶属于四川省重庆市。
荣昌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连接点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距重庆90公里,离成都240公里,幅员面积1077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5个镇,总人口86万。荣昌取“繁荣昌盛”之意而得名,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建县以来,已有1263年历史。
荣昌“四水相连、三山相望”,拥有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黄金坡城市休闲公园、黄桷树广场等一批城市公园,是全国首批、重庆首个全国文明城及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荣昌文化
荣昌古称昌州,雅称“海棠香国”,有始于宋代的“荣昌陶”,与建水陶、钦州陶、宜兴陶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陶”;有始于宋代的荣昌折扇,与苏杭折扇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扇”;有起源于汉代的夏布,号称“天然纤维之王”。
荣昌人杰地灵,是著名廉吏、“天下清官”喻茂坚的故乡,涌现出“东方梵高”陈子庄、“诗书画”三绝的屈义林、著名史学家李新和吴雁南、“新中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邓在军、抗日文化战士赵宗麟、爱民楷模吕玉久、剿匪英雄刘骥等一批名人。